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地四十三章 六鎮遺恨與元興根本
  第四十三章六鎮遺恨與元興根本

  “六鎮軍民數十萬,然土地不足耕種,六鎮的土地,往往剛剛開始種植,尚能豐收,數年之后,就土地裸露,風吹沙揚,羊角而上,不見天日。唯有少數臨水的之土地,才能持續種植,然所能種的也僅僅是小米。”

  “收成根本不足以養百姓,所能依靠的僅僅北魏所送之輜重。然北魏南遷之后,大軍出于南,多南朝爭于江淮之間。”

  “以至于六鎮軍民,貧苦之極。然后就引起六鎮之亂,一舉覆滅北魏社稷。”

  練子寧說到這里,目光掃過所有人,最后落在朱元璋這里,說道:“六鎮已成故事。而今圣天子在上,重掃天下,抵定漠南。學生不敢不冒昧以聞,六鎮之地,漠南之地也,千百年來,此地變化如何?臣不知。然六鎮方在眼,不得不思之,若在漠南屯駐大軍,則用軍民幾何?朝廷又能支撐幾何?”

  “長此以往,會不會令朝廷忠良之士,化為六鎮積怨之軍。學生請陛下三思之。”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這一點,不管是六百年后,還是六百年前都是一樣的。

  而且何夕之前也說過,研究歷史是為了解決當代問題。強調研究歷史的實用性,作為何夕的弟子們。當然也奉行這一點。所以六鎮之種種,早已是過眼云煙。而六鎮所面臨的問題,當今還在。

  那就是要不要在漠南蒙古上大規模駐軍。

  在歷史上,朱元璋是駐軍了,但是在永樂,宣德年間,幾乎所有草原上的衛所都撤回關內了。要知道明成祖,明宣宗都算不得昏君,他們不會不知道,草原上駐軍的意義。但是最后仍舊選擇了昏招。

  朱元璋而今對應著六鎮之亂來看,心中也有很多想法。

  不過,他此刻沒有發言,只是對徐正點點頭。只是朱元璋拿撥開金筆的帽子,在眼前的白紙上寫下了練子寧的名字。從今天開始,練子寧算是簡在帝心了。

  徐正立即請練子寧下去了。請下位上來。

  下一位是黃子澄。

  黃子澄并沒有如練子寧如此揮灑自如,稍稍帶著一些拘謹,但也不算失態,行禮之后,說道:“學生要講的題目是《成吉思汗與元興根本之策》。”

  黃子澄所講的就是成吉思汗統治草原上時候的政策。

  主要是千戶政策。

  簡單地說,成吉思汗時代,蒙古統治單位,就是千戶。

  成吉思汗將整個蒙古編成九十五個千戶。再加上成吉思汗身邊的怯薛軍,也算是質子軍。總共十萬出頭大軍,就是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國的根本力量。

  當然了,黃子澄著重講的也不是,蒙古軍隊的戰斗力,而是維持戰斗之后的體系。

  一個蒙古千戶不僅僅是一個戰斗單位,還是一個生產單位,幾乎每一個千戶的裝備,戰馬,糧食都是由千戶產出。也是因為如此,所以每一個千戶百戶都有出質子帶仆從,在怯薛軍服役。從而整合整個蒙古的力量。

  而每一個千戶,非功勛親貴不得帶領。

  而每一個蒙古百姓都以千戶為單位服役。可以說就普通百姓來說,他們一輩子都逃不過千戶的管理。

  而這個正常并非沒有缺陷。最少蒙古內斗的時候,各千戶都是以自己首領站隊的。可以說每一場蒙古內戰,就是在九十五個千戶之間的爭斗。

  朱元璋聽到這里,也就越發認真了。原因很簡單,大明的衛所制度,雖然有參照大唐府兵制的地方,但是更多是繼承了蒙元兵制。蒙古的千戶制度,與明朝的衛所制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不過,黃子澄并不僅僅將蒙古的統治方式。他接下來講解是為什么蒙古要這樣做。

  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論述。

  黃子澄說道:“每一個千戶,本質上就是一個單獨部落,如果除了質子之外,蒙古中樞對每一個千戶沒有任何制衡關系。如此一來,才有后來的決定蒙古君主的諸王大會。而諸王能決定君主的根本原因,就是每人掌握的千戶部落。”

  “成吉思汗意識不到這一點?臣以為不是。而是成吉思汗無法改變草原上的條件。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可以說任何人員的負擔。都是不可能的中原朝廷制度,任何多加一個官員,在草原上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學生以為朝廷如果要在草原上建立統治,則元蒙千戶制度,是可以借鑒的。”

  朱元璋聽了,對何夕說道:“他們彼此之間的作業是互相看過的吧。”

  何夕說道:“陛下英明。”

  朱元璋說道:“他們兩人一正一反,互相對應,不得不令人深思。不過,對于北疆的問題,你有什么想法?”

  何夕說道:“陛下,還是先聽學生們講,臣不才,想做個壓軸。”

  朱元璋微微一笑,隨即一揮手。讓黃子澄下去了。徐正又領了丁顯過來。

  丁顯精神抖擻,在如此場合,更是精神煥發。熱血沖頭。說道:“臣所言是《北疆策》。”

  何夕一頓臉色顯出不可思議的樣子,他立即低頭在朱元璋耳邊說道:“他之前交的作業,不是這個。而是《漠南地區城池變遷》。是一篇對漠南地區適合修建城池的區域確定的文章。”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知道,這樣的人朕見多了。”

  有人遇見大場面會緊張,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人遇見大場面。會變得非常激動,簡稱人來瘋。

  能夠面見皇帝,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機會。每一個人對于這種機會都不同的選擇。

  比起練子寧與黃子澄的少年老成。丁顯在才華上,并不遜色他們多少。但是有些沉不住氣。在此之前,大家的作業彼此都看過的。之前僅僅是一門作業,但是而今要在皇帝面前過一遍。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一飛沖天的機會。

  丁顯在覺得自己的文章遜色于前兩位的時候,下定決心臨時換文。要在朱元璋面前一鳴驚人。

  但是何夕看來,這根本就是自作聰明。

  畢竟朱元璋什么樣的人沒有見過。丁顯這樣做,依然是失分了。即便有才華,也未必會得到重用。畢竟,朱元璋最重規矩,表現在治國上最重法度,當然了,朱元璋本人或許可以不將法度當回事,可以越格提拔他人。但是他討厭下屬有人這么做。

  畢竟這樣人,將來為官,也未必會將朝廷規章制度當回事。

  此刻何夕也只能心中一嘆。對于這個學生表示抱歉了。

  此刻的丁顯不知道,自己今日的做法,簡直是斷送了自己的前程,依舊在拼命地表現。講解自己制定好的定北疆之策。

  丁顯北疆策的核心內容,是從俗而治。

  就是不改變北疆的經濟基礎的情況,以分封,建城,通商,等方面確定大明對草原的統治。

  分封是將草原的草場分封出去,或給功臣,或給降臣,要么給宗室。總之,在草原上,仿照成吉思汗的政策。以親貴為首的草原部落,在分封上就做好制衡。不讓任何一個部落獨大。

  然后建城。就是在草原上要害之處建立起城池。城池作為朝廷官員的駐地,讓他們統領草原上個藩臣。而通商則建立在交通之上,修建驛道。溝通內外,將草原上的物產運入中原。同時將中原的物產運入草原。

  從此雙方緊密相連,從經濟上,政治上,密不可分。讓草原長長久久成為大明的版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