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九十一章 何夕與太子
  第九十一章何夕與太子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何夕也知道自己離開南京,乃至于大明,已經是定局了。

  事已如此,也只能隨遇而安。

  何夕說道:“臣愿意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朱元璋一錘定音,說道;“這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

  午朝之中,爪哇的事情,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并不代表僅僅有這一件事情。商議完這一件事情,又商議了好幾件事情,才放人離開。有朱元璋的勤奮,才有了大明朝廷的高速運轉,幾乎并沒有政務積壓。

  今日還算好,沒有什么突發事件。不至于要增加一個晚朝。

  何夕出了殿門,卻有一個小太監在這里等候多時了。說道:“何大人,太子殿下有請。”

  何夕心中明鏡似的。今日午朝上的事情,太子是要與何夕做一些溝通的。

  時間一長,何夕與太子之間的關系有些微妙。

  一方面,太子與何夕之間關系親密。特別是有安慶公主在其中調和,再加上朱雄英,時常在兩家走動。私人關系是很好的。

  另外一方面,彼此雙方都感受到分歧。

  一方面是感情上的。朱元璋對何夕的看重,讓太子有些不舒服。太子也看出來了。這何夕是朱元璋的重點培養對象。而以何夕的年齡,等何夕當政的時候,正好與太子上位的時間差不多。

  兩人年紀相差不大,是一代人。

  太子有時候會想,父皇是覺得我多不堪,才預先留下輔臣,而輔臣權力太大的話,我又置于何地?

  另外一方面,也是政見上。

  太子之所以眾望所歸。其實也代表著太子代表著這個時代最多人的期盼。這個期盼是什么?是亂世經武,盛世修文。將大明朝廷從武人橫行的非正常狀態,轉換為文人士大夫的秉政的正常狀態,大家安享受太平就是了。

  太子雖然對儒臣也不是信服,但是本質上,他也是討厭變數的。

  無他,對太子來說,保證自己繼位才是最重要的。對他來說,什么都按部就班地來。不要弄什么幺蛾子,是最好的。

  而何夕就是最大的變數。

  何夕出現這一些日子,太子已經總結了一個結論。凡是何夕所過之處,都是要做出或多或少的改變。雖然說,太子對于何夕對什么事情都能挑出問題,并且向更好的方向改變的能力與眼光。表示很贊賞。

  但是這些事情匯合在一起,就讓太子微微皺眉。覺得何夕太不穩重了。或者太驕傲了。似乎天下就你一個明白人。就不能安安分分,蕭規曹隨?

  而何夕自己知道,他在朱元璋眼中的價值,就是變法。他可不敢有一絲懈怠,還真不能安安分分,蕭規曹隨。

  最后,才是權力上的。

  支持太子的人。有這么幾撥人。武將之中,朱元璋的嫡系,徐達,湯和等老將。當然了這些老將一般不會發表意見。但是對大明襲統問題,還是希望歸于正統的。再有就是武將之中,年輕一輩,沐英,藍玉等。這些人要么是因為馬皇后,要么是太子自己的姻親。

  不過,武勛方面也就這樣了。

  因為武勛這邊是朱元璋的基本盤。只要朱元璋不死,這方面不可能讓太子接手的。

  然后,就是儒臣了。

  甚至可以說,如果天下有一個萬一之時,真正愿意為太子拼死的,也就是這些儒臣了。

  為什么?因為太子代表正統,正統在儒臣這里幾乎是信仰。他們并不是為了太子朱標這個人,而是太子繼承這個制度。為了這個制度,很多人寧肯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其實,歷史上朱元璋在太子死后。就猶豫過,是傳子,還是傳孫?

  就是以劉三吾一副死諫勁頭,讓朱元璋改變了想法,從太子的兒子里選太孫。

  就印證了太子的想法。

  而何夕最大的敵人是誰?

  始終是這些儒臣。

  因為何夕要改變世界,要變法,需要對世界最根本的解釋權。這個解釋權在儒臣手里。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但是名正言順,這其中邏輯是誰的?其實很多時候,一件事情,正地說也對,反著說也對。角度不同,詮釋的方向不同,都是可以的。社會學是沒有絕對真理的。

  但是變法卻需要一個讓人信服的理論。用以凝聚人心。

  太子不討厭何夕,但是太子最大支持者,卻對何夕水火不容。太子的處境就很尷尬了。

  其實,今日劉三吾出來給何夕一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朱元璋就準了。

  何夕此刻才慢慢反應過來。其實,這未必沒有太子的原因。

  朱元璋固然要讓何夕變法。但也從來沒有想過動搖太子之位。將何夕扔到外面,也有不想激化雙方矛盾的意思。

  何夕心中暗嘆。他其實不想與太子鬧翻的。因為,就太子為人來說,的確是一個好長兄。對何夕也很照顧。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江湖最開的原意就是指官場,指的是宦海沉浮。后來才引申到其他地方。

  從文華殿到東宮,距離并不是太遠的。

  太子并沒有在正式場合見何夕。而是在后花園一個,涼亭之中。

  何夕見了太子,就要行禮。被太子攔住了。說道:“今日,只說家事,不用說這些虛禮?安慶如何?”

  何夕說道:“謝太子大兄關心,安慶一切安好。母子平安。”

  太子說道:“孩子取名字嗎?”

  何夕心中一愣,暗道這一段時間忙糊涂了。居然忘記了這么重要的事情。說道:“還沒有。”

  太子有些高興,說道:“哦。那讓孤取一個吧。”

  這個時候,何夕豈能有什么異議。說道:“犬子有太子大兄賜名,不勝榮幸之至。”

  太子也很高興,他慢慢沉思。似乎想到了什么。隨即又搖搖頭,覺得不妥當。一時間,很難決斷。好一陣子,才說道:“就叫遠思吧。何弟,智謀深遠,目及千百年之后,我希望我這個外甥能如你一樣,而韓退之,有言:必望審察而遠思之。也是君子行事之法。你覺得如何?”

  何夕心中暗道:“還好不叫遠道。我豈不是要找一個叫綿綿的兒媳婦才行。綿綿思遠道嗎。兒子啊兒子,將來你的名字不好,可不要怨我啊?”何夕心中嘀咕,面上卻說道:“好名字,好名字。”

  太子嘆息一聲,說道:“何弟今日朝廷上的事情,我也是無奈。不過,有一點,我與父皇看法一樣,你在朝廷之上,幾乎寸步難行。唯獨在外能建功立業。放心,你還年輕,在外面好好歷練幾年,我一定會將你調回來了。畢竟,你是父皇要留給我的人。”

  何夕說道:“臣明白。我年少輕狂,在京師,伏低做小,不是我的本性。在地方可以大展拳腳,正合我心意。以我的本意,不經歷州郡,無以登臺閣,這才是朝廷用人正理。”

  “好。”太子說道:“我等著你登臺閣的那一天。”

  臺閣就是唐宋丞相所在,太子這是向何夕承諾,他期待何夕當丞相的那一天。

  似乎雙方的一切都回到了當初和諧地步。太子又與何夕說了一些閑話。比如朱雄英的事情,都是家長里短的事情。等談的差不多了。太子才讓何夕告辭。

  何夕出了東宮,回想自己與太子說的每一句話,一時間總覺得有一些地方有些不對勁的事情。至于哪里,一時間想不明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