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洋答卷
  第一百四十二章南洋答卷

  乾清宮中,朱元璋,太子,徐達,以及一些秘書監的人都在。

  何夕正將南洋的情況做一個匯報。并著重講了南洋六條。何夕說道:“南洋六條,是統治南洋的基礎,也正是南洋六條在,大明才擁有南洋,你南洋各國,有一些還沒有西南土司大。但是大明在南洋兵力太薄弱了,在南洋一定一切都圍繞著南洋六條來做,盡快能不單獨行動。只要其他國家違背南洋六條之后,再后發制人。否則臣擔心,南洋成為一個泥澤。”

  朱元璋說道:“太子,你怎么看?”

  太子說道:“王道湯湯,正如是也。”

  這種鋤強扶弱的舉動,與儒家所倡導的王道,有很多相似之處。無他,儒家的思想就是出現在春秋戰國之中,故而儒家學問有很多這方面的殘余,但是在歷代大儒的改革之下,到了明朝的儒學,與春秋的儒學,已經不是一個東西了。

  不過,意識形態還是大差不差。

  朱元璋點點頭,問道:“徐達,你怎么看?”

  徐達說道:“縱橫家手段,精巧非常,四兩撥千斤,以區區數萬人鎮壓數十國,數千里,老臣也是很佩服的。不過,靈巧不能勝重拙。二三十年之間,或許沒有問題。但是時間更長一些,南洋必生事端。”

  朱元璋笑道;“誰能看到二三十年之后,能安定二十年就夠了,真一直安定下來,南洋怎么能是大明的?”朱元璋心大得很,既然決計進軍南洋,就不會希望南洋成為這樣的夾生飯。不過是力有不逮而已。

  二十年的時間,足夠將蒙古徹底打殘,打死,消除大明在北方的隱患。到時候大軍南下,南洋沒有問題,反而有損朝廷的臉面。

  朱元璋說道:“何夕,大明在爪哇島上有一塊飛地?”

  何夕說道;“正是,是一個港口,現在不過數千蠻人,不過我來之前,很多流落南洋的漢人,知道三寶歸屬大明,已經遷居于此,今后幾年可能超過萬人居住。”

  朱元璋輕蔑地說道;“萬人。”他正色說道;“你之前說過,爪哇是南洋核心,沃土千里,有什么火山灰,是天然的肥料,而且能一年數熟,一畝地年產十幾石都不是問題。你覺得,爪哇一地,足夠封一王嗎?”

  這個問題,太子提前告訴了何夕,何夕這幾日也思考了很久,說道:“陛下,爪哇如果為我所有,不要說封一王,就是封三王,也是可以的。但是而今的爪哇,唯有三寶一塊飛地。地少民稀,實在不足以奉帝裔。”

  朱元璋說道:“爪哇兩國很強嗎?”

  何夕說道:“雖然爪哇一分為二,但是依然是南洋強國,能勝過的,也唯有安南,暹羅而已。”

  朱元璋說道:“我聽說舊港封周王,陸仲亨很不滿意?”

  何夕聽了,雖然有些吃驚,但是也覺得理所當然,如果南洋如果遠的地方,朱元璋不派人安插幾個眼線,才是不正常的。只是何夕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說,這一件事情是真的。但是如今說出來,好像告陸仲亨的狀。何夕與陸仲亨的合作還是很不錯。自然也不愿意背后說人。

  何夕微微一頓,說道;“吉安侯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南洋總督府新州才剛剛修建,什么都沒有。舊港就不一樣了。什么都是現成的。吉安侯只是想等新州修建好了,再遷而已。別無他意。”

  朱元璋說道:“朕如果是他,朕也不滿意,將士辛辛苦苦打下的地方,怎么能轉手就給了別人。故而,朕的兒子,想要領地,要自己去打,朝廷能給一個三寶,已經足夠了。”

  “你覺得,朕的幾個兒子,誰可以勝任此職?”

  “并二爪哇為一國。”

  何夕聽了,心中立即有了人選,說道;“燕王。”

  燕王朱棣的才華,已經被歷史證明了。就是武祿王在世,燕王也能滅了爪哇。更不要說而今的爪哇已經分裂了。

  只是朱元璋不愿意。

  朱元璋哈哈一笑,說道:“大材小用,換一個。”

  朱元璋對朱棣的看法,轉了好幾個彎。一開始,知道朱棣發動靖難,推翻了朱允炆,朱元璋內心深處甚至冒出一絲殺意。但是后來時間越來越長,朱元璋想的越來越多。反而對朱棣的想法,有了很多想法。

  朱元璋不得不承認,靖難這一件事情,朱棣身上有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在自己身上,是他留下的局面失控了。當然了朱允炆也有不少問題。

  朱棣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他兒子之中,卻是能力最強的。

  甚至太子的能力有沒有強過朱棣,朱元璋也不知道。

  畢竟,很多才華,只有在絕境之中才能顯露出來。雖然明代的史書之中,有很多燕王當王爺的時候,就有很多特殊的地方,被太祖皇帝看重云云。但是朱元璋自己知道,那些一定是朱棣將來自己編寫的。

  根本沒有這回事情。

  最少在看到未來之前,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朱棣能做出如此大事。

  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對未來的繼承人,有些動搖。朱棣最少在備選之列。這個時候不可能讓朱棣離開大明的。

  何夕這么說,其實也有一絲絲試探的意思,不過,這種試探,也只有何夕與朱元璋兩個人知道而已。

  何夕說道:“臣以為楚王也是可以的。”

  秦-晉兩王雖然年長,但是能力上并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當然了,不能說沒有什么能力,只是爪哇的局面,未必是他們所能應對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習慣西北的氣候,讓他們去爪哇,身體上就未必行。

  而且兩王都走到朱元璋前面了。

  這一點也不能不在意。

  至于楚王,是相當長壽的。楚王死后不久,永樂大帝也就不在了。再加上,楚王坐鎮武昌的時候,手握重兵,多次進入進剿西南的土司,在軍事上,也不算陌生。且有戰績。

  領兵打仗也合格。年輕身強力壯。估計也能適應爪哇的氣候。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傳旨,召楚王入京。”

  這一件事情,總是要問問當世人的意見。

  除卻這一件事情之外,就是太子之前給他說的事情。海關關稅不可能直接給南洋總督府了。不過,從此南洋總督府的開支,就正式列入戶部之中。也算是朝廷正經的開支了。不是臨時性開支了。

  也代表了南洋總督府也算是進入朝廷正式編制之中,政治地位上穩定了。

  除此之外。這幾人還問了很多關于南洋的情況,南洋盛產,水果,大米,錫礦,石油,寶石,各種金銀器,等等的。以及南洋各國內部形式,各種來龍去脈,國與國之間的恩怨,這一說就說到了晚上了。

  朱元璋見時間不早了,就讓各自回京了。并囑咐何夕將這些內容全部寫下來。又留何夕在宮里吃飯。

  何夕知道,吃飯是假。有些比較私人的話,卻是真的。

  何夕與朱元璋之間的關系很復雜,既是合作伙伴,又亦師亦友。在講解科學知識,與后世的一切的時候,何夕是老師。但是關于大明一切情況的時候,朱元璋才是老師。

  而今的何夕,就好像完成了一張叫做南洋的試卷之后,進入了老師的點評時間。

  何夕內心之中,有一些忐忑,不知道自己在南洋的所作所為,能不能進朱元璋的法眼,不過,這個時候,這不可能逃避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