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七章夷夏之變
  第五十七章夷夏之變

  這些人都是燕王的根基所在。

  甚至這里還要引申出一個問題,信奉回回教的漢人,還是漢人嗎?

  這個問題更是讓燕王不能不多想。

  燕王統治核心,就是漢人。而漢人的思想與伊斯蘭教的統治方式是不可調和的。燕王也不允許伊斯蘭教的特殊地位。

  燕王態度也很明顯了。

  只是,燕王也知道,這個決心不好下。

  自從伊斯蘭興起之后,這一片土地之上,已經有很多國主,最后都皈依了伊斯蘭。也包括歐洲的一些國家。

  原因很簡單,絕非信仰。而是利益。

  信奉伊斯蘭教,當地的伊斯蘭本土勢力都會投奔他。根基立即就穩固了。而不信奉伊斯蘭教,問題一下子就大了。

  燕王想要和平接收帖木兒的版圖就近乎不可能了。

  不僅僅這一件事情不可能。同時燕王也要面對,今后很有可能出現的。本地人高舉伊斯蘭教旗幟反抗燕王的戰事。

  對于這種自發的抵抗,燕王很頭疼。那種數十萬人的會戰,燕王并不怕。人數越多,會戰的規模越大。就越能發揮出火器的威力。

  但是這種山溝溝里的堅持與抗爭,卻讓燕王頭疼。

  阿富汗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與國家。那可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地方。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都在這里折戟沉沙。燕王自然也知道當地的地理形勢。

  不動手平定,影響自己的威信。

  動手,耗費巨大,恐怕也不會有一個好結果。

  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妥協,有些事情不可以妥協,哪怕是再難,也要堅持下去了。

  只是燕王也不想做得那么決然。

  首先,他延請當地阿拉伯長者,對伊斯蘭教也表示了尊重。但也僅僅是尊重而已。他立即從大明尋找回回學者,來這里與伊斯蘭教長者辯經。將伊斯蘭教經典統一翻譯成為漢語。

  至于內地回回學者是什么樣子。

  這個有些不好意思。

  一句話,明代回回學者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將伊斯蘭教經典與四書五經內容互證,就是兩者之間打通,成為一個體系。

  這其實也是佛教走得道路。

  佛教剛剛到中國的時候,與當地也是水土不服。后來,佛教吸收了大量的玄學。將佛教與玄學打通,幾乎是一體了。然后儒家又從佛教之中吸取了很多內容,成就了理學。

  從此佛教成為中國文化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回學者們想走的道路,也是這樣的道路。

  這些人是所謂的熟回。

  只是可惜了。熟回在明末,還有清末回亂之中,幾乎沒有了。

  明末的時候,西北回回教長老們起兵反抗清朝。被幾乎殺絕了。而同治回亂之中,民族矛盾尖銳,更是不允許緩和派存在。更不要說,明代人民族政策其實是各族融入漢族之中,但是清代的民族政策,就如同蘇聯一樣。因為小族臨大國,所以要分化下面的人。

  在西北一直扶持回回。才有后面的同治回亂。雙方大仇殺。

  而今燕王一召集,立即會有很多回回學者愿意過來。

  將古蘭經翻譯成為中文,而燕國的官方語言是中文。一切經典的詮釋都要靠中文。翻譯的時候,是有太多的機會往里面夾帶私貨了。

  隨即,燕王更是召集當地所有學者,并請來北方四校的一些學者,在這里成立了桃州大學。

  而撒馬爾罕正式改名為桃州。

  之所以,改名為桃州。

  一方面是,因為在唐代,這里上貢大唐一個天然的金桃。也就是一塊天然形成狗頭金。是祥瑞之兆,記載入史冊的東西。

  另外一方面,這里曾經是西遼的河中府,而當地人稱呼漢人,為桃花石。至于為什么說是桃花石,眾說紛紜。有人說桃花石是大漢的轉音云云。燕王不知道。

  不過,不妨礙他知道桃花石在這里說的是漢人。

  桃州。自然是漢人之州的地方。

  在風水上西方屬金。而且燕王所過之處,也見了很多地方,干旱少雨。而桃木是木中生氣最旺者,更是東方之屬。

  燕王取這個名字,也是有很多想法與深意的。

  桃州就時候燕王的新都了。

  當然了,燕王這樣的決定,也注定了今后他后半生,就不要想著安穩了。伊斯蘭教在這個時代,還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燕王一系緩和措施。注定要失敗。伊斯蘭之中,也不是沒有智慧之士,燕王與伊斯蘭的決裂也近在眼前。

