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四十二章 新靖江
  第四十二章新靖江

  或許以后海外封藩,要選擇有根基的地方。最少有人聚居的地方。不管什么人。

  這個年頭,人才是最珍貴的資源。

  從頭開始,實在太難了。

  不過,事已至此。雖然何夕暗暗覺得自己有一些失算。但是,氣可鼓而不可泄,同樣何夕也不能承認錯誤。他如果承認錯了。而今這一件事情,很難推進下去了。

  而且何夕本身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只是出現一點點失誤而已。

  這種失誤,還在可控制范圍之內。

  何夕心中心思轉動,帶著胸有成竹的語氣,對靖江王說道:“殿下,這里雖然艱苦了一些。但是最開的開支,是由朝廷負責。花的是朝廷的錢,你何必擔心。而且一張白紙才好作畫啊。”

  靖江王總覺得何夕的話里有話。

  的確,一張白紙才好做話。

  在這種一窮二白,近乎蠻荒之地,建立起自己的基業。這些人定然是自己的死忠,不會受到朝廷那一位的影響。這才是自己可信的班底。

  對靖江王來說,這些年最讓他絕望的不別的。就是那個人的陰影。

  幾乎無所不在。

  靖江王用盡各種辦法。也很難拉攏一批自己的人手。即便是父親的舊部也不行。或許只有在這片孤島之中,才能培養出自己的人手。

  何夕見靖江王這個樣子,心中這才松了一口氣。

  此刻他越發覺得,一個人有所求是最好擺弄的。

  不過,他暫時安撫了靖江王。但是該面對的事情,還是要面對的。

  何夕上島之后,用了數日的時間,將這里搞得差不多了。

  這個海灣,也就是所謂之臺灣。是一個很好的港口。沙洲環抱,將很多大風大浪給擋在外面。也是因為沙洲環抱,進出之間,只有幾條水道,很容易防守。

  這或許是后來被很多人選中的原因。

  易守難攻。作為一個海上據點。是非常不錯的。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里土地平闊。大概有方圓幾十里都是平原。

  當然了,人們現在看到的平原,都是無數代先輩一點點地加工出來的。原始的平原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陸地上,有一條河,流入海灣之中,這一條河,是海灣之中沙子的主要來源。當然了,臺灣西岸各種河流很多。何夕也不敢斷定,這些沙子全部是這條河沖擊出來的。

  這條河至少占據了相當一部分。

  這條河在后世叫什么名字,何夕不知道。但是而今已經有了新名字,就叫新靖江。

  其實很多時候,古人與現代的取名一樣無趣,就好像東莞,本來是在北方的地名,后來遷到南方了,還叫這個名字。靖江王既然有這個名號,今后臺南這個地名,恐怕要永遠消失了。

  留下的只有靖江了。

  有河流,就有以河流為主的大片沼澤濕地。也是很多蚊蟲的聚集之地。就是靖江王所看到的。蚊子聚集在一起,高飛如霧。鱷魚等猛獸,在沼澤地之中出沒。

  擇人而食。

  這種原始地貌,已經很難受了。但是其他地方并不好受。

  因為其實地方,都是樹林。一眼看不到頭的樹林。甚至樹葉遮天蔽日,再加上而今臺灣似乎進入雨季之中,下雨不停。讓何夕不由得想到一個名詞,那就是熱帶雨林。

  何夕不知道,臺灣這里的森林算不算真的熱帶雨林。但是盤根錯節的大樹。已經將大樹纏繞成為一個整體的藤蔓。總之,想將這些樹林開辟成為耕地。非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可。

  這覆壓幾十里的樹林,與山上的林木都是一體的。并不比一座山好對付。

  好在,前文也說過,臺灣在宋元時期,是有人居住的。在大明開國之初,也就是洪武五年,湯和派人巡視海上,最后朱元璋決定,將這里的人全部遷走,算起來,也不過是十年前的事情。

  所以,這些人留下的痕跡還在,雖然十年的時光,讓綠色自由的生長,將他們遺留下的生活痕跡全部遮蓋住了。甚至很多樹木已經將當初的耕地給侵占得差不多了。

  但是不管怎么說,對付那不知道多少年的熱帶雨林,與對付荒廢十年的舊村落。哪一個更容易對付,自然不用多言。

  此刻的營地就在這個舊村落之中。

  這里是一大片幾千平方的灰燼。

  無他,面對這個樣的局面,最好用的就是火了。一把一把火,將當初遺留下的舊房子給燒了,同時,也將地面燒出一片空地來。當然了,火焰并不能對付所有東西。比如這邊的樹林之中,潮濕得很。倒不是不能發生大火。但是很多火,燒不了多少時間,就自己熄滅了。

  而大火燒不到地下。地下的樹根什么的。也需要人工一點點地清除。

  總之,這里千頭萬緒,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落實。

  雖然有幾座房子,但是都剛剛建造好的。用詹鼎的話,最好是回船上住,雖然船上住,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較潮濕。但是在這種剛剛修建的房子里住,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對了,這個前哨營地是詹鼎負責管理的。

  無他,以靖江王的德行,再加上如此偏遠之地,是沒有人愿意為靖江王所用的。靖江王夾帶里,可沒有什么人手可用,詹鼎而今雖然是一個殘疾,但到底是當過一省布政使,方國珍的首席謀士,負責區區幾千的營地。簡直大材小用。

  將這里料理得清清楚楚的。

  詹鼎對這里進行了總結,說道:“在這里建造一個三萬人的小城是沒有問題的。原來的村落,大概有數千畝土地的。但是瀕臨新靖江附近,有大量的沼澤濕地。我看過了,只需修建一條幾千步的堤壩,就能將大片沼澤化為良田。倒是不要說數萬人了。再多一些人也能養活。不過這一件事情雖然簡單,但也是有隱患的。畢竟侵占天然水道。我問過一些當地土著,說夏秋之際。山洪還是很猛的。所以要特別注意。不過,其他地方開墾土地的話,大樹纏繞,就是一個苦功夫了。”

  天下水利最好的地方,就是江南一帶。

  經過數十代先民的修繕,將江南紛亂的水系整理得井井有條。其實不用說太遠,就是在三國時期,江南一帶有一些地方的水利,與這里是差不多的。

  正是經歷一代代人的治理,才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名氣。

  也正因為如此,江南很容易出水利名家。

  所以,這種修建堤壩。然后配合水渠進行排水作業,將臨湖,臨河的沼澤濕地。轉化為耕地。水田。幾乎是基本操作了。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當然了,詹鼎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他注定是對這里的水文不夠了解。只是知道山洪很厲害,但是到底有什么厲害的。或者說厲害多少。他也是無從判斷的。只是而今最終主要的是,將靖江王三護衛,一萬五千多人,再加上家眷。大概數萬人安置下來。

  需要足夠的耕地才行。

  至于其他地方開荒,根本不行。最少是來不及的。

  何夕問道:“按照你的規劃。這片土地什么時候能夠開墾出來?”

  “嗯。”詹鼎說道:“最少一年。這還是往低里估計了。這畢竟不是別的事情。如果想自給自足,估計還要多幾年。”

  何夕心中暗道:“看來與我估計得相差不大。這里必須有其他產業支持,或者說外財。”一想到外財。何夕似乎抓住了詹鼎說過的一個細節。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