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洋四鎮
  第一百四十三章南洋四鎮

  宮中的晚飯,一如既往。朱元璋的口味比較重,大油大肉。

  何夕也不是第一次吃了。

  記得他第一次來到這個時代,就是吃著這樣的飯。

  也是在這里。

  一時間,有一種往事再現的感覺。

  有往事再現感覺的不僅僅是何夕。還有朱元璋。

  當年的何夕,突如其來,奇裝異服。言語上,也很難溝通。但是而今的何夕,一身官服,正襟危坐,頭發也從短發禿頭,變成了正經的漢家衣冠。之前的何夕,做事毛毛躁躁,很多事情,沒有他朱元璋幫忙,根本就做不來。

  但是而今的何夕,在南洋做了好大事業。

  朱元璋很清楚,他在大明之內,自然是一言九鼎。但是在南洋,知道朱元璋是誰的人,固然有。他朱某人影響力,到底有多少,卻是很難說的。而何夕能子啊這樣的環境之下做出這樣大事。

  朱元璋既高興,又有一些失落。

  在朱元璋看來,何夕算是畢業了。

  在此之前,朱元璋的態度是保護加培養,但是而今,卻真能當得力人手來用了。不用再操心收拾爛攤子。

  當然了,這并不說何夕就完美無缺了。只是人的材質不一樣,所表現出來的風格也不一樣,為人處世也不一樣。何夕在權謀上,在政治嗅覺上合格就行了。其他方面是何夕的長項,足以彌補其他缺陷。

  就好像,何夕在南洋作為。

  朱元璋捫心自問。他做不到何夕這個樣子。或者說,他根本想不到這一點。畢竟,縱橫家之學,也就是在外交上的學問,在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近乎屠龍之術。不過技藝多精湛,天下無龍也。

  而今何夕根本不用學,后世大國爭雄,各種手段,合縱連橫,無所不用其極,什么代理人戰爭,賣隊友的技巧。甚至極大的開拓了外交這方面的學說。何夕根本不用如何鉆研,耳渲目染之下,得一二之技,將抵定了南洋局面。

  讓大明投入最小,獲利最大,深得上兵伐交之道。

  朱元璋估計,整個天下能做到這一點的,不過何夕一人耳。

  只是,朱元璋對何夕成長如此之快,也感到吃驚。

  朱元璋其實很重視人才的培養,畢竟,朱元璋手下很多將領,都是朱元璋培養出來的。如陸仲亨就是其中之一。只是陸仲亨上限就在哪里放著。朱元璋給陸仲亨定下未來路線,就是在外鎮守,而今是南洋,將來或許是西域,反正,陸仲亨在外一輩子,估計能勞苦功高,死了追封國公,郡王。但是在朝廷之中,被人三言兩語忽悠去了。可就死無葬身之地,還牽連子女了。

  這讓朱元璋不得不感嘆,后世的教育體系。

  很常見的東西,人們都不珍惜了。就好像后世教育體系一樣。幾乎人人有學上,就不覺得這個有什么寶貴的了。卻不知道,在朱元璋看來,高下立判。同樣拿陸仲亨相比,陸仲亨遇見朱元璋的時候,比何夕遇見朱元璋的還小一些。但是跟隨朱元璋這么多年,當年朱元璋對陸仲亨等一批老班底。不在現在對何夕的態度之下。那真是當家人來看待。畢竟朱元璋家族單薄,必須聚攏人心。才能成大事。但是大浪淘沙之下,也只有陸仲亨等數人,有所成就。

  其余一些人固然是死在戰場之中,但是更多人早早到了自己的上限。當全國各地當各級軍官。不過資格老,有些優待而已。

  當然了,雖然這些人成就不高,但是卻是朱元璋最忠誠的班底。

  陸仲亨已經是其中佼佼者了。但是陸仲亨打仗還行,但是距離帥才還有一段距離。其他方面是一塌糊涂。而何夕,朱元璋也不過給予點撥,給予培養。但是數年之內,已經懂了大明官場各種規則,更是在各地都有建樹。

