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七十二章請死
  第一百七十二章請死

  何夕說道:“從為人上還是很佩服。”

  朱元璋輕輕一笑,為人上還是很佩服,也就是除此之外,就不好說了。

  朱元璋說道:“準了。”

  何夕說道:“謝過陛下。”

  這個時候,外面的太監輕聲道:“陛下,翰林院掌院劉老大人求見。”

  朱元璋輕輕一笑,說道:“何夕,你覺得朕該不該見他。”

  何夕說道:“陛下自有圣斷。”

  朱元璋說道:“自有圣斷,哼,就他進來吧。”

  如果沒有何夕之前那一番話,劉三吾是萬萬見不到朱元璋的。因為在朱元璋下定決心的時候,劉三吾,方孝孺等十幾個清流代表,已經在死亡名單上若隱若現了。

  如果朱元璋不知道,他這個政策下去,誰會反對,也太小看朱元璋了。

  而朱元璋,對付這種反對,從來用長刀對話的,沒有那么多彎彎繞。

  只是何夕的一番話,讓朱元璋改變了主意。既然想掀起輿論戰,總是要有對手的。獨角戲是沒有多少人看的。劉三吾等人就是一個好對手。

  片刻之后,劉三吾就進來了。

  劉三吾亦步亦趨地行禮問安,眼睛余光看見了何夕,但是身形依然一絲不茍,似乎有一種虔誠在其中。

  說實話的,何夕對大明的各種禮節,都定義為繁文縟節,能免則免,不能免則勉強為之。從來不覺得有什么好不好的。但是今日,他忽然覺得劉三吾的動作之中,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韻味。

  讓何夕說不上來的韻味。

  劉三吾是儒學宗師,禮法大家。在何夕眼中的繁文縟節,浪費時間。而在劉三吾眼中,一舉一動,一節一拍,都有自己的傳承與創作,這一個動作,是來自周禮,這個動作是出自某人關于禮記的注釋。

  如是等等。

  在外人看來,不過一些亂七八糟的動作。但在劉三吾看來,這是至高無上的準則。

  說他曲高和寡也好,圈地自萌也罷。他真的對自己所相信的有一種虔誠。而今日,劉三吾來到這里,也報了必死之心。是以身上那種韻味,越發明顯。

  朱元璋說道:“劉先生,所來何事?”

  劉三吾說道:“臣所來,乃是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淡然說道:“什么成命。”

  劉三吾說道:“陛下制定大明律多年,有些不妥當的地方,應當損益,只是,何夕邪說害人,又沒有歷任刑部,大理寺職位,對大明律并不熟悉,不能擔此重任。還請陛下收回成命,另責賢良。”

  朱元璋輕輕一笑,說道:“何夕,你怎么看?”

  何夕說道:“劉老大人此言差矣,微臣雖然年少識薄,但自信還是有一些能力,為朝廷效力的。”

  其實何夕覺得劉三吾說得對。

  從程序正義上來說,修訂法律,挑選對法律熟悉的人才合適。何夕的履歷之中,不要說專門的司法官,就是審理案子都少之又少。根本不熟悉大明的司法體系。并不適合做這一件事情。

  不過,何夕要做的不是熟悉大明的司法體系,而是要將大明的司法體系,修改成自己熟悉的樣子。之前種種就不算是缺點了。

  只是之前何夕還想與劉三吾講一個是非對錯。而今完全放棄了。

  兩個底層思維邏輯完全不一樣的人,連對話都覺得很困難。更不要說說服對方了。那更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劉三吾說道:“陛下,臣看過何大人底稿,其中有很多污蔑圣聽,有損國體之言語,臣之前所言,只是念何夕年少識淺,有所回護,而今何某不知悔改。臣請陛下殺何夕以謝天下。”

