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三國:從軍閥到一統天下 > 第450章 分兵
  “主公,有時候自己承認錯誤要比被其他人戳穿更好……

  主公,三皇五帝亦有不德之舉;商湯、文王并非完美之人……

  主公,只有我們自己掌握書寫歷史的權力,才能寫出我們想要的歷史……

  主公……”

  諸葛瑾等人的話一遍遍在袁譚腦海中閃過,他依舊有些拿不定主意。

  接回來的那是他的父親,不是路人甲乙丙丁。

  袁紹死后袁譚不難過嗎?他從未向世人表述過什么,就像死的是一個陌生人一樣。

  然而又有誰知道,在無人的時候,他也曾偷偷哭泣?

  所有人都以為正是由于他不受待見,根本無所謂父親的生死。

  恰恰相反!

  沒有人比他更渴望父愛,他甚至渴望到了有些畸形、有些變態。

  他覺得父親的責罵也是一種愛,如果不是張纮的出現,袁譚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整日惹是生非的紈绔子弟,為的,就是父親那一句責罵。

  那樣至少還能證明父親還在乎他,不是嗎?

  但是現在,父親已經死了。

  袁譚早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可是這一天來得太早了,他還沒有準備好。

  而且他還有徐州那一大家子要養活,幾百萬的百姓張著嘴等他喂飯,這里還是父親的基業,他能怎么辦?

  什么也不辦!他只能什么也不辦……

  可是不辦也要辦了,他不能真的將父親的尸骨送到曹操那里,不能真的看著自己的父親沒個棲身之地。

  提筆落墨,數百字寫成《罪譚賦》。

  袁譚將文章交給陳矯,讓陳矯找一個厲害的石匠鐫刻出來,日后放在父親的陵墓邊上,提醒著他自己曾犯下的罪過。

  這篇文章陳矯看了,寫的并不通順。但是他改不了,里面的情真意切是他難以理解的。

  陳矯其實有些不理解,同樣是養兒子,為什么三個兒子能被袁紹養得差距那么大?

  老子死了,老大不聞不問卻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老二視若無睹卻從不逾越,老三哭天愴地卻沒有作為。

  陳矯其實誤會了,這三個人如果真論孝順的話,還得是老二袁熙,他確實沒有埋葬自己的父親,那是因為他在給袁紹修陵墓,修帝王的陵墓。

  可惜老子的陵墓還沒來得及修,兒子也沒了。

  袁紹尸骨的問題算是告一段落,袁譚采納了諸葛瑾的計策。

  如今另一個問題擺在袁譚眼前,那就是豫州的歸屬。

  關于豫州的問題,胡綜講得很清楚,張纮也寫得很明白。

  張纮是不建議現在攻打豫州的,如今沒了徐州這個后方陣地,豫州四面環敵,不是一個能成事的地方。

  呂布既然占據了豫州,如果不想死,那就必然會打出去。可是周圍那一圈人,劉表、袁譚、王弋、曹操,他哪個也打不過,最終只能狗急跳墻拼死一搏。到時候就是袁譚收復豫州的好時機,幾乎不會費什么力氣。

  袁譚和幾個幕僚都比較同意這個戰略,別看他們年輕,可胡綜所說的那個高人他們還真想會一會,畢竟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要有沖勁兒,年輕必須張狂!

  要是這幾位知道差點坑死袁譚的彭城戰略就是出自賈詡的手筆,不知道他們還有沒有信心會一會那個老狐貍。

  不過這不是不知道嗎?無知者,總是無畏的。

  袁譚晃了晃腦袋,將諸多煩惱掃去。

  現在正好人齊,他準備將后續的作戰任務安排下去。

  離他預定的日期還有半個月,整個彭城郡國還剩下四座大城需要清理干凈。

  半個月之后他要回徐州總覽全局了,那時候蝗災也該過去了,該募兵,募兵;該訓練,訓練;該收糧,收糧。

  說來也好笑,袁譚還真找到了彭城世家抵御蝗災的方法,這個方法其實是古人留下來的。

  古人發現蝗蟲是會飛行的,但是它們的本身力量不足,成群結隊也無法抵抗強風。

  于是古人就做了一個設想,嘗試是否可以改變風向讓蝗蟲飛到其他地方。

  說實話,這個設想既有科學道理又毫無用處。

  古人設想的沒錯,改變風向確實能引導蝗災,但是之后呢?蝗災從一個州到另一個州?那不還是自己人的地盤?

