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八章寶鈔改革總原則
  第六十八章寶鈔改革總原則

  那就是因為貨幣數量增長助力了生產力本身的增長,后世也證明,適當的貨幣寬松,有助于了經濟的發展。

  這也是何夕為什么對寶鈔改革這一件事情,這么上心的原因。

  工業革命為什么不發生在中國古代,太多回答,都未必對。但也未必錯,畢竟這樣一個宏大的問題,決計是一個綜合問題,不是一個原因,而是多個原因總和。

  何夕說道:“這一次只需成功不許失敗。需要徐徐為之,我覺得先用三種辦法,來回收巨量寶鈔,第一,就是城中的土地,除卻官衙,皇宮,朝廷賜宅之外,全部發賣,只收寶鈔。第二種辦法,就是將這一次修建北京的諸多廠子,那些不重要的全部發賣掉。以沖抵寶鈔。最后,就是整個營造北京城流程之中,所有環境,只需用銀票與寶鈔。收寶鈔出銀票,當然了,寶鈔也可以適當用一些。用三年之期,將寶鈔收納到極少。然后再開啟兌換。”

  姚廣孝說道:“大人,如此一來,寶鈔會持續升值的。”

  寶鈔的價值,從來不是死的。之前一直貶值,這幾年開始穩定,那就是因為朱元璋各種救市政策。雖然說,朱元璋手中的金融手段與工具是相當匱乏。能做得也不多。最少,每年回收四百多萬貫寶鈔,而與每年支持的也緩緩持平,這才讓寶鈔的價格,穩定下來。

  而今何夕大量回收寶鈔,寶鈔的價格自然要升起來的。

  如此一來,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好處自然是何夕用很多資產沖抵了濫發的貨幣,問題就是,如果先將寶鈔對比價給釘死,然后兌換,成本并不是太高,大概幾千萬兩白銀,用銀票大概是不行的。畢竟剛剛被紙幣坑了。如果用這個辦法,等將巨量的寶鈔回收得差不多了,寶鈔的價格就會升上來。倒是消耗的銀票決計不再少數。

  甚至何夕要對寶鈔動手,這個消息而今僅僅在最高層之間流傳,寶鈔的價格就提高了不少。

  就可見一斑了。

  何夕說道:“無妨,只要大事做好,些許小錢就不需要僅僅計較了。”何夕的總思路,一方面減少超發貨幣,一方面提高社會對貨幣的總需求量,也就是發展生產力。提振經濟,讓社會自己消耗過量的貨幣。

  就好像何夕在遼東玩得也很花的。

  但是最后沒有出問題,固然是很多人不知道有這種玩法,但更重要的是,遼東產業發展,需要更多的貨幣,海上貿易發展,也需要更多的貨幣,有遼東產業做保,這才有了幾千萬兩銀票的空間。

  如果僅僅是遼東產業是支撐不起這個盤子的。

  而今,京師就要支撐起最少八千萬到一億兩的盤子,才能化解寶鈔兌換的風險。

  也就是北京房地產總值,加上何夕能夠出賣的產業總值,以及北京以及附近地方生產總和對貨幣使用量要達到萬兩級別。甚至更多才行。

  何夕其實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他依稀覺得,是可以做到的。甚至可以做的更多。

  但是沒有具體的數據與統計,何夕只能憑借感覺來,但是這個感覺,是對是錯,就只能賭了。

  何夕將其中的道理,細細的講給所有人聽。

  有人聽得云里霧里,有人聽明白了一些。何夕看來,聽最明白的人,其實是楊震與楊士奇。

  楊震混跡商海之中,對錢最敏感不過了。而楊士奇在內政之上,也是很在行的。

  楊士奇說道:“大人英明,下官本來對這一件事情,沒有什么頭緒,而今聽來,卻明白了大人用心所在,不過,大人要這樣做的話,現在的銀行司是遠遠不行的。臣請大人擴充銀行司,最少在遼東,河北,高麗,日本,南洋,等各地都有要分支,甚至在南京,江蘇等這些地方,也要有分支。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可能消化寶鈔。”

  楊震說道:“楊大人所言極是,學生聽過,在南洋很多地方,金銀鋪都兼顧銀票兌換,這些事情,我等不做,其他人也會去做的。”

  姚廣孝說道:“這需要多人啊?”

  何夕一聽,頓時皺眉。

  人到用的時候,就是沒有。

  今日也是如此。而今銀行司人員有沒有一千個都不知道,但是按照他們說的那樣鋪開,不說多的,十幾個支行,幾百個點。都是少的。每一處都安撫足夠的人手。銀行司的人最少要過萬。

  而銀行司所需要的人,可不是尋常人。最少是識文斷字,數學上也不能太差。一旦算錯賬了,那可是災難性后果。

  這些人從什么地方來?

  遼東培養出來的那一點點人,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何夕也要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銀行的成本,養這個大銀行,也需要成本的。說不定,比養數萬大軍耗費還要多。這個成本何夕也要核算進去。

  何夕說道:“諸位覺得,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

  姚廣孝忽然從手中抽出一柄折扇,在手中轉了幾下,嘩啦一下打開,又嘩啦一下砸在手中,說道:“大人,北京既然是北京,南京有國子監,北京是不是也要有一個?”

  何夕說道:“北京國子監?”

  姚廣孝說道:“正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何夕看著姚廣孝,似乎明白,似乎又不明白,說道:“國子監的生員也不適合啊。”

  姚廣孝說道:“大人過慮了。陛下會考慮大人的想法的。只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

  何夕目光掃過其他人,其他人目光流動,看著何夕都沒有說話,但眼睛之中都透漏出支持的意思。

  在很多其他方面上,姚廣孝的能力并不算出眾,但是在政治斗爭,算計人心上面,姚廣孝是何夕手下,不做第二人想。姚廣孝這一句話,是給何夕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嗎?

  是,但也不是。

  是建立起后備力量,建立學術大本營。想讓何夕之學,成為北方正宗,從而與儒家分庭抗禮。

  前文也說過北方的情況,已經常年的戰亂,北方在儒家看來,都是風氣淺薄之地,也就是不是太在乎儒學那一套,甚至在元朝的時候,看似元朝重儒臣,其實在元朝看來,儒臣與道士,和尚,天主教放在一起的。是一種宗教,而不是一種政治學說。

  甚至儒臣們與回回商人出身大臣斗法的時候,都要到生死相搏的地步。很是凄慘。

  所以北方,并沒有那么強大的儒家力量。

  如此一來,官府主導的學說,就很容易占據上風。

  比如說,何夕的學說。

  何夕的學說在遼東好推行,那是因為遼東上下,本來就沒有多少讀書人。也沒有多少人在乎什么儒家正宗。很多人為了吃飽飯,不介意去關外投奔蒙古人,投奔女真人。哪里在乎是不是儒臣了?

  國子監是大明最高學府,不管是南京國子監,還是北京國子監在這一點上地位都是平等的。

  而南京國子監雖然在何夕手中的,但本質上在宋麟手中,宋麟這個在學術上的成就有限,但是在身份上比較特殊,是宋訥的兒子。有宋麟在,很多儒臣不會太難為他。同樣的,宋麟的支持也不會太過分。

  這也是為什么,南京國子監之中一直有反對何夕的聲音。只是不占主流而已。

  何夕也不可能真強硬的將所有的聲音給壓下去。畢竟,思想是殺不死的。南京國子監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他們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響。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