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八章 好隊友馮勝
  第八十八章好隊友馮勝

  因為有朱元璋震懾,方關才能繼續說下去。

  方關將他們的遭遇一一說了出來。說到其中凄慘之處,涕泗橫流。最后,方關伏地說道:“臣受命遠航。一至于此,百死莫恕。然,臣死不足惜。唯請陛下念在數百將士為大明效忠,請發天兵,誅不臣。”

  “好了。”朱元璋對徐正說道:“帶他下去。”

  方關的敘述不管如何凄慘。都不能打動大殿之中的人。朱元璋以及與這些勛貴們,都是身經百戰。什么樣的情況沒有見過,不要說死幾百個人。很多將領,親手殺的人就有幾百個了。

  這種凄慘,與元末亂世相比,等而下之了。

  而文官們,或許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況。但是能到而今的地位,早已百煉成鋼。即便心中有觸動,也不可能在臉上看出來。

  朱元璋說道:“好了。這一件事情就這樣了。說說吧。”

  劉三吾立即出列,說道:“陛下,臣有奏。”

  劉三吾作為翰林院院士,而今作為內閣的一員。自然有列席會議的權力。當然了,而今的內閣與大明后期的內閣是不一樣的。因為秘書監的存在。真正大權在秘書監,在太子手中,內閣不過是協助太子辦事的人員。

  其實,在明后期權力結構之中,真正的大權,也是在皇帝或者司禮監手中的。內閣大臣必須聯系權閹才能自保。

  朱元璋說道:“講。”

  劉三吾說道:“臣奏有三。辟邪論以正視聽。遠小人以正朝堂。遣使臣以安南洋。”

  “因一無稽之論,令數千將士,遠涉重洋,天下間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比這一件事情更加不可思議了。因為由朝廷出面辟除邪說,從此杜絕此等荒唐之論。提出這邪說的人,也應該遠竄朝廷之外。至于此事,派遣一使臣令爪哇派人請罪,即可。”

  何夕心中冷笑一聲,暗道:“沖我來的。”

  當年宋訥的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在很多人心中,遠遠沒有過去。

  只是雙方權衡利弊,暫時休戰而已。

  何夕知道,他畢竟勢單力薄。不過有朱元璋的支持,每一天都在成長。不需要與儒臣們硬碰硬,時間在我這里。但是儒臣們想的是,何夕有朱元璋的支持。一時間也奈何不了,反而損失自己的力量。

  不過,何夕乃小人。總有一天會令真面目大白于天下,那個時候朱元璋還會護著嗎?即便護著。他們還有太子不是。

  朱元璋又不能永生。

  故而,而今暫且忍耐便是了。

  當然了,暫且忍耐,不代表什么也不做。有時候搞何夕一下,他們還是很樂意的。

  “好了。前事不必再論。”朱元璋發話了。說道;“就說眼前的事情。”

  朱元璋不希望糾結于什么邪說不邪說的,如果再糾結這個,或許還要弄一場,與宋訥之死一樣的大風波。有朱元璋支持,何夕定然是輸不了。但是大明朝卻輸了。

  原因很簡單。真正敢用命與何夕抗爭的人。大多都是秉承對儒家虔誠的信仰。這樣的人,一般來說,人品還不做,再加上剛剛從亂世之中走出來。這些儒生也不是只會讀書,大多也是有一些其他才能的。

  也就是說,這些人大多是好官。

  之前,朱元璋讓何夕出來亮了腕,是為國子監。還有讓何夕正式走上政治舞臺的意思。而今再鬧一場,做什么吧?

  有目的做事,沒有目的,單單為了勝負,搞事情,那就意氣之爭。很無趣的。

  有朱元璋這一句話。蠢蠢欲動的劉三吾只能將自己的想法給咽下去了。

  禮部尚書任昂更是看著自己的腳尖。什么也不說了。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看皇帝開口了。將這一件事情壓下去了。不是我沒有為咱們部門說話,什么人,你覺得我沒有努力,來來,你當著陛下的面,敢不敢說一個“不”字。

  這也是何夕不關注六部尚書的原因。

  朱元璋一人奪了六部之權。而今有了秘書監,內閣這一套體系,是朱元璋加上太子,加上秘書監內閣等內廷,完完全全壓制了外廷。六部尚書看似位高權重。其實只有執行權了。

  也就是聽命而已。

  “陛下。”馮勝說道;“此事,臣不大明白。縱然有方關的解說,也有一些地方搞不清楚。不過,而今何夕何大人在此。想來解鈴還須系鈴人。不如請何夕說說。”

  何夕暗暗感激。

  何夕固然可以自己請命發言。

  但是朝廷之上,自有尊卑。何夕的官小。一般來說,都應該在后面。而劉三吾是近臣,是詞臣。為陛下顧問,給陛下參謀。本就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所以才能提前開口。但是劉三吾剛剛越過勛臣發言,其實也讓勛臣這邊有些不滿。

  不過,文武之爭的潛流不是一天兩天了。

  早就見怪不怪了。

  但是不管怎么論,何夕都排不到前面。駙馬這身份,雖然尊貴,在政治上卻未必是加分項。但是有馮勝的推薦就不一樣了。一來這種推薦,本身代表著馮勝的傾向。二來,也讓何夕能先聲奪人,壓制其他聲音。

  朱元璋對此并不驚訝,整個大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何夕拜訪馮勝這一件事情,他豈能不知道。他對這一件事情不置可否,反而覺得何夕越來越懂得天下這棋局,該怎么下了?

  朱元璋說道:“何夕,那你就說說吧。”

  何夕得令,自然非常賣力地將自己與姚廣孝反復敲定的南洋戰略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最后慷慨陳詞道:“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有陳詞,我大明不輸漢唐,豈能弱之。宜令蠻夷知天朝之威。明日月之賞罰。”

  何夕說完。馮勝立即跟上,說道:“陛下,何秘書郎,少年意氣。臣佩服,這讓臣想起當年舊事,我大明縱橫天下,誰人能敵。當時也沒有而今的場面,那也沒有怕過誰。而今國力強盛,萬象更始。百姓安居,兵強馬壯。反而受辱于島夷。臣想不通。”

  馮勝這里一開口。

  立即有很多人紛紛贊同。

  這些人要么就是馮勝的舊部。要么就是在海上摻了一腳勛臣。要么干脆是覺得馮勝說得對口味,而今大家都贊同。他也不好不表態。

  一時間,似乎這一件事情就要敲定了。

  “臣有本。”忽然一個年輕的聲音傳來。

  何夕轉頭一看,不是別人,正是李景隆。何夕暗道:“他怎么在這里?”

  按理說李景隆作為曹國公世子。雖然身份高貴,是沒有參加午朝的資格的。因為這不關他的事情。但是很多規章制度,都不是完美執行的。李景隆是皇親國戚。他要參加。下面人誰敢真的擋他。

  而今午朝雖然人少了很多,那是與早朝相比。早朝黑壓壓數百人。甚至更多。后面很多低級官員都聽不到前面說什么。而午朝雖然人少。但各方面要害人員,好多個部門的長官,再加上可能動武,五軍都督府的人,黑壓壓也有二三十號人。李景隆混在其中,站在后面,其實也不顯眼。

  如果不是李景隆忽然說話。何夕都沒有注意到他。

  何夕的疑問,不僅僅是何夕的疑問,也是朱元璋的疑問。

  朱元璋問道:“你怎么來了?你父親情況怎么樣了?”

  李景隆心中暗道:“如果有可能,我也不想來。”只是他拗不過父親,只能來此,他說道:“臣奉父命來此。”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