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四十四章 壓軸
  第四十四章壓軸

  何夕內心之中也承認丁顯這個《北疆策》,還是有一些東西的。但是同時丁顯借鑒了太多其他同學意見。比如丁顯北疆策的根本底色,就是練子寧與黃子澄兩人文章所表明的觀點,那就是將草原當成漢地來經營是絕對不可能。

  想要長期統治草原,必須要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按照草原上自然條件來制定政策。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面借鑒,在通商經濟上,也是何夕上課之中講的內容。當然了,并沒有說得那么深。

  丁顯將這一切都糅合在其中,成為系統的策論。

  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朱元璋似乎根本沒有聽到丁顯說了什么。對徐正示意。

  徐正立即上前,將丁顯請了下去。

  這一瞬間丁顯的臉色很是復雜。看看朱元璋又看看何夕,但是什么也不敢說出來,就這樣下去了。

  朱元璋似乎在開玩笑一般說道;“丁顯很不錯,這明顯是出師了嗎?是不是何夕?”

  何夕聽了,說道;“是。”

  這看似是在夸獎丁顯,實際上,朱元璋說出來這一句話,就表明了丁顯國子監生的身份沒有了。畢竟出師了。

  而尋常國子監生離開國子監,都是當官了。但是朱元璋可曾安排丁顯的官職。丁顯是在御前露過面的人。就好像柳三變一般,仁宗皇帝一句話,柳三變就永遠不能入仕。而今朱元璋不開口,丁顯的仕途之路,估計沒有人能打開。

  朱元璋說道:“何夕,你不是壓軸嗎?現在可以嗎?”

  何夕說道:“既然陛下想聽,那么臣自然請陛下扶正。”何夕起身,站在剛剛學生講課題的地方,說道:“臣一切關于草原的議題,都要了解一件事情,草原上到底是什么樣子?為什么一定要游牧,而不能種糧食。”

  “這一切都降雨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太陽的運動,”

  何夕一示意,讓人拿來四塊黑板,上面正是太陽直射地球春夏秋冬四個狀態。還有地球圍繞的太陽轉示意圖。

  何夕詳細講解了夏天為什么熱,冬天為什么冷,然后簡單地講解一下大氣運動,冷熱空氣交流,與寒流下雨與下雪都等等天氣現象。

  “無稽之談。”宋訥再也忍不住了。說道:“陛下,臣有奏。”

  朱元璋說道:“宋卿請講。”

  宋訥說道:“今日陛下再次召見,是要談論北疆事務,而不是如此不切實際的荒謬之言。臣請斥退何夕。以正視聽。”

  宋訥之所以忍不住了。一是在此之前,就已經受了不知道多少氣。另外就是對大自然現象的解讀,是任何學派都不能失去的話語權。天人感應,不就是儒家對自然的解讀嗎?

  何夕此刻表現出另外一種解讀方法。如此一來,雨,雪,冰雹,乃至閃電,都在何夕的解讀之中,這讓宋訥如何能忍。

  其實,朱元璋這些內容已經知道,都在何夕給朱元璋寫的那么小冊子里面。朱元璋也震驚了好才長一段時間。對于今日何夕先說這個。內心之中也是有計較。

  因為朱元璋派何夕來這里,就是讓何夕將后世的知識傳播下來。

  何夕今日所講,估計也是這個用意。

  既然如此,朱元璋又豈能不支持。

  但是支持,不好明面支持,他問道:“何夕,你怎么說?”