  但是朱元璋知道,何夕的天資,比起天下第一流的人才,是有差距的。但是而今的表現,執掌一省,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了。

  是什么補足了何夕的天資,就是后世十幾年的教育,給了何夕看世界不一樣的視角,持續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只是何夕自己茫然而不自知。

  朱元璋看著何夕長時間不說話。

  何夕心中越發緊張,心中暗道;“我在南洋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嗎?”何夕越想越多,心中一動,暗道:“對了,有一件事情,我沒有說。”

  何夕立即說道;“父皇,關于南洋的事情,有一件事情,剛剛不好說。”

  朱元璋說道:“什么事情。”

  何夕說道:“關于南洋銅礦。”

  朱元璋心中一動,說道:“南洋銅礦?”

  何夕說道:“是的,我查看資歷,又在南洋探查。已經知道了后世宿務銅礦在什么地方了。就是在蘇祿國。而今蘇祿國王就在這一次來使之中。”

  朱元璋說道:“我記得,這個銅礦規模很大。而且在一個島中。”

  何夕說道;“正是。如果有了這個銅礦,朝廷就能大規模鑄錢。金銀銅鐵四級,或者三級貨幣體系,用以代替寶鈔體系。想來這個銅礦在,一二百年之內,大明的貨幣,就不會短缺了。”

  何夕研究過很長時間寶鈔。但是他最后還是決定放棄寶鈔體系。

  無他,寶鈔的欠債太多了。

  這個欠債不僅僅是大明的。還有前宋的,金朝的,元朝的。

  這三個國家在滅亡之前,都是濫發貨幣。再加上大明寶鈔從一開始,就沖著濫發,搜刮民財去的。可以說,而今的寶鈔,能與后世軍閥所謂之軍票差不多。

  無非是一個沒有主觀意愿,朱元璋只是不懂這些金融知識而已。而后世是主觀的而已。

  即便,從洪武十四年之后,朱元璋并沒有在大規模發現寶鈔。但是依然擋不出寶鈔價格下跌,這其實也是這些年,大明財政逐漸吃緊的原因。之前沒錢就印寶鈔。而今這一項斷了。才會讓各方面都用度就減少了不少了。

  一兩百年之間,中國百姓,經歷四五次紙幣的破產。幾乎所有人都學乖了。對于紙幣早就沒有信任了。

  錢,本質上是信心,是信用。既然沒有人信,這錢就不值錢了。

  何夕覺得,還是重新回到貴重金屬本位貨幣上比較好。至于信用貨幣。要等一等吧。但是貴重金屬貨幣,就要有足夠的貴重金屬。須知,中國的紙幣完全是貴重金屬缺乏,特別是銅的缺乏給逼出來的。

  如果宋朝有源源不斷的銅礦,那么也不會搞出交子。

  朱元璋說道:“我記得,蘇祿這個國家,好像在二三十年后,請求過內附,是不是這個蘇祿王?”

  何夕說道;“這個不清楚。南洋很多國家都沒有什么史料,都是靠中國的史料才能窺探他們的歷史。”

  朱元璋說道;“知道了,這一件事情,我會留心的。”

  朱元璋留心的結果,在送別諸國使臣的時候,蘇祿國王在宴會上痛哭流涕,向大明請求獻土歸順。朱元璋再三勸說,安慰。也無濟于事,蘇祿王表示,寧為大明之鬼,不為蘇祿之王。

  朱元璋見蘇祿王如此之堅定,也不好拒絕,最后答應下來。不過重申,僅此一例。下不為例。

  于是大明在南洋的版圖,基本確定,就是南洋四鎮,新州,舊港,三寶,蘇祿。終洪武之世,都沒有什么大的變動,真正的大變動,是在之后。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