  劉三吾此言一出。

  何夕愣住,嘴角有一絲絲苦笑。

  他驚訝于劉三吾這一句話。倒不是擔心朱元璋聽了劉三吾的話,真對他自己怎么樣。而是他驚訝劉三吾根本沒有為自己留后路。請誅殺某某以謝天下,看似很霸氣的一句話。但是這代表著雙方不死不休,兩個人之中,一定要有一個人去死。

  都不講什么朝廷法度,誣告反坐之類。單單說一點,如果一人拿手槍對著你開了一槍,槍打偏了。你沒有死。而你并不報警,或者做其他爆發,請放心,下一槍很快就來。

  也就是劉三吾今日發起死亡彈劾。何夕如果不還以同等的顏色。全天下大官都會知道,何夕是一個軟柿子,捏一把不會出什么問題。那個時候何夕還有什么威信可言。事情再也沒有什么回旋余地了。

  雙方已經不死不休了。

  甚至何夕即便做好人放過了劉三吾,何夕下屬也不會放棄的。因為何夕的利益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利益,還有自己而背后那多人的利益。何夕放棄自己的利益是可以的。但是同樣放棄自己身后一大堆的人利益。下面人的反噬,決計不是含情脈脈的。

  朱元璋開口了,他說道:“劉卿,這話不是隨便說的。”

  劉三吾說道:“老臣不是隨便說,自從洪武十四年來,何夕玷污圣學,以邪說代正道,惑人耳目。重利輕義。動搖天下士大夫之心。臣請誅殺何夕,就是為了大明長治久安。”

  朱元璋淡然說道:“何夕要做的事情,是朕讓他做的事情。”

  劉三吾沉默片刻,深吸一口氣,說道;“臣再請誅殺何夕,不能規勸陛下,反而導君向惡,亦是死罪。”

  說到這里,兩人的想法全部暴露出來了。

  何夕心中嘆息,他知道劉三吾不是來找他的,而是來勸諫朱元璋的。只是儒家大臣們在勸諫這門藝術上,下得的功力不深,不像是來勸諫的,反而像是求死一般。

  朱元璋說道:“很好。很久沒有人敢如此與朕說話了,劉老夫子,你真的很好。”

  劉三吾說道:“臣謝陛下夸獎,臣從束發讀書以來,就立志做忠臣孝子。不敢有一日或忘。”

  朱元璋說道:“你今日之言語,有半點忠臣孝子的樣子。”

  劉三吾說道:“忠言逆耳,良藥苦口,自古截然。陛下,人心至小至微,猶如螢火,但無數人心連在一起,就是一件浩瀚火海,臣請陛下三思,陛下到底與誰人共天下?”

  朱元璋眼中殺機顯現,手放在腰帶之上。這是朱元璋下意識的動作。當他想殺人的時候,就下意識將玉帶往下面一按。、

  何夕說道:“陛下,臣有話說。”

  朱元璋說道:“講。”

  何夕說道:“臣以為劉三吾雖然不敬之罪,但是直言犯諫之事,應當嘉獎。而且大明律乃朝廷之基石,天下之準繩。本就不應該聽信一面之詞。不管是臣的,還是劉老大人。臣以為當下令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皆上書奏事,言大明律之利弊。并令刑部匯總開國以來,所有量刑。以做參考。民間百姓,以可投這報紙,以言其事。”

  “令天下百姓咸知,陛下愛民之意,安民之心。”

  劉三吾雖然是何夕政治上的對手。何夕想過設圈套讓劉三吾死了。但是決計不希望劉三吾死在這里。因為死在這里的劉三吾,恐怕會成為清流的精神圖騰。這不是何夕所想看見的。

  而且輿論戰,總是要有對手,才能打得起來。

  殺了劉三吾,只會讓天下人不敢言之。高壓鎮壓之下,鴉雀無聲。而現在越沉默,當朱元璋不在的時候,就反彈的越厲害。朱元璋是何夕最后的底氣。可以說朱元璋的存在確保了,何夕不管怎么做,都能取得勝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