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九章 太平鋼鐵報告
  第六十九章太平鋼鐵報告

  燕王不是最早到南京的,但也不是最遲的。

  他一到南京,就被太子接去了。

  太子與太子妃呂氏,與先到楚王,齊王,魯王,幾位一陣寒暄不提。

  燕王問道:“父皇,現在可有空?”

  太子說道;“不巧了,四弟且先去拜見母后,我已經派人問過乾清宮大太監徐正。他告訴我,安慶駙馬今日也從太平回來了。有重要事務要稟報父皇。父皇下令,今天所有人都不見。你且先去拜見母后,或許晚宴的時候,就能看見父皇了。如果不能,也就明天了。”

  燕王說道:“那臣弟就先去拜見母后了。”

  燕王卻暗暗嘀咕:“徐正,我記得父皇身邊的太監不是他啊?此番又是何夕。看來父皇看重何夕,要比我這個兒子還要看重。哎,京師才是天下之中,出外數年,南京人情變化,幾乎讓我不認識了。”

  ------

  乾清宮中。

  朱元璋正在細細看何夕所言之事。

  關于太平鐵廠。或者說是鋼廠。

  朱元璋在何夕身邊一直有眼線的。何夕的那些弟子之中,就有朱元璋安排好的人手。朱元璋已經知道何夕手筆相當之大。但是真看見何夕的規劃。已經吃驚非凡。

  因為何夕規劃出來的鐵廠,產鐵多少,還是未知數。因為何夕對大明冶鐵技術進行過整合。再加上新思想新辦法加入。讓大明冶鐵技術一直在前進之中。

  誠然。這種進步速度談不上革-命性的。不過是在何夕當成建立技術框架下,敲敲打打,縫縫補補。

  這也讓何夕不得不承認。雖然大明是有一些頂級工匠。但是這些頂級工匠,畢竟是工匠,不是科學家。他們只能在現有的框架之中作出補充,是不可能開辟出新的技術。

  不過,即便如此。

  何夕原本設計的鋼爐,也大了一圈。變成了真正的高爐。產鋼的效率與質量也穩定下來了。但是具體長期運行,一臺鋼爐能夠穩定運行多長時間。或者,年產量能有多少。這還不確定。

  但這不妨礙,何夕進行規劃。

  何夕規定鐵廠,是綿延幾十里的長條狀。中間就是馬鞍山鐵礦出山的那一條水道。以這一條水道為中心,周圍全部都是鐵爐。從山中運鐵礦,從長江上采購煤,通過這一條專用水道連接。各種鐵爐鋼爐,最少有一兩百座。未來產出多少,何夕不確定。畢竟穩定產出,是需要原材料的穩定供應之上。

  煤這一大項,何夕還沒有搞定。

  但是一年千萬斤生鐵產出,是必須的。

  何夕這已經是往少里算了,是基本的。甚至在何夕看來,真要一切順利,一年產出十萬噸,在后世也不多大的鐵廠。

  但是在朱元璋看來,卻不一般了。因為這個鐵廠最少需要數萬人之多。畢竟在古代機械不多。很多事情都需要人力上的。人多力量大,絕非虛言。這也是為什么何夕要將鐵廠沿著河道修建的。甚至要先修繕這一條幾十里長的小河。因為水運是最方便,最節省人力物力的。

  數萬人的鐵廠,在朱元璋這邊就不得了了。

  首先人數,要知道,這個時代大明上下不過六千多萬人。很多人大概沒有這個概念。要知道大明幾百個府。一千多個縣。平均下來,一個縣都不會超過十萬人。

  而且這個數字是比較符合現實的。

  畢竟朱元璋下令調查的。人數即便有差距,大抵是一些少數民族的人丁沒有算進去。也差不了多少的。可以說,一個鐵廠所需要的人丁,就已經是一個縣所有人了。

  還有鐵廠所需要的場地。

  古代的很多縣城,都是三里之郭,五里之城。也就是周長十余里的小城,放在后世,未必有一些小區大。這里說的并不是天通苑那種特大型小區。尋常小區就勝過古代的縣城了。

  這綿延幾十里的廠區,雖然因為要靠近河道,大概也就一兩里寬。但是算起來,也比很多府城的面積都大。

  其中所消耗的財力物力都不用說,單單是土地就不好說,畢竟靠近河道,好澆地的土地,從來是最好的。何夕大手一揮,畫出來的都是最好的土地。這些土地的價值有十幾萬兩,甚至更多,都是說得過去的。

  在何夕看來,一個僅僅算說得過去的太平鐵廠的項目。但是朱元璋這里,就是吃掉他半個北伐支出的銷金窟。

  何夕其實并不明白。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的差距。

  并不明白,一個物資匱乏時代,與一個物資過剩時代的不同。

  在他看來,他提出的這個工程,除卻在土地上有些開支以外。其中種種,后世大部分縣,不,甚至某些鄉鎮來投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并不知道,在大明這里,就很有可能是大明朝廷除卻戰爭,俸祿以外,甚至超過修孝陵之外,大明第一工程。

  不是說拿不出來。而是任何時候財政開支,都是有丁有卯地安排好了,忽然拿出這大一筆錢,根本不大可能。

  皇帝手中也沒有余糧。

  何夕滔滔不絕地將自己太平鐵廠項目說完之后,也發現朱元璋的臉色并不是太好的。這才訕訕地說道:“陛下,其實不用那么著急的。反正而今煤還沒有搞定。我這一段時間再查查,看看長江沿岸,哪里有煤礦?如此長江沿岸沒有,可以看看長江各支流的沿岸。”

  “不用了。”朱元璋說道:“銅陵有煤礦。我已經安排好了。最近就可以開采,從你的工理學院之中調集一批人手過去就行了。”

  何夕一聽,說道:“這就好辦多了。如此一來,長江聯系兩地,太平鐵廠,今年就能運行起來。”

  朱元璋嘴角微微抽動,不知道怎么才能告訴何夕,他沒有錢了。

  是的。雖然從洪武五年到洪武十四年這將近十年的時間之內,朱元璋都在休養生息,并沒有大動干戈,是存下來不少錢糧。但問題是,去歲三十萬平云南,今年大出師。而今還在準備在草原上營造城池,這哪一項不是大開銷。

  如果說大明財政而今處于破產邊緣,那自然不是的。朱元璋的家底還沒有這么單薄。但是如果說大明財政緊巴巴的。如果再來這一筆看上去最少百萬兩級別的開支。朝廷就一點積蓄都沒有了。

  朱元璋本質上,是不喜歡冒險的人。不管是軍事上的冒險,還是財政上的冒險。

  他才不想讓大明財政陷入這樣的窘狀之中。

  朱元璋咳嗽了兩聲說道:“何夕此事從長計議吧。這一件事情,不急。”

  何夕說道:“陛下,不能不急啊。大型工業建設,一年是修建不好的。我估算過,太平鐵廠即便而今馬上修建,等完全修建好,也要一年,甚至更多時間了。而且太平鐵廠修建好之后。想要真正滿負荷運作,估計兩三年就過去了。”

  “任何工業項目,必須要考慮硬件與軟件,甚至軟件要比硬件更重要。最少要培養萬余技術工人,這是比修建太平鐵廠更難的事情。”

  “而且太平鐵廠的意義,并不在于太平鐵廠本身。”

  “是的。我承認太平鐵廠甚至不能算是工業項目,他只能算是過渡。但是如此大量規模鐵廠建設,一旦成功,就能復制到全國各地,將鐵打成白菜價,真正讓大明進入鋼鐵時代。”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項目。越早越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