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九十二章 遠思
  第九十二章遠思

  何夕回到家中,先去見了安慶公主。

  安慶公主自然一陣埋怨。埋怨何夕這個當爹的,這么長時間才來見過幾次孩子。甚至沒有朱雄英跑得勤快。

  何夕只能賠罪。

  不過,安慶公主也僅僅是口上埋怨而已,她也知道朝廷上出事了。何夕這一段時間很忙。比起何夕一直在外面。在京師隨時能夠看見,已經是再幸福不過了。

  她已經很滿足了。

  只是何夕看過孩子,粉團團的好生可愛,有些話就說不出口了。他先說道:“太子給孩子起了名字,就叫遠思。何遠思。你覺得怎么樣?”

  何夕不敢吐槽太子。但是她妹妹卻不在乎。安慶公主說道:“不怎么樣?覺得平平。”

  何夕說道:“要不讓父皇起?”

  安慶公主搖搖頭說道:“算了吧。父皇能起好名字嗎?我看,他比太子大兄還少書生氣,不要搞出什么,殺盡江南兵百萬,這種嚇人的話。就叫遠思吧。”

  安慶公主隨即低頭逗孩子,說道:“遠思。何遠思。”

  小孩子知道什么?只是知道媽媽和他玩耍。高興得合不攏嘴,哈哈地笑,甚至在噴口水。

  安慶公主一邊笑,一邊拿起一邊的手帕,給小孩子清理嘴邊的口水。

  何夕見狀,心中暗道:“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有些事情是瞞不過的。該說也就說吧。”他小聲說道:“朝廷的新任命下來了。我要離京了。”

  這一句聲音不大。卻好像有一種魔力,安慶公主一下子愣住了。好像是定在了原地。

  好一陣子,安慶公主才說道:“去哪里?”

  何夕說道:“南洋。”

  “南洋?”安慶公主大聲說道;“去南洋做什么,南洋有什么?怎么派你去,不行,我要找父皇去了。”

  何夕說道:“媛兒,你知道的。這是不行的。”

  安慶整個人失落無比,說道:“我知道,父皇是不會答應的。因為父皇不會因為兒女情長而壞國家大計的。你也不會答應的。因為你是大英雄,大豪杰。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建功立業。更不會因為兒女情長而耽誤大事。”

  何夕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拿什么來安慰安慶公主。

  安慶公主語氣低沉,說道:“其實,你不該對我這么好。你如果不對我這么好,我其實也不會太在乎,你的出外。其他家的夫人們,其實也都是這樣過來的。只是你,你,你偏偏令我舍不得。”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何夕說道:“媛兒。我-------”

  就在何夕絞盡腦汁想要說些什么的時候,忽然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卻是小小的何遠思不滿意父母兩人都忽略了自己。

  安慶公主立即將何遠思抱了起來。

  夫妻兩人的交流就沉默在孩子的哭聲之中。

  ------

  晚上。何夕在書房睡了。

  這也是何夕第一次在書房睡覺。

  何夕與安慶公主夫妻這幾年,這是第一次拌嘴。當然了,并不是安慶公主將何夕趕出來。而是安慶讓何遠思這臭小子占了何夕的位置。何遠思一直吵鬧,安慶公主這才勸何夕過來。

  按理說,何夕來到了書房,雖然名義上是書房,但就是設施上,一點也不弱于臥室。這種情況之下,何夕能好好睡覺才是。只是何夕滿腦子都是混亂的思緒,根本不能入眠。

  何夕想到自己對不起安慶公主,覺得自己在孩子才這么小的時候,去南洋,甚至不知道去多久,說不定回來的時候,孩子就已經會說話了。感到慚愧。

  又覺得這突如其來的任命,將自己的計劃給打破了。

  他也在思考,遼東事情該怎么收尾。畢竟,他可以不去遼東,但是遼東的事情,也要進行下去。不能耽擱,因為遼東與臺灣的大木,是未來造船業的主要原材料來源。

  至于臺灣開發程度還太低了。雖然距離沿海比較近,但是主力還需要遼東大木,更不要說,這還有南糧北運的想法。

  何夕心中暗道:“我離開之前,需要見陛下一面。商量這里面的事情。”

  就在這無數事情一一想出一個結果,或者理出一個頭緒的時候。忽然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涌上了何夕的心頭。太子為什么要給孩子起名叫遠思。

  這名字不能說不好。但是何夕總覺得似乎有什么東西被自己給忽略了。

  何夕似乎想起什么。立即披衣而起,點燈,從書架上找出韓愈的文集。然后一篇篇的翻看。找了半天。終于在《與少室李拾遺書》之中,找到了,太子提到的那一句話:“必望審察而遠思之,”也找到了這一句后面的一句話:“務使合于孔子之道。”

  何夕反復揣摩這一篇文章。靠在椅子上,嘆息一聲,說道:“古人說話,真麻煩。”

  這一句話,才是太子的真意。

  合于孔子之道。

  要怎么才算是合于孔子之道?

  何夕冷笑。

  他揣摩著這四個字。不知道,這是太子的警告,還是勸諫。抑或者是太子的底線。不過何夕很清楚,他永遠不可能合于孔子之道。他之前也想過。但是在大明政壇上沉浸時間越長。

  他越明白一件事情。

  孔孟之說,是一套符合中國古代社會,靜態的穩定的統治體系。在古代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也只能犧牲一些東西,來完成對天下的統治。

  但是工業社會,不,或者是近現代社會。是一套完整的動態的發展體系。

  似乎有人覺得,古人變個法,不是死那么多人,就是鬧出黨爭。后來被清算云云。但是如果看現代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似乎每年都在變化,每一年都在變法。而且越來越好。

  很多下意識覺得,變法改革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無非是古人不行而已。

  卻不知道雙方的思想體系,與生產體系,價值觀念,就沒有一樣相同的。

  在后世,何夕這種到一地能改革一地弊政,做得更好的官員,那是改革先鋒。但是在這里,卻是一個愛折騰的,輕佻,傲氣。等等負面標簽都貼在身上了。總之一句話,不夠成熟穩重。

  這種對立,何夕能感受到,朱元璋也能感受到。太子而今也感受到。只是兩人對何夕的態度不同。

  朱元璋是鐵了心看看何夕所代表的未來是什么樣子的。所以讓何夕去折騰。而太子卻覺得他有必要提醒何夕,不能讓何夕走上歪路了。

  或許這一句話,就是提點。

  不過,何夕終究是做不到的。

  何夕此刻感受到他與太子之間,那道深不見的鴻溝,這道鴻溝,既是太子與何夕之間的。也是古代與現代之間的。

  何夕心中暗道:“我確實要遠思了。”

  是的。朱元璋在,他什么也不怕。但是朱元璋只有十幾年壽命。洪武三十一年的時候,何夕也不過三十多歲而已。他還有后半輩子要過。他現在就要為此做準備了。

  太子如果按照歷史上早亡,也就罷了。如果太子真活得比朱元璋久,何夕也要有所準備了。

  太子大兄很好。為人處世,也沒有對不起何夕的地方。但是,大明該走向何方,卻不能由太子說了算。何夕此刻忽然理解了之前朱元璋對他提點。國家大略,天下大局都是什么?

  我的大局才是天下大局。

  這一夜,何夕書房的燈亮了很久很久。一直到天光大亮。金烏東升為止。而何夕整整一夜沒有合眼。精神看上卻還亢奮之極。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