  到時候,燕王想要征服西亞,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這里與西域新疆等地還是不一樣的。

  一直到了清代,新疆這些地方固然有很多回回。但是準格爾部落卻是信奉黃教的。也就是說,這里對回回教的信奉,并不是太深。根基也不是太牢固。

  屬于中原文化,草原上長生天的信仰,藏地信仰等多個信仰。交雜的地方。

  屬于文化沖突與緩沖的地方。他們對中國也是有認同,甚至很多人都是從中國遷徙過來的。

  所以燕王到了這里,雖然遇見種種問題。但是文化上的沖突并不尖銳。

  燕王還要處理好利益沖突,這些人是愿意為大明所用,為燕王所用的。但是這里卻不一樣了。

  這里在唐代就是阿拉伯帝國的范圍。唐代最興盛的時候,這里也不過是遙領。最后被阿拉伯帝國給奪去了。

  中國文化在這里影響力很少,甚至還要感謝西遼的存在。否則中國保存下來的更少。

  燕王必須直面宗教信仰,等一系列沖突了。

  大明在東南亞的擴張,其實也有這樣的沖突。但是印度教并不比回回教強勢,更不要說,印度教與佛教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泰國后來就變成了佛國。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中原佛教的興盛,也有利于將當地百姓融入大明文化圈。

  說起來,中原佛教在很多地方上,其實要比南傳佛教高明許多。唐僧在印度佛教全盛的時候,也得到了三藏法師的稱號。這不是沒有由來的。

  中國人做學問的能力,自古都是一流的。

  有這個抓手在,在加上海運要比陸運方便太多了。這樣的矛盾雖然存在,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燕王這里就不一樣了。

  燕王要面對的問題,就棘手的多了。

  非要用刀劍說話不可。

  ------

  帖木兒此刻已經藏在深山之中,身邊只有一兩萬兵馬了。

  比起他之前雄兵數十萬,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在如此山窮水盡的時候。帖木兒身邊的士卒都是他最信任的,最忠誠的。

  一句話,可以說明。那就這些人都是他的兒子與女婿帶兵的。這些人軍隊,也是帖木兒家族的嫡系。

  他現在即便不是大汗了。這些人也會誓死追隨的。

  只是,問題依然很大。

  第一問題,是帖木兒年紀大了。又遭到了如此慘敗。身心具疲,生病了。而這個年紀生病,很有可能人就不在了。

  而帖木兒一旦出了問題。

  他的兒子們中,并沒有一個能服眾的人。帖木兒的事業將會分崩離析。

  這一點,歷史就已經證明了。

  這也不怪帖木兒不做好安排。因為游牧帝國就不要談什么傳承有序了。都是兵強馬壯者為之。

  他如果安排好一個這樣的人。不用等他病了。這個兒子就要發動兵變了。

  第二個問題,就更加現實的問題。

  帖木兒主力只剩下這么一點了。甚至可以說是殘兵敗將了。而今還是躲在深山之中。逃避燕王的追蹤。但問題是。深山之中,那里有那么多糧草輜重。能夠供應大軍。

  要知道,帖木兒的根本地盤已經丟了。

  將士們的子女妻子,也都丟給了燕王。這個時候,這些人能夠依然跟著帖木兒走,已經是帖木兒多年下來積攢的威望了。

  如果還讓將士們餓肚子,下面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的問題。

  阿富汗多山,隱藏一時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決計不能一直隱藏下去。否則就等著燕王大軍討伐吧。這里距離桃州,也太近了一點。

  未來該何去何從?

  剩下的將領們,自然議論紛紛。爭吵的很是厲害,甚至有人都拔出了長刀。就要火并。

  忽然,有人重重咳嗽一聲。所有人都看過去,不是別人。正是帖木兒。

  帖木兒身材并不高大。再加上一場大病,又上了年紀,身形更是矮小了很多,他一條腿早年受了傷,一直以來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但是沒有人小看。這個瘦小白發瘸腿。

  帖木兒目光掃過,他們的兒子紛紛跪倒在地,用伊斯蘭的禮儀行禮,說道:“父親。”

  帖木兒沒有說話,他的目光之中,充滿了壓迫力。好一陣子,他說道:“我受到了真主啟迪。”

  此言一出,下面的所有將領,紛紛露出吃驚的表情。但是不敢說明,而是換了一個更正式的禮儀,簡直是五體伏地,要傾聽帖木兒受到了真主什么樣的啟迪?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