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十五章解縉到北京
  第十五章解縉到北京

  何夕將其中的奧秘,全部講解給朱雄英。

  好在朱雄英從小跟著何夕學習,否則其中很多事情,他還真聽不明白。

  朱雄英說道:“如此說來,只要守住河間府一線,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變法,我們就處于不敗之地了。”

  何夕說道:“正是。請殿下寬心。”

  哪里那么容易,很多事情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雖然說何夕為了這一件事情準備了三年,三年的積累,換得而今的先手優勢,何夕有把握給南京一個猝不及防。甚至將戰線推進到黃河一線。

  但是何夕更知道,馮勝,傅友德,徐達,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是吃素的,更不要說,還有很多二線三線的侯伯。

  這就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變數了。

  藍玉案,雖然牽扯人不少。但是,卻比不上歷史上朱元璋晚年所殺人之多。南京方面絕對不是沒有將領可用。恰恰相反,有經驗的老將名將,稱不上車載斗量,但也抓一大把。

  這種情況,何夕也不知道先手優勢能保持多長時間。

  更不要說,很多人不能忽略。比如地方的封疆大吏,各地的藩王。這些地方很多人的反應直接決定了大明戰事的走向。即便何夕準備了三年,此刻真正下場,并沒有完全把握。

  何夕唯一有把握的是,打下去,他的優勢會越來越大。

  雖然而今蒸汽機并沒有完善到何夕滿意的地步,但是已經可以直接作為工業動力源了。可以預見北京遼東在戰爭期間,就會處于人員匱乏的情況下,人工成本增高,蒸汽機的推廣,掃除了一個重要的障礙。

  只要蒸汽機大規模使用,成本將會越來越低。機器對于大明低廉的人工成本,才會有優勢。

  而沒有價格優勢,蒸汽機在大明很難推廣開,不能大規模使用,又很難有價格優勢。這就是一個悖論了。

  沒有大規模使用,蒸汽機推廣的種種配套就會非常貴,使用成本也就會很高。而今中國低廉的人工成本,也是讓工業革命不能發生在中國一個重要原因。

  而今這個難關,也算跨過去了。

  不管何夕內心之中有多少把握,在朱雄英面前,總是要表現出自信的。

  而今何夕是朱雄英的主心骨,而不是相反。

  朱雄英說道:“那就去做吧。”

  何夕起身行禮,說道:“臣恭迎陛下就監國之位。”

  朱雄英深吸一口氣,說道:“平身。”

  此刻,戰爭真正開始了。

  ------

  “吁------”解縉從南京而來,一路沒有換馬,雙腿都磨得血淋淋的。其實,從南京到北京,用船是最方便的,不管是海船,還是運河。但是解縉為了追求速度。一路馬不停蹄。

  此刻終于看到了北京城。

  只是北京城的巍峨,還是讓解縉大吃一驚。

  北京南門外碼頭,大有南京聚寶門外碼頭差不多的感覺。

  無數船只聚集,帆影遮天蔽日,幾乎要將所有的水面都覆蓋住了。而南京城因為地形的原因,城池并不方正。而北京卻是一個四方城,周圍都是平原,遠遠地看過去,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遠遠在南京城之上。

  解縉一直在南京城中,雖然聽人說過北京城如何如何。但是百聞不如一見。在他心中一直覺得,南京城比北京城強多了。而今卻覺得北京城繁華與氣勢,已經不下南京城了。

  對于何夕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只是解縉總覺得北京城的空氣之中,有淡淡的煙火味,讓他有些不舒服。這就是因為北京城幾乎完全用煤炭,城中更有很多臺蒸汽機,還有鍋爐房,他們排放可沒有什么標準可言。

  這讓從南方來的解縉有些不舒服,也是自然的。

  不過,解縉沒有心思多想這些。他心中暗道:“我必須去見長孫殿下,否則大事去矣。”

  解縉可是很明白,他的政治生命早就與新法,與朱雄英綁在一起了。如果不能挽回局面,他這一輩子最好的下場,就是流亡海外了。

  這也算是何夕的功勞了。

  在何夕之前,即便在大明待不下去的人,也不會去海外謀生的。但是而今,陸仲亨在南洋站穩腳跟之后,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問題,漢人數量太少了。

  所以,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人,到了南洋都會被善待。

  于是,不知不覺大家真犯事之后,就有一個新去處,那就是南洋,海外。

  畢竟而今海貿發達,搭船去海外,也不是多難的事情。

  解縉直接去求見朱雄英。

  解縉有朱雄英的信物,暢通無阻地見到了朱雄英。朱雄英見了解縉,立即說道:“解兄,你終于來了。”

  解縉說道:“殿下,南京的事情,你已經知道了吧?”

  朱雄英神色有幾分黯然說道:“已經知道了。”

  解縉說道:“殿下準備怎么辦?”

  朱雄英說道:“還請解兄教我。”

  解縉說道:“請殿下不惜一切代價拉攏申國公,立即起兵。先下手為強。昭告天下,朱允炆弒君。天下共誅之,殿下親領大軍南下,有進無退。只有打到南京城下,才有勝機。”

  朱雄英聽了,微微皺眉。

  解縉這個計劃,比何夕的計劃更不靠譜。

  且不說申國公已經成為階下囚了。也不說,往朱元璋身后名上潑臟水,對不對。單單說,大軍南下有進無退,朱雄英可不覺得自己的軍事才華,能與燕王相比。

  即便是燕王在他的位置上,聽聽對面有誰,他也沒有孤軍南下的勇氣。

  馮勝,傅友德,徐達。

  這三位在,借燕王三個膽子,他也不敢打得那么豪放。

  但是解縉之所以這樣提議,并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難度,而今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因為而今的局面本質上是奪嫡之戰的擴大化。說實話,朱元璋固然在布置衛所的時候,選擇了梯次布置,第一條防線,就在九邊,第二條防線,就在兩淮。第三條防線就在長江以北。

  只是,承平這么多年,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人打過長城了。

  腹里的這些衛所,不敢說忘記了怎么打仗,畢竟當年的老兵還沒有死完。但是他們決計沒有防備從北方忽然出現的敵軍。

  勢如破竹,是很容易的。

  而奪嫡之爭,重要的從來不是一城一地,而是中樞的爭奪。

  只要兵臨南京城下,朱雄英才有機會扳回一局,重新登上至高無上的寶座。

  這也是唯一的機會。

  朱雄英說道:“申國公已經被拿下了?”

  “什么?”解縉大吃一驚。

  于是,朱雄英將這幾日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也將何夕的計劃,說給解縉聽。

  解縉陷入沉思之中。

  朱雄英有些等不及了,問道:“解兄,你覺得姑父的想法如何?”

  如果讓朱雄英選擇,解縉與何夕之間,他更相信誰,自然是解縉。一方面何夕身后是一個集團,并不是何夕一個人。朱雄英非常忌憚何夕。而解縉就不一樣了。解縉在南京雖然有些名聲,甚至可以說是名士,但是解縉雖然不是光棍一個,但是身邊也沒有多少可用之人。另外一方面,何夕對于朱雄英來說是長輩。有些事情,不好與何夕說。而解縉與朱雄英之間的關系,就不是這樣的。

  解縉與朱雄英在秘書監之中共事過,雙方共同的理念,讓他們彼此之間走得更近。最少比朱雄英與何夕的關系更親近。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