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七十八章 高麗的財富
  第七十八章高麗的財富

  何夕說道;“不錯,單單看這些麻布,并沒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加上這一座宮殿,就很出奇了。在我看來,這是高麗最大的財富。高麗恭愍王在位時候所建的。距離而今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已經塵封了十幾年了。他最興旺的時候,是剛剛建立的時候。那時候恭愍王剛剛繼位,內有權臣,外有元朝干涉。他需要大量的錢財,不管是武裝自己,還是交好元朝權貴。但是恭愍王的王位,是元朝奪了之前高麗王的王位給了他的。根基不穩,哪里找錢啊?這位恭愍王任用商人為官,建立龐大的遠洋船隊。與蒲家關系很好。通過蒲家的關系,將高麗的物品,遠銷海外天竺。但是高麗小國,能有多少拳頭產品。最少歡迎的產品是什么?”

  “新羅婢。”

  “恭愍王當然知道,人口才是國家最大的財富。于是他一邊打擊。一邊想辦法。他發現其實西方對東方的織品的要求,是無窮無盡的。不管是棉布,還是絲綢,或者其他。高麗也產絲綢,但是太少。他就找出這個東西,苧麻布。經過高麗能工巧匠的加工,就變成而今的樣子。”

  姚廣孝細細看著苧麻布說道;“其實,這也不錯。放在中原也能稱得上上品。”

  “不錯。”何夕感嘆說道:“這里是恭愍王修建的宮殿,這里的女人都是宮女,但是其實,這些人全部是織女,最多的時候,有過萬人。即便而今也有數千人。據說最大那一年,產苧麻布有近百萬斤。恭愍王還推行各地將不好的土地改種麻,供應此處。而我來之前,也查過高麗的史書。在好幾次關鍵時刻。恭愍王拿出十幾萬斤麻布賞賜軍隊。拿麻布作為對元朝的貢品。至于海外貿易,那一筆賬,我還沒有找到。總之,這里給恭愍王當年鞏固王位,帶來極大的好處。這位高麗王,真的很了不得。”

  姚廣孝未必能明白,何夕所說的了不得。

  何夕所說的了不得,并不是指這位高麗王的權謀手段。不錯。縱觀恭愍王一生,年少的時候在大都當質子。在大都的生活并不如意,說不上窮困潦倒。但也手頭緊的很。但是在元朝對當時的高麗王厭棄之后,能抓住機會,回到高麗,成為高麗王。并在短時間穩定政局。掌握大權,先對元朝,與奇家隱忍。多次派人去拜訪脫脫,王保保等關鍵人物。看清楚中原形式之后,當機立斷,從元朝的船跳到明朝的船上。

  雖然晚年不保。死于宵小之手。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的。

  但是何夕覺得他了不得,是他敏銳的感受到時代的變化。從參與海貿,然后到組織生產,這一系列商業活動。根本不像是一個古代人。反而是一個現代人來到的古代。

  雖然說,他而今所做所為就是為了搞錢。甚至在很多地方上,做的也很殘酷。比如這宮中的宮女,全部都是奴婢。沒有人身自由。甚至用官府渠道,讓百姓交稅交麻料等等。

  但是,這依然是一個很先進的舉措。

  當然了,類似的舉措,在明清也有,就是織造局。何夕不知道元代是什么樣子的。但是在南京的時候,何夕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因為朱元璋節儉,宮中人少,不需要消耗那么多布匹,沒有需求,織造局即便有,規模也不會很大的。

  姚廣孝跟隨何夕時間不短了,兩人時常交流。也看出來一些端倪,說道:“這里的織機。似乎很落后,不如楊寓弄出來的好。如果再加上楊寓弄出來的織機。”

  “不錯。”何夕說道;“這里什么都是現成的。只要稍稍改動就行了。立即具備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只是麻料容易獲得,還是棉花容易獲得?麻料的處置容易,還是棉花的處置容易?”

  姚廣孝說道;“遼東是可以種棉花的。而且高麗也是有種棉花的記錄。之前可以大規模生產麻布,想來當地麻料也是容易得到的。遼東的氣候與這里相差不大。在遼東也是可推廣的。細節的話,大人就不必操心的。讓工理學院派些人來就行了。”

  何夕說道;“不錯。這里的人一定要全部運輸到遼東去。一個人都不能少。這是我在高麗獲得最大的財富。”

  人才是最大財富。

  這數千宮女,在別人看來,不過是一些奴婢而已。但是在何夕看來,是數量的紡織工人,雖然說之前處理的是麻料,而且用紡織機,也不一樣,不是最先進的。但是只要有這些人做種子,其余的人很容易培養出來的。

  姚廣孝說道:“大人放心,這里交給我了。”

  立即有人將何夕的命令轉達下去。不過,片刻下面就哭聲一片。

  何夕微微皺眉。

  他皺眉倒不是因為聽見了哭聲,他知道,這個時代數百里遷徙,已經足夠讓人恐懼了。更不要說是亡國之后,惶恐不安。又都是女人。哭一下很正常。

  何夕準備在他們到遼東之后,會放為自由民。

  所以遷徙到遼東的奴婢都有這個政策。

  當然了,這個政策也告知了下面的人,但是聽到遷徙的命令,仍然免不了哭泣。這也是難免的。

  何夕皺眉的原因是,他下的命令,需要轉達。

  這個時代,還沒有朝-鮮話。但是高麗上層說得都是漢語。而高麗下層百姓說得都是土話。土話與漢語之間,有相互滲透,但大部分依然有斷層的。在朝-鮮世宗大王時期,發明了彥文,也就是給漢語注音,幫助學習漢語,最后反而成為了獨立的朝-鮮話。

  雖然,這些事情還沒有發生。但是高麗土話,與遼東土話相差太大。遼東土話,大抵是山東話變種,自古以來,山東人到遼東的從來不少。而高麗土話,自成一派,何夕根本就聽不懂。

  何夕心中暗道:“隨著高麗人大規模安置在遼東。一定要想個辦法,讓高麗人盡快學習漢語。不,應該是讓其他地方百姓,也盡快學會漢語,不如此,根本不可能長治久安。”

  “多少都是要出事情的。”

  “看來漢語拼音方案,也要拿出來。只是后世的漢語是以北方官話為核心的。但而今大明官話,是以南京官話為核心的。貿然使用,恐怕有很大問題。”

  明清的時候,漢語與后世漢語已經相差不大了。只是在很多用詞上有些不同。比如,后世用數字,好用三五,什么三五成群,但是明初喜歡用五七。這樣細節上的不同。

  不過,朱元璋定都南京的原因,明朝的官話是江淮官話。到了后來,定都北-京之后,長時間與當地方言結合,才有后來的官話。所以,后世的漢語拼音直接用到這個時代。是不行的。但是讓何夕以后世漢語拼音方案為根本,修改一版大明版的。何夕還真沒有這個辦事。

  音韻學看似簡單,但其實很枯燥。不下大功夫,死功夫,很難有所成就的。

  不管怎么說,這一件事情何夕放在心上了。

  何夕對開京為中心大手筆,速度迅速,在春耕前后,就弄得差不多了。當然了,其實在何夕看來,這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他僅僅按照高麗的土地賬目分下去的。沒有做清丈,估計有不少不對的地方。但是而今打仗時期,沒有那么多時間。

  只能從速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