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官梯之【基層公務員】 > 第979章 “教改”——一石激起千層浪
  10條“教改”政策宣讀完畢,讓參會人員消化了下,王鴻濤繼續說:“此次教改,由市委、市政府組織牽頭,市長胡昊具體負責,姜小林副市長負責實施,組織、紀檢、政法、公安、法檢部門全程跟進,有任何阻礙教育改革的人和事,堅決予以拿下。每項改革措施都要成立工作專班,由專人負責落實推進,按月給我報工作進展情況。”

  市長胡昊表態:“堅決貫徹省長的指示,我會盡快組織大家制定切實有效的教改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夯實各部門任務,確保按照省長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10項工作任務。”

  分管副市長、組織、紀檢、公安等領導同志依次表態。

  副市長姜小林問道:“省長,長安的民辦學校不乏一些老百姓口口相傳的名校。這類學校將何去何從?在民轉公的過程中,老師們何去何從?”

  王鴻濤說道:“大勢所趨,要么民轉公,要么停止辦學,當然完全符合‘六獨立’的私立學校依然可以辦學,不是一棒子全部打死。在轉公的過程中,對于優秀的管理人員和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出臺政策,按照特殊人才引進把人事關系轉為正式,給予上編,統一安置。當然會有一批不合格的老師被辭退,可能會失去工作,這是改革帶來的陣痛,不能作為阻礙教改的理由。”

  政法委書記田曉江說道:“省長,我在考慮,長安市取消了私立學校,會不會降低全市教學質量,長安的學生在參加中考、高考時會不會吃虧?還有現在私立學校這些學生去哪上學?”

  這個問題,王鴻濤早有考慮,說道:“教育公平與否,事關每個孩子的成長和幸福。沒有教育公平,就沒有起點平等和機會平等。與教育公平有關的話題一直牽動著全社會關注的目光,牽動著公眾的神經。

  大家都知道,教育公平不是新問題,多年來一直沒有取得讓各方都滿意的答案,‘公平’二字轉為利益分配難題。

  教育公平從來不是簡單的教育問題,公辦教育是有效達到‘公平’的途徑,不光需要資金投入,還需要割掉一些教育既得利益地區的肉。高校招生,分省錄取,京、滬等聚集一流大學的地區,往往近水樓臺先得月。高考錄取率上,大城市占優勢,其實早就是公開的秘密。當然,我們秦省也不差,在大學招生數量不再增加的前提下,要實現各省相對公平的招生計劃,勢必牽涉到一些地區的指標縮減。這塊“肉”,當地教育界不愿割,考生家長不愿割,招生院校為了獲得本地資源的支持,也并不樂意配合。

  教育不公,歸根結底是發展的不公。但是,我們不能等著發展跟上了,才消極被動地解決教育不公問題。實現教育公平應有超前意識,就是要有‘割肉’的勇氣。否則,我們老是會陷入這樣的循環怪圈:因為教育沒搞好,所以發展跟不上;因為發展不夠好,所以教育辦不好……搞好教育公平,有些時候就要拿出砸鍋賣鐵的態度來。況且,其實鍋也不用砸,鐵也不用賣,單單少蓋幾座大樓,少修幾個廣場,也許就有很多教師的待遇因此提高。

  田書記剛才說的問題,我認為問題不大,中考是全市范圍內比拼,不存在任何影響。高考時全省范圍內比拼,據我所知私立學校長安市占了絕大部分,其它各市并不多,長安市的優質教育是其他市不可比擬的,占便宜的是咱們。而且,以長安為試點,總結經驗,下半年要在全省取締私立學校。我們大學的指標、名額就在那放著,不會因為我們取消了私立學校就減少全省的招生名額。讓大家在更公平的平臺和起跑線上競爭,是更多普通家庭的心聲。

  至于取消私立學校后學生的去向,遵循一個原則,按照戶口所在地的學區就近入學,或者按照父母工作地、住所就近入學,秋季招生則完全按照學區劃分。”

  副市長姜小林問道:“省長,加大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力度,這個界限如何把握?”

