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七十章 徭役的影響
  第七十章徭役的影響

  朱元璋聽了心中一動。

  鐵變成白菜價的好處,朱元璋已經聽過很多了。他也很向往這一點。但是這要朱元璋現在搞出這么多錢財,砸進去,朱元璋又不舍得。

  因為鐵變得廉價這一件事情,并不能給大明朝廷帶來直接的好處。

  而今大明消耗鐵的大戶,都是朝廷。對于百姓來說,鐵的消耗很少的。除非鐵價便宜到一定程度,代替了木材。說到底一句話,重工業項目,很難第一時間給國計民生帶來變化,反而是帶來了負擔。

  而今的情況就是。

  朱元璋知道鐵變得廉價的好處,不過是支援朝廷其他方面的建設。但問題是,朝廷之間各部門是不收錢的。不能直接回籠建設經費。更不要說,維持建成以后的太平鐵廠,也是需要不少錢的。

  朝廷的開支是支撐不起的。

  其實,之前朝廷開支支撐不起的時候,朱元璋有一個手段,那就是發行寶鈔。

  朱元璋剛剛發行寶鈔的時候,寶鈔與銅錢比,還在八九成。而今跌的太多了。但是好歹還有一個穩定的價格,市場上還有人使用。到了永樂年間,卻成了真正的廢紙。

  朱元璋接受了一點現代金融的教育之后,這一年內,再也不敢發行寶鈔了。甚至在某些地方還稍稍回購了一些。

  其實,朱元璋倒是想多回購寶鈔,將寶鈔的價格給拉上來,奈何到處需要花錢。朱元璋根本沒有額外的錢,可以用在這里了。

  朱元璋雖然覺得很不舒服,但還是嘆息一聲,說道;“何夕,不是朕不想支持,實在是朝廷支持不起來。你這個規劃,少了百萬兩是拿不下來的。”

  “這樣吧。我從內庫之中撥出二十萬兩,且修著。你的工理學院不是剛剛開張嗎?且等人才吧。”

  何夕說道:“陛下,工部之前不是說過,鐵礦不夠用了。既然都要買鐵礦,什么地方買不是買。太平鐵廠一出,不是節約了朝廷開支嗎?”

  朱元璋嘆息一聲,說道;“你不了解大明。你不知道,從下面征收鐵礦,是不給錢的。”

  何夕張目結舌說道:“不給錢?”

  朱元璋說道:“朝廷需要鐵礦的時候,會令各地衛所,開采鐵礦,運輸京師,衛所的開支,是自給自足的。他們的開支,算是朝廷已經給過了。所以------”

  何夕一時間轉不過來這個彎。

  是的,如果按這里來算,朝廷征收各地鐵礦,是零成本。而何夕在這里修建太平鐵廠,卻是成本極高。

  但是在何夕想來,他這種集中化,聚集化的生產。生產效率,是大大提升的。既然生產效率提升了,那么成本必然下降。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在大明朝廷的核算之中。他這種辦法,比不上原始的辦法成本低。

  這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了?

  何夕心中閃過一道亮光。暗道;“明白了,在人力成本。”

  是的人力成本。

  在大明人力成本,幾乎不計入朝廷開支的。因為大明有一項賦稅叫做徭役。

  徭役是虛的,也是實的。

  說是虛的。這種賦稅并沒有什么直觀的物品堆疊。你說徭役交上來的是什么是糧食,還是銀子,都不是,是力氣。

  但是在百姓那里卻是實打實的東西。

  因為,自己每出的一分力氣,他們自己是知道的。這一次在開礦的時候,其實不僅僅動用衛所,還征用了當地的工匠。也是以徭役的形式體現出來的。

  但是大明朝廷官員,并不是主要勞動者,他們對生產效率根本沒有感受。他們能感受到的僅僅是生產成品。如此一來,就有一個問題,封建王朝的官員們,對生產本身的任何事情,并沒有什么感受。甚至作為很多生產活動的組織者,他們也無意改進技術,乃至于推進新技術。因為新技術好處,不是他們享有的。是勞動者。但是新技術搞出事情來。是官僚本身負責的。

  所以,只要能做出事情,安置成例就行。

  至于生產者多付出的勞動,與他們無關。

  一瞬間,什么叫做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何夕瞬息之間,再次加深感悟。

  也為什么同樣一筆賬,卻算出了不同的情況。

  何夕說道:“陛下,徭役必須要廢除。”

  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何夕忽然跑出這么一句。一時間不明就里。何夕二話不說,將他想到的東西,詳細地說給朱元璋聽。說道:“陛下,我總算找出關節所在了。徭役這東西,根本就是一個黑洞,里面的一切都是不可量化的。”

  朱元璋說道;“怎么不可量化,每一百姓服役多少天,是有規定的。”

  何夕說道:“陛下,一直說我不懂大明,為什么今日如此自欺欺人。”

  朱元璋說道:“何出此言?”

  何夕說道;“服役幾天,全在官員一支筆而已。陛下如何核查,他們寫的對還是錯?”

  朱元璋一愣,忽然說不出話來。

  如果尋常皇帝,或許不明何夕說的是什么。但是朱元璋從最下面爬上來,太明白官僚們的德行。凡是上面不查的,或者查不到的,幾乎是放任自流。沒有有效監督,就等于放任。

  徭役這上面怎么監督?

  查田賦,可以查收上來多少糧食。查各項稅收,可以查收上來多少銀子。但是徭役這東西,根本沒有辦法查。或許有人說查工程。徭役總是要辦事的嗎?但是工程里面偷工減料太容易了。而且能讓百姓給他們干私活。將徭役轉變成金銀。

  而且除卻當時的人,很難查出來的。

  而且定量上也很難。讓百姓多干一點活,百姓即便不愿意,也不至于反抗。甚至不敢反抗。很難做到監督。

  其實,底層的任何事情上面都很難監督的。賦稅,不管是實物賦稅,還是貨幣賦稅,最少還能見到的東西,而徭役是什么都看不到,上下其手的空間太大了。

  朱元璋嘆息一聲,說道;“此事關系重大。且放放吧。”

  如果說朱元璋不注重徭役,那是不對的。從底層出身的朱元璋,太明白徭役這一件事情的害處了。但是朱元璋一生做的就是均平。在徭役上也是,在制度上建立黃冊,建立徭役冊。編戶齊民。讓百姓每年出徭役的天數是固定下來,一般是十年輪兩個月。說起來也不多。

  但制度是制度,現實是現實。

  其實明清兩朝,單單算賦稅的。都不高。但是算上徭役,就讓百姓苦不堪言了。

  朱元璋沒有想過廢除徭役嗎?

  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大明朝廷沒有錢。

  大明朝廷的運行成本,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徭役的方式抵消掉的。甚至可以說,中國中原王朝的國力,很多時候都是以徭役的形式體現出來的。但凡做到編戶齊民的國家,都能爆發出極其強大的力量。其根本就是能將徭役給征收上來。無償調集百姓做大事。

  但是同樣這種模式,也對生產力提升感受模糊。

  因為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下子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都是一點一點地推進。但是很多進步剛剛開始的時候,還不如多招一個人方便。

  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什么張居正一條鞭發之后,晚明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因為一條鞭法,將一切徭役折進了田賦之中。

  不過,今日這一番話,雖然沒有說動朱元璋。但是也讓朱元璋受到了教育,今后大明該往什么地方走。有了模糊的方向。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