  而且發現這個道理的古人也就記錄了個大概,可能自己都被逗笑了,也可能有生之年也沒能讓他做出實驗,反正就是一個設想。

  然而彭城的世家在古籍中看到,正好用這次蝗災做實驗,通過山間的氣流和大量的布匹,成功將蝗蟲都送到了下邳。

  反正下邳是袁譚的地盤,啃成什么樣都不心疼。

  這個方法如今落到了袁譚手里,可惜也沒什么用,讓他又好氣又好笑。

  如今他手頭上有一萬多人,需要攻打的四座城池分別是梧縣、甾丘、留縣和廣戚。

  這四個地方,梧縣和甾丘在彭城的南面,留縣和廣戚在彭城的北面。

  想要在半個月內拿下,那就只能分兵。一路由他親自統帥,另一路他選定的主帥依舊是呂蒙。

  不是袁譚不信任張承,呂蒙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實力和潛力驚人,袁譚想要多給他一些機會。

  哪怕呂蒙敗了也無妨,這小子已經不能說是個人才了,而是個天才。

  培養一個天才的成就感會讓任何人都感到愉悅,特別是還不需要質疑天才的忠誠。

  “子明,我予你五千兵馬,你們三個一同出發北上,去攻打留縣和廣戚。”袁譚下達了自己的任命,“我自領五千兵馬攻打梧縣和甾丘。剩下的一千余人由徐盛統帥,就地改造林莊,中轉各方糧草。”

  “喏。”一眾人等行禮領命。

  然而呂蒙卻沒有,他猶豫片刻還是說道:“主公,我想去攻打梧縣和甾丘。”

  袁譚下達的命令其實是在給呂蒙送功勞,讓他有些不高興。

  留縣和廣戚是徐盛當時撤得比較干凈的地方,留下的都是些小世家在負隅頑抗。

  而且這兩個城池都挨著泗水,呂蒙是江賊出身,袁譚擺明了是讓他去收拾殘局,還擔心他出意外,特意找了個水多的地方。

  梧縣和甾丘則不然,這兩個地方抵抗得非常堅決,每座城少說也有兩萬新招募的民兵,在袁譚規定的時間內不一定能打得下來。

  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嗎?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袁譚是這些人里目前軍事素養最強的人,如果他都沒辦法,那呂蒙估計也沒什么轍。

  他是主公,耽擱了也就耽擱了,沒人敢說他什么。

  若是呂蒙延誤了日期,收拾又舍不得,不收拾又難服眾。

  “子明,你可要想清楚。”袁譚見呂蒙的眼神十分堅決,卻還是想勸一勸,“攻不下城池事小,延誤了時間事大!”

  “主公,末將愿立軍令狀!”

  “你確定?”

  “確定!”

  “唉……算了,軍令狀就不用立了。”袁譚搖了搖頭。

  其余人不僅詫異還十分羨慕,什么是寵愛?這就是寵愛!太慣著了……

  然而袁譚卻問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你現在在讀什么書?”

  “啊?”呂蒙懵了,弱弱地說,“《太史公書》……”

  可是真的無關緊要嗎?不知為何,呂蒙忽然覺得后背一涼!

  “《太史公書》啊?《太史公書》好啊,讀史能讓人明辨是非。不過會不會太深奧了?我書房有《左氏春秋》,回去你先看看吧。”袁譚自顧自的說著,所有人都沒明白他的意思。

  然而,袁譚忽然話鋒一轉,嘴角勾起一抹古怪的笑,輕聲說道:“你要是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打下兩城,就說明你讀書沒讀好,那你就要多讀書。可是讀書哪有抄書記得牢呢?這樣吧,如果你沒攻下來,十遍《左氏春秋》,五遍《太史公書》,如何?”

  “啊……啊……啊?”呂蒙都傻了,一個音階的字都說不全。

  他可是個字都沒學全的人啊!那部《左氏春秋》有多少字他不知道,但是《太史公書》在張承家足足放了一馬車!這是他這輩子能抄完的?

  別說呂蒙了,所有人都傻了。諸葛瑾等人是成天泡在書堆里的,自然知道這兩部著作到底是個什么體量。

  《左氏春秋》十幾萬字,《太史公書》五六十萬!

  別說呂蒙,就算是讓他們抄,他們都打哆嗦。

  袁譚卻沒有給呂蒙思考的時間,急聲問道:“向北還是向南?向北,功勞唾手可得;向南,失利累死累活。快選!”

  面對這樣的代價,是人都會選向北,就算是諸葛瑾都覺得向北不丟人。

  哪知呂蒙咬了咬牙,大聲說道:“主公,我選南!抄便抄了!死都不怕,還怕寫字?”

  此言一出,眾人臉色大變。

  諸葛瑾和步騭看了呂蒙一眼,又互視一眼。兩人默契無比,一個眼神就明白對方的意思。都覺得這個呂蒙是值得投資的。

  蔣欽聽得心驚膽戰,只能在心中默默為自己的小伙伴兒祈禱,并下定決心拼死也要幫呂蒙拿下這兩座城。

  是的,蔣欽覺得抄書太可怕了,比死戰還要可怕。

  張承的眼睛中全是復雜,他覺得是時候就父親這個弟子和父親好好談一談了。

  唯有袁譚聽完后開懷大笑,拍案而起。

  他指著呂蒙朗聲說道:“呂子明,好你個呂子明!打!放心大膽的去打!勝了我與你慶功,首功!敗了,我和你一起抄!”

  《太史公書》即《史記》,其實我之前應該寫《太史公書》的,我的失誤。

  有句話說得好,《孫子謀攻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