  “學科類的教培全部取締吧!這是咱們能做到的維護教育公平最大努力。但是由于家長對孩子的期盼值、重視程度不同,教培不會輕易消除,我們只能加大查處力度,禁止在職教師任何形式的補課,屢教不改者取消教師資格。教育很難有絕對的公平,有條件的家長會自己給孩子補課,或者請一對一家教,我還知道一家人請了四五個保姆,其實都是來補課。這些現象很難杜絕,違規而不違法,查還是要查,盡力而為吧。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制度,提高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根本。我和教育部溝通過,長安和秦省的‘教改’會成為教育部‘教改’的試點省和試點市,教育部門要加強和教育部的對接,在政策把握上給予我們具體的指導,避免我們的‘教改’違反國家教育政策。

  同志們,教育是國之大計,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民心。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像抓經濟一樣抓教育工作。要進一步關心關愛教師,加快完善教師激勵保障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要把“雙減”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使教育真正回歸本真、回歸理性,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把最好的空間讓給公建,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會后,長安市各部門立即行動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拉開了帷幕,“教改”成了全市熱議的話題。

  所有的私立學校面臨這滅頂之災,人心惶惶,大家知道等政府的正式文件出臺,私立學校面臨的路只有兩條,一是被收編,二是停辦,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資本的力量很強大,很多學校不甘失敗,開始上躥下跳,尋求脫困之道。

  王鴻濤安排宣傳部時刻關注輿情,派出記者了解各方反應,注意事態的動向。

  教師:老師有壓力也更有動力

  “我們覺得這是公辦學校發展的機會,公辦學校更有希望了,老師有壓力也更有動力。”

  在行知中學教了13年英語的骨干教師毛亞明,則期盼著早日在身份上獲得歸屬感。她說,學校屬于公參民性質的學校,希望借此機會轉成公辦學校,包括自己在內的跟隨學校多年的老師能得到政府的妥善安置,“如果能轉成公辦學校教師,我們就更有歸屬感了,更有干勁了。”

  而一所名校的一位初中老師的心情則有些復雜,他感嘆道:“如果學校轉成公辦的,估計會有一批老師被辭退,也會有一批老師人事關系會轉成正式的。老師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將來報考師范院校的大學生人數或許會減少。”

  校長:建議公參民實施“一校一策”

  在采訪中,多位公參民學校的校長及負責人表示,非常支持教改新政。目前長安教育不均衡的現狀與一些超級民辦學校有關,要想使長安的優質教育更加公平和均衡,讓更多的百姓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就必須要打破現有的格局,而教改的下發不啻為一劑猛藥。可以說,長安的教育真正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候。

  眾所周知,“民強公弱”是長安教育問題一大痛點。而民辦學校掐尖式招生,在全市甚至全省招生,吸引優秀師資,造成“公愈弱,民愈強”的惡性循環。

  長安市一些區縣教育局已經召開了相關會議聽取了民辦學校的意見。有不少民辦學校校長表示愿意全部轉成公辦,也有一些校長表示不愿意轉成公辦。長安一位中學校長透露,“可能是擔心失去辦學優勢吧”。他指出,長安公參民辦學情況比較復雜,既有大學參與的辦學,也有政府參與的辦學,最好能實施“一校一策”。

  1995年,高新教育起步,26年時間,隨著高新區的迅速發展壯大,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教育改革也在不斷迭代。教育是長安高新區的一張王牌、一張名片,長安高新區也一直堅持教育優先戰略。長安高新一所知名小學校長坦言,“得知公參民學校要轉成公辦,也有一段時間比較茫然。”她建議,如果高新的學校要轉為公辦,能否實施“一校一策”,保留學校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其實也是賦予校長更多的責任和義務。政府可以加強對學校自主辦學有效運行的監管,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校的教學質量向良性發展。

  針對民辦學校的辦學情況,長安各區縣已經在做摸底調查。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