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三十二章 善后
  第三十二章善后

  出征在前,撤退在后,是名將之風范。

  馮勝就是這樣的。

  他是在大隊人馬幾乎全部撤走的情況下,帶著三千余騎來到了長春堡。在他之后,已經沒有大軍了。

  何夕將何馮勝迎入城堡之中,自然不用多提了。

  馮勝經驗何等老練,一眼就看出來,這長春堡,可不像是虛架子。雖然很多地方是急就章,比如這土雖然是深挖的。但是依然是地表土,沒有經過蒸煮晾曬等流程。

  不會太結實,時間長了。也就會崩塌。

  但是這個時間長了,是以幾十年為單位的。

  之所以對修城墻的土,進行蒸煮晾曬,就是對土進行殺活,將里面的生物,細菌全部滅殺掉。成為純粹的死土。這樣的土夯實之后。能堅持幾百年上千年。因為城墻內部并沒有微生物活動。能一直保持原有的形態。

  但是,那些沒有經過這種程序的土。時間長了,內部微生物的活動,就足以松動城墻。在某一天讓他轟然倒塌。

  不過,蒸煮晾曬,這過程也太麻煩了。其實大部分城墻,都沒有這樣做過。也只有軍事要塞,才會這樣地處理,最有名的就是赫連勃勃的天下第一城,統萬城。

  相傳遺跡現在還有。

  馮勝說道:“怎么,你不準備撤了?”

  何夕說道;“大人英明。此地我不準備放棄了。”

  如果說沒有知道韃子王廷在什么地方,馮勝對這一件事情,或許會嚴厲壓制下去。因為長春堡位置不大好。有些太突出了。與大明遼河上的港口,有一百多里之距離。而即便大明在遼河上的城堡。也是一個突出部。

  而這里,就好像是大明伸入東北平原的一只手。

  太危險了。

  如果遇見了韃子圍攻,根本就是孤立無援的情況。

  但是馮勝已經在醞釀下一次戰事了。雖然他不知道,是從大寧出發好。還是從遼東出發好的。但是如果長春堡存在。從遼東出發,出發地就向北躍出了兩三百里。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而且何夕的能力。馮勝已經見識過了。他覺得,如果何夕保住了這里,那么大軍從這里出發,將會有最好的待遇。

  所以,馮勝不大反對,何夕將這一座城堡留下來了。馮勝說道;“按理說,你是遼東巡撫,這里是遼東管轄,戰守之權在你,我不該多問嗎,但干系重大,我多嘴一句。這里你準備怎么守?”

  不過,馮勝先將自己的責任洗了大半。接著問出了最關鍵的一句話。那就是怎么守?

  想讓馮勝點頭,何夕自己的計劃就要靠譜。

  何夕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國公,不知道納哈出帶來的這些人,國公準備如何安置?”

  馮勝知道何夕在眼饞這一批人手,畢竟北方處處都缺人。馮勝說道;“所有將領以及家眷,大抵三千人到五千人。這些人全部送到南京,在南京附屬某縣之中分開安置。當然了,朝廷不會虧待他們的。而這些百姓,在北方安置。只是,大原則離邊境遠一點比較好。”

  這些年大明對受降俘虜,已經有經驗了。

  南京,而今絕對是天下繁華所在。不說別的。南京附近的百姓,連續十幾年免賦稅,比其他地方要富裕得多。足夠撐起南京城的繁華。而且南京是朱元璋的老根據地的。大多都是朱元璋的死忠。

  這區區幾千人分開安置在南京周圍,這些人將來只能成為南京百姓,不會翻出什么浪花來。

  至于這幾十萬百姓,安置在北方也是理所應當。且不說,這些人適應不適應南方的生活。單單才從而今南北人口而論,南方是遠遠多于北方的。北方也有大片的空地。安置在北方理所當然。

  至于不靠近邊境,也是擔心這里面有些人逃走。或者勾引蒙古人入寇。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

  歷史上,這些人就安插在河北地區。最后成為漢人。

  何夕立即說道:“國公說得對,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北方哪里有能養活這么多人的糧食啊?”

  馮勝心中一轉,暗道;“這也是一個問題。”

  大明開戰之前,料敵從寬。但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大的收獲。一下子俘獲這么多人丁。當時前線將領們想著,能俘獲五六萬人口,就足夠了。哪里想到一下子多了十倍。

  幾十萬張嘴不好安置。不過,馮勝隨即一想。立即知道何夕是什么意思了。因為遼東而今就有足夠的糧食,而且春暖花開之時,遼東與江南的貿易繼續展開,也有足夠得多的糧食來安置這些人。

  唯一的問題,大概是距離邊境不夠近吧。

  不過,馮勝對何夕的能力,還是比較相信的。

  相信何夕能處理好這一件事情的。

  馮勝雖然知道何夕的用意了,但不準備直接說出來,他說道;“放心,北方的糧食也不是全部靠海運的。一部分還靠河運,更不要說魏國公在北平的時候,力行屯田,北平用兵之余,也節省了幾十萬石糧食,足夠安置了。放心便是了。”

  何夕明知道馮勝是有意為之,但也忍不住了,說道;“國公,何必舍近求遠,安排在遼東就行。我有信心能安置好他們。而且現在有一件事情,正好需要這些人來辦。也算是物盡其用。”

  馮勝說道;“關于你怎么守住這里?”

  何夕一愣,苦笑道:“國公目光如炬。”

  馮勝說道;“別拍馬屁。直接說吧。”

  何夕說道;“是。”隨即從城墻上指著下面。說道:“國公請看,下面碼頭就在城墻腳上。只要水路連通。這座城池就永遠不會線陷落,而今的韃子早就不知道怎么打水戰了。”

  馮勝本來想說,這里哪里有水師啊。

  因為下面是松花江啊。松花江,是發源于長白山,一路先向西北流,然后繞一個大圈往東北流,匯入黑龍江之中出海。而遼東是遼河水系,兩邊是不相交的。

  即便遼河上,有千萬艘船,也不能到松花江之中的。而用馬車,有人力抬到松花江里的這些小船,即便是運糧都有問題。更不要說。作戰了。

  只有沒有常識的人,才會有這個想法。

  何夕是沒有常識的人嗎?馮勝知道,何夕不是。那么這里面必然有問題。馮勝心中一轉,說道;“你想挖一條運河了?”

  是的。這是馮勝唯一的答案。

  用幾十萬俘虜要做的事情。只有挖一條連通遼河與松花江運河了。

  何夕說道;“國公英明。我正有此意。只要挖通遼河與松花江,遼東船只直接進入松花江流域,國公今后要多少糧草就有多少糧草,要打多遠,就能打多遠,再也沒有后顧之憂了。”

  馮勝怦然心動。

  不說別的。東北地區即便水走向,他是知道的。大明的水師一進入松花江流域,面對沒有水師的殘元。直接掌控制河權,在東北這樣水道密布的地方,就等于掌握一張交通網絡。

  雖然東北河道沒有經過修整,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那也比陸上,人扛馬馱得好太多了。

  這一次征戰,何夕最大的功勞,就是糧食運到了前線。而何夕之所以能做到。不就是因為河運的。而且僅僅是用一些小船來運。一旦運河開通,大船直接進入遼河,今后這里是誰的天下。還用說嗎?

  以此為根基,追亡逐北,滅此朝食,還有困難嗎?

  馮勝沉吟片刻,反復思量,說道:“這運河能修通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