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匆匆
  第一百四十六章太匆匆

  對于何夕來說,國子監依舊是原來的樣子。

  何夕好生安撫了一些國子監的官員,并從中選了一些人手,跟隨他去遼東。遼東作為大明的邊陲,不僅僅缺少百姓,連官員也不多。國子監這里的人足夠何夕使用。

  國子監固然是何夕在京師的一個重要陣地。不過,何夕在京師更重要的一個陣地,就在工部。或者說是太平鐵廠。

  何夕花了更多時間,在太平鐵廠上。

  不得不說。

  張度是一個人才。特別是在執行層面,簡直是一個天才。

  在何夕離開太平鐵廠的時候,太平鐵廠只有一座礦山,幾個鐵爐而已。但是數年過去了。太平鐵廠已經成為大明最重要的鋼鐵基地了。已經演變成延綿數十里的大工坊。

  那一條小河,而今已經有了新的名字,就叫鐵河。因為每日在船上,不是運煤就是運鐵,時間一長,小河的河水,就變成了黑色。里面雖然還有魚頑強地生活。但是已經不能吃了。

  何夕估計,再過幾年。這一條小河也就成為一條死河了。

  這讓何夕惋惜,卻無可奈何。

  畢竟,大規模工業生產這種情況是免不了的。如何治理?只能留給后人了。

  張度與葛天工,李治之來迎接何夕。并介紹而今的太平鐵廠,鐵河沿岸到入長江。這一段兩岸都是冶鐵區,火爐日夜不息,何夕來到這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里要比外面熱很多。從鐵河盡頭入山。就是礦區了。

  已經挖空了幾座礦山,并用火藥,硬生生從群山之中炸出一條道路。已經開始嘗試鋪設鐵軌了。

  而圍繞這里,也聚集了很多百姓,就是為礦上工匠提供服務,繁華程度甚至要勝過太平府城。一座嶄新的礦業城市正在興起。

  何夕看過這些,說道;“張大人,不知道上面的旨意到工部沒有?”

  張度說道;“已經到了。陛下的旨意,何大人在太平鐵廠挑人手,在遼東建立一個分廠。太平鐵廠上下,都是大人的弟子。任大人挑選。”

  何夕看向葛天工,說道;“天工,你跟我走一趟吧。”

  葛天工聽了,激動非常,說道:“能為恩師效力,是我多年的愿望。”

  這一句話,也不是假話。

  雖然而今葛天工也有官身,在太平鐵廠算是主要的技術官僚,即便張度在很多事情上,也要尊重葛天工的決斷,但是葛天工知道,這一切都是誰給他的。

  或許當年的時候,對何夕來說,是舉手之勞,但是對葛天工來說,卻是改變命運。

  沒有何夕,葛天工不敢想象自己而今是什么樣子的。

  隨即,何夕又去了工理學院。

  工理學院已經完善很多了,可以說技術與理論的結合做得不錯。最少廠礦上很多技術問題,都是在這里解決的。而且太平鐵廠的擴大生產,用得很多人都是這里的學生。

  因為基礎好,再加上師兄弟互相照顧,不出數年,就是礦上的骨干。

  雖然說,在礦廠之中工作,一般連一個官身都沒有,最多帶一個吏職。即便何夕爭取了,但是這個時代對工匠的歧視,也是根深蒂固的。給技術官僚的官位,沒有幾個。輪不到下面的學生。

  或許對一些名門望族來說,吏職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對尋常百姓來說,已經是相當好的。最少是吃官家飯的,出了事情,也有門路找關系。

  所以有很多普通百姓報考,即便不能進廠礦,回到家中,也算是有一技之長。而且隨著大明對民間采礦放開,這些技術人員,回去之后,也是有人聘請的。

  不過,何夕在工理學院看到一個讓他眼熟的東西。

  那就是紡織機,或者三十六錠的紡織機。問了才知道,這是楊士奇做出來的。后來就放在這里,持續改進。

  何夕這才恍然想起,當初他給楊士奇第一件差事,就是造出來多錠的織機。只是后來礙于各種原因,何夕發現推行這種機器的時間并不成熟。這才放在這里。

  而今外貿大增,布匹是大明出口的拳頭產品。

  甚至在英國工業革-命之后的一段時間,英國人的布,在東亞也打不過松江布。而今更是毫無對手可言。對布匹的需要,更是如饑似渴。推廣的時機已經到了。

  只是何夕并沒有相關的官職。而他所任職的遼東,也不是太合適的。

  何夕想了想,說道:“這臺機器做三架,一架送到宮里,一架送到府上,另外一架我帶到遼東去。”

  朱元璋看到這個,自然知道什么意思。送到府上的,自然是公私兼顧,讓何家也在這生意之中分一杯羹。何夕在外打仗之后,才知道格外花銷太多了。因為大明對士卒的保障很少,死了還好,一了百了。但是死不了,就是受活罪了。

  何夕作為他們的老長官,是不能袖手旁觀的。自然要出錢出力。

  所以,何夕對自己的家產業也看重起來。

  至于帶到遼東的那一架,遼東也是產棉花。可以說大明大部分地方都是能產棉花的。而且山東更是此刻大明最重要的棉花產地。何夕試試,看看能不能在遼東建立起紡織基地。

  如果能的話,再好不過了。不能也不礙事。

  試試又沒有什么成本。

  就這樣,何夕在南京周圍轉上一圈,再回到家中,距離出發的日子就不遠了。

  小何思遠還沒有適應,這個突然出現,自稱自己爸爸的男人。而這個男人就要消失了。安慶公主內心之中,無數不愿意,但是卻說不出口,作為大明的公主,識大體,是從小教育的。

  但是啊,這心里的委屈,實在是難以消遣。

  且不說,何夕離開的時候,家中沉悶的氣氛。不過,在碼頭上送別何夕的人就多了。

  身份最高的卻是一個何夕預料之外的人。楚王。

  楚王來到京師的時候,何夕還在太平鐵廠。所以何夕與楚王并沒有照面。而今楚王忽然出現,何夕也吃了一驚。

  在碼頭上,楚王說道;“要見你一面,真不容易。你去遼東,我要去爪哇了。今后,天南海北,下一次再見不知道會是什么時候?”

  何夕說道:“山高路遠,有緣自會相見。”

  楚王哈哈一笑,說道:“你應該知道我來找你,是為了什么,去爪哇,還是你推薦的。”

  何夕說道:“殿下,我覺得-----”

  楚王打斷何夕的話,說道:“給我五哥說的,不用再說了。你覺得,我放棄中原的榮華富貴,去爪哇不毛之地。真的合適嗎?”

  何夕一愣,忽然而一笑,說道:“楚王,應該看過我寫的南洋條陳,知道爪哇乃南洋重鎮,絕非不毛之地。特別是土地肥沃,萬乘之國。而且,楚王你來問我,不過是內心之中已經有了決定。只是還是有猶豫。想讓我說服你而已。”

  “我又何須費口舌啊?”

  楚王一愣,忽然一笑,說道:“不錯,不錯。” 楚王大笑而去。頗有楚狂人的模樣。

  何夕也松了一口氣。他也慶幸,幸好是洪武年間。朱元璋的兒子們,不能說個個成才,但好歹大部分都有出息。沒有出息的是少數的。每一個有能力有出息的人,對自己的要求都不一樣的。

  分藩海外,都有能力的人來說,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對沒有能力的人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楚王其實早就心動了。只是有些不甘而已。

  得何夕一言開解,大笑而去。也算風雅。

  何夕登船離京,心中暗道:“也希望我這一去一切順利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