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十四章錢糧
  第十四章錢糧

  只是這對朱雄英來說,太不友好了。

  首先,朱雄英本來就有得皇位,忽然有了波折,何夕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實際上,朱雄英對于何夕能不能做到,他所說的事情,是很存疑的。

  即便何夕能做到,朱雄英又何必承擔其中風險,就為了變法?

  這是他最不能理解的。

  其次,就是朱雄英感受到來自何夕的威脅。

  北京,遼東是何夕的基本盤,朱雄英雖然一直拉攏很多人,但是根本不能與何夕在兩地近十年的經營相比。而今是這樣,如果將來靠著何夕打下天下,又會是什么樣子啊?

  朱雄英的皇帝本能,感受到深深的不安。

  好歹,朱雄英也是朱元璋培養出來的。他心中再不舒服。也沒有表現出分毫。說道:“姑父,這三不足如何變法?”

  何夕說道:“我之前在遼東所擬定的票據制度,你還記得吧?”

  朱雄英說道:“自然記得。”

  何夕說道:“以這個制度為根本,發行糧票,鎖死糧食價格。穩定糧價。這一次申國公動手,也給了我們機會,最少可以從鄧家收攏幾百萬兩的錢。并且,我擬定,發行國債,超量發鈔等政策,在今年與明年兩年期間,提供一億元的財政支持。當然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朱雄英大吃一驚,說道:“一億元?”

  何夕說道:“正是一億元。”

  打仗就是打錢,何夕豈能沒有準備。在錢上面,何夕準備的最多。

  甚至可以說,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后,何夕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今天做準備。

  首先,銀元代替寶鈔已經完成了。這就給了何夕機會,也就是說,何夕超發的貨幣,并不是北京一地承擔,而是整個大明乃至南洋,很多地方一切承擔。

  這種金融霸權,這個時代很多人還未必理解。

  或許有人覺得,一旦開打,難道南京那邊還會有北京有經貿往來,貨幣還能流通的嗎?

  答案是能。

  即便是戰爭也抵擋不住金錢的往來。甚至很多人會更賺錢。

  其次,北京與遼東的工業也有很大的發展。

  總體上來說,這兩地的工業發展其實不如何夕的預期。雖然工廠生產體系,已經擴散開來了。北京,遼東大大小小的工廠,也有兩千多家了。否則,何夕也不會說兩地賦稅有一千萬元。

  這是田稅,關稅,鹽稅,商稅等各方面的總和。

  大抵上大明朝廷七分之一。

  但是,何夕也明顯的感受到了增長乏力。一方面是市場原因,而今遼東與北京的工業產能,已經能夠滿足已知世界了。日本,南洋,漠北,等地。至于大明腹地,反而遇見瓶頸。

  自然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體系與士大夫特權的阻礙,讓北京遼東商品,難以進入這些富饒之地。特別是,洪武二十五年后,朱元璋逐漸放權給內閣,以方孝孺為首的內閣為了安定南方,推行一系列政策,就是阻止北方的商品進入南方。維系原本的生產關系。從而穩定局面。

  這種保守政策之下,南方一些隱患被壓制下去了,甚至也有一些欣欣向榮的感覺。

  一方面,整個大明本身就在經濟上升期,元末戰亂對大明的創傷,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另外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會遭到抵制。遭到抵制的主要是布匹。因為這后面牽扯太大了。而其余的廉價鐵料,還有其他機器引入,反而讓南方的很多產業更加繁華。

  但是從而限制了北方工業產能的上限。

  不過,數年之下,很多企業主也賺了不少錢。

  何夕就由了發行國債的基礎了。

  除此之外,何夕也預備另外的舉動,那就是進一步國退民進,放開最重要的煤鐵行業,將官營的煤鐵全部賣出去,引入大量資金,作為軍費。

  畢竟,一方面煤鐵的利潤已經很薄了。這個薄,也是因為官營的種種原因,官府辦企業,幾乎都會將企業辦成了衙門。何夕很想知道,后世國企是怎么經營的。

  反正何夕發現他根本無法阻擋這樣的趨勢。

  時間一長,效率下降,各種問題頻繁出現。

  企業管理,工業管理,也是一門學問。何夕之前僅僅是一個大學生,對于這些東西,根本不懂。他也沒有時間去研究,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放開,由市場去競爭。官府加強監管就行了。

  而且,何夕手中籌集的錢,不管是超發貨幣,還是國債,還是其他錢,都不可能全部投入軍費之中。即便投入軍費之中,也能拉動經濟,就是所謂的戰爭景氣。

  大量訂單,會讓北京遼東的工商業吃飽的。

  如果戰爭順利進行下去。何夕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高額軍費。

  不過將來債臺高筑而已。

  只要勝利,一切都不是問題。

  這也是何夕戰勝南京的底氣。在方孝孺的經營之下,洪武二十五年到而今,整個大明,除卻西北有一些小戰事,幾乎沒有什么的大消耗,方孝孺的財政政策,又是很保守的。

  有錢就存著。

  大明戶部的結余有八千多萬元之多。

  可以說,有大明一年賦稅有余。

  財政特別健康,其中也有北京每年上繳的賦稅。

  但是以大明的體制,在戰時根本不可能維系高額軍費,一億元的軍費,能維系一年就不錯了。

  朱雄英說道:“那糧食怎么辦?”

  何夕說道:“加強之前海外采購。更重要的是,發放農業貸款。”

  朱雄英說道:“農業貸款?”

  何夕說道:“給每一個農戶設一個銀行賬戶,發一筆貸款,直接用來購買新農具,包括水輪機,鋼鐵農具,太平車,牲口等等。讓他們用糧食還錢。”

  朱雄英不是傻瓜,問出一個關鍵的問題,說道:“這貸款能要回來嗎?”

  何夕說道:“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糧食。”

  不僅僅是糧食。

  洪武二十五年之后,何夕就在為今天的事情做準備。

  在洪武二十五年到而今,對河北的水利工程,何夕一直竭力推進。申國公麾下的蒲州社,更是成為河北第一大建筑社。主要承包水利工程,完成了很多大工程。比如修繕盧溝河,為很多河流修堤壩,疏浚河道云云。

  否則,申國公幾年之內,如何身家超過千萬元的。

  這些水利工程的效果,談不上立竿見影。但最少讓河北受災的情況,大大減少。但是真正產出糧食,還在最后一點農田水利。但是這一步就很難了。

  朝廷如果管的話,問題太大。農村的家長里短,太過麻煩了。

  如果不管的話,讓百姓自己搞,時間太長了。倒不是,百姓對生產不積極。而是農民天然畏懼風險。因為小老百姓根本不可能承受一點點風險。看似一點點風險,就足夠百姓家破人亡了。

  何夕放貸給百姓,已經準備有大量壞賬了。

  但是沒有問題,這些貸款首先要賣農具,農業機械,牲口,甚至可以說,放貸的時候,這些商家就在周圍,說百姓完全沒有支配貸款的自由是假的。但是大部分貸款已經指定用途了。

  對工業生產是一個極大的刺激。

  從這個環節來說,朝廷已經收回一些成本了。甚至可以說農業貸款賴掉一些也無所謂,但是對農業生產,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總體上來說,還是好處多的。

  浪費也就浪費了。比起朝廷下鄉挨家挨戶修農田水利。那個成本高,何夕也不知道。但是何夕卻知道,后者,他是做不到的。畢竟沒有那么多人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