  何夕說道:“陛下,臣說的正是關乎草原事務。不講清楚這一切。接下來沒有辦法講解。臣請宋大人先聽完,再斥責不遲。”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那就且聽你怎么說。”

  何夕說道:“謝陛下。”

  宋訥見狀,忽然喉頭一咸,有幾分心灰意冷,他豈能看不出來,這根本就是翁婿兩人在唱雙簧。如此一來,這將他們這些儒臣置于何地?宋訥自覺入朝以來,盡心盡力,公而忘私。以報陛下知遇之恩,萬萬沒有想到,一遭見棄,以至于君臣之間,到了如此地步,他如何不恨啊。

  如果朱元璋從來沒有注重過他,他還不至于如此。

  但是在此之前,朱元璋其實很看重國子監的。對宋訥也很滿意,否則歷史上也不會讓宋訥執掌國子監十幾年。甚至宋訥死后,讓宋訥的兒子接著掌管。

  正是因為之前知遇之恩如何重,而今見棄之恨,就如何深。

  當然了,宋訥是不會,也不敢去恨朱元璋的。這也是儒生的特點,畢竟所有的儒生都是忠字當頭,不敢對皇帝有所怨懟。都沖著所謂的小人而來了。

  他恨死何夕了。

  以至于鮮血逆流而上。

  宋訥本就年紀大了。此刻更是傷了元氣,好像一下子變得蒼老起來。

  何夕并不在乎宋訥怎么樣,而是繼續說道:“以降水日照為分界線,就形成一道這樣的分界線。”何夕讓人再次推出來一面黑板。上面正是中國地形的簡圖。上面畫了一條線。何夕說道:“這就是四百毫米降雨分界線、也就是農耕與游牧的分界線。在南可以種田,但是在北也不是絕對不可種田的。只是事半功倍而已。”

  “這就是為什么草原上不能種植莊稼的根本原因。”

  太子心中有一個疑惑,暗道:“地圖的繪制從來是國家大事,更是耗時耗力的。絕非一人可以完成的。何夕拿出過很多張地圖了,這些地圖從哪里來的。如果是朝廷繪制的我怎么不知道,如果不是朝廷繪制的,何夕的老師大智禪師,難道是仙人不成?”

  只是這樣的疑問,太子是萬萬不敢說出來的。不過太子另外一個疑問,卻可以問出來了。他先說道:“父皇,兒臣有疑問,想請教一下何秘書。”

  朱元璋說道:“你說吧。”

  太子說道:“何秘書,我看了你的圖,發現東北不在所謂的游牧與農耕的分界線上,你的意思是,東北是可以大規模耕種的?”

  何夕說道:“殿下圣明,臣之前說過,水汽是從海上來的。而東北臨海,雖然在北方降雨不少,但是天氣極寒,冬季更是大雪封山數月。但是這并不妨礙這里可以耕種,甚至可以說是沃土千里,或許遜色于中原,但不下于江南各省。雖然一年一熟,足以養民數百萬之多。更有陛下,圣明遠播,早早就推廣棉花,讓百姓可以御寒。東北雖冷,但已經是可以開發之土地。而且是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其可以耕種,一旦有異族聚集,就能成為有文法之國,將為中國之患。”

  “草原與東北,決計不可同日而語,雙方的氣候稟賦完全不一樣。東北可以漢制,草原則不可。”

  有沒有文法,是古代中國衡量周圍異族的關鍵,沒有文法,就是一野蠻部落而已,不算什么。如果有文法,威脅就大了,吐蕃,高句麗,西夏,那一個都是有文法的國家。

  只是到了明朝這個觀點已經不太講了。因為歷史進程不一樣,大明周圍有文法的國家太多了。根本防御不過來,也處理不過來。

  “我兒問得好。”朱元璋說道。他此刻想起了女真人,想起了清朝。自然對何夕的暗示再明白不過了。說道:“這一點記下來,今后收復遼東,決計不能如草原一般治理。天下可以耕種的土地,都必須在朝廷管轄之下,不能流入異族之手。這一點爾等都要記住。”

  朱元璋如此霸氣的一句話,其實也是內心深處的改變。這一世,什么十五不征之國,絕對不會再出現了。但是對于域外不毛之地,朱元璋依然沒有什么興趣。

  這大概是老農民的本性,只想要能耕種的土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