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手筆
  第一百四十五章朱元璋的大手筆

  何夕說出缺人的時候,心中一動,已經有了一些預料。

  果不其然,朱元璋繼續問道:“遼東附近哪里有足夠的人手,可供移民?”

  何夕說道:“高麗。”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不錯,正是高麗。遼東強,能掌控東北,遼東弱,則東北各地都會各行其是。朝廷不能制。故而,要充實遼東,是治理東北的首要大事。你的遼澤計劃就很好嗎?如果能在遼東開辟出數萬頃土地,能養民百余萬。養兵十余萬。遼東對朝廷就不是負擔。而奴兒干都司,各地也能建城設治,列郡而守了。”

  “只是唯一不好的地方,遼澤計劃,按現在的情況。恐怕十幾年都做不成,幾乎是百年計劃,而天下間,有什么計劃能綿延百余年,朕也等不了。朕的想法,就是移高麗之民治遼澤。高麗有百姓五百萬。遷徙一半,應該沒有問題的。這一兩百萬人足夠治理遼澤了。”

  “這也是你的任務。”

  何夕聽了,只覺得渾身一震。

  他終于明白了,他與朱元璋的差距。

  朱元璋說得平平無奇,但是實際上,何夕從朱元璋的每一個字中,看到了鮮血。海水一般的鮮血。

  且不說滅高麗之戰的傷亡。雖然多,但也算不了什么。畢竟打仗哪里不死人啊。單單說將高麗近一半,乃至于更多百姓遷徙到遼東,讓他們開墾遼澤。前文也說了,遼澤的治理難度,其實并不大,沒有什么技術難題。唯有土方量驚人。

  這種亡國遷民。死亡率是相當驚人的。

  而且何夕不相信朱元璋沒有考慮過。

  之前何夕還沒有深想,為什么與何夕搭班子的是藍玉。而今忽然明白了。同樣為大明下一代的領軍人物,沐英比藍玉寬厚了很多,這也是為什么沐英死后,云南各土司有相當一部分人都在懷念沐英。沐家子孫得以世守云南的原因。

  而藍玉性格之中,卻有更多的殘暴性格。

  不管是戰斗之中,還是在戰爭之后。

  讓沐英來做這樣的事情,沐英或許做不來。但是讓藍玉來做,藍玉絕對不會下不了手的。

  何夕抬起頭,與朱元璋平靜如水,不起一絲波瀾的目光一對,心中一荒,再次低下頭說道;“是。”

  何夕只能努力地往好處想。

  經過這一番折騰,高麗所謂傳統力量,都會不復存在。未來沒有朝-鮮,只有大明的一個省份。所謂長痛不如短痛。雖然時代的陣痛,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不可承受之痛。

  朱元璋說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吧,給假一個月。一個月之后,就去遼東吧。”

  何夕說道:“是。”

  “不過,有一件事情,你要好好想想。”朱元璋說道;“徐達想給你封爵,太子應該告訴你了。你什么想法?”

  何夕說道;“臣以為區區微功,朝廷已經給過賞賜了,不足以封爵。”

  何夕并不是沒有動心過。

  封爵帶來的好處很大。

  首先,大明的爵位是很值錢的,很多開國的爵位,真正做到了與國同休。只要能封爵,就是子孫后世十幾代的鐵飯碗。

  其次,而今勛貴的實力是相當強大。而且在可以預計的十幾年,乃至于朱元璋去世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勛貴的權力依然是很大的。何夕成為勛貴之中的一員,很可能與藍玉,沐英一樣,成為勛貴之中的后起之秀,甚至將來在徐達這個位置上,也就是勛貴之首,也未必不行。

  但是何夕很清楚,他的立場不能動搖。

  雖然何夕對大明文官并不是多感冒,甚至在何夕看來,大明開國功臣有明顯的偏科,武將的質量遠遠在文官之上。不是說宋濂,劉伯溫,李善長這些人不行。但比同樣是開國功臣的,蕭何,張良,王猛,諸葛亮,房謀杜斷等人差了一些。同時在朱元璋麾下,也沒有人盡其用。

  但倒是徐達,與王翦,李牧,衛青,霍去病,李靖,等人放在一起,也毫不遜色。

  以文制武,即便從世界的發展趨勢來看,也是必然。五代軍閥之禍,是中國人民痛苦的回憶,也有最深刻的政治烙印。為什么朱元璋,與很多文臣都認為洪武時期,是非常時期,就是因為勛臣掌控大權。

  即便何夕加入勛臣行列,將勛臣掌控朝廷大權的時間,延伸幾十年。但又如何,還是會回到原本的位置上去的。反而為未來增加了不確定性。何夕與勛臣合作是一回事。成為勛臣是另外一回事。

  他要做的是主持變法,禮絕百僚的丞相。而不是勛臣。他一旦成為勛臣,他在國子監培養出來的勢力,很多人恐怕有別的想法了。

  畢竟,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人,何夕不可能對下面的人絕對控制。只能盡快能將思想統一。而不是相反。

  朱元璋看了何夕一眼,對于這個答案并不吃驚。

  或者說,朱元璋對何夕做任何選擇都不吃驚。

  不過,朱元璋還是樂意何夕與勛臣們有一些距離的。畢竟,朱元璋只是想讓何夕變法,而不是讓何夕繼位。兵權是朝廷之中所有權力之中最重要的權力,這個權力應該皇帝掌握,何夕既然掌握朝廷大權,這上面就應該有放開一些。

  再無他話。何夕自然告辭了。

  ------

  雖然說一月假期。但實際上,何夕哪里有假期啊。

  很多關系都是維持的。何夕常年在外,那么他留在京師勢力,就未必是自己的了。何夕在京師這一個月,需要維系這些關系。自然是早出晚歸。

  先是在國子監一連上了三天大課。

  講的內容,就是南洋情況,與海貿等等。特別是他的北防南下之論,在年輕士子之中,有了很強烈的反省。

  很多人都將王朝強盛時期的對外戰爭,說成君王好大喜功,其實不然,很多時候,都是很多人集體意志。皇帝不過是這種集體意志的代表而已。就好像現在,國子監的年輕人,都是在開國之前出生的。

  在他們的童年之中,大明軍隊從來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他們也想如同先輩們建功立業。特別有何夕這個榜樣,一戰破爪哇,一年平南洋,設南洋四鎮,降南洋百國。

  簡直是現實的偶像人物。

  所以,何夕講課的時候,國子監人山人海,很多不是國子監的人都將國子監大堂給擠爆了。

  而一夜之間,何夕所講的東西,風行天下。

  如果說,在此之前,大明上層人物,朱元璋,太子,徐達等這些人,對于大明將來對南方擴張已經有了共識。那么而今這一股風,就傳到了民間。更重要的是,何夕作為士子的偶像,何夕的學問更是因為何夕這個人,得到廣泛的傳播。

  甚至有人自己將何夕的文章講章都結集出版,很受歡迎。

  只是都是盜版,何夕卻是收不到稿費的。

  何夕在國子監的活動,講課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與國子監官員聯絡感情。宋麟作為何夕的人,一直做得相當不錯。何夕在國子監推行的很多改革,都得到保留。而且朱元璋也沒有對國子監人士大動干戈。除非有官員病故,一般不做調整。

  這樣做,一方面方便這些官員養望,很多清流官員在國子監待上好幾年,也是尋常事。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何夕做準備。等何夕登上高位了,國子監這些人人就能直接拿來用。算是何夕后備人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