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四十章江南鐵路計劃的必要性
  第四十章江南鐵路計劃必要性

  何夕說道:“放心,這個計劃不過是一個大餅而已,未來幾年不要求一定要完成,我沒有那么著急,但是總要給下面人一個說法,規劃上的鐵路都要勘探。等將來有錢了再修建不遲。”

  此言一出,眾人松了一口氣。

  他們覺得跟隨何夕什么都好,就是何夕這種不把錢當錢的習慣,實在讓人受不了。

  何夕搞錢的能力,天下一流。但是花錢的能力,更是天下一流,不,絕無僅有。這讓他們實在無法承受。

  不過,何夕下面的話,立即讓他們的小心臟受不了。

  何夕說道:“不過,江南鐵路,是決計不能不做的。而且要立即馬上,會議結束之中。立即開工。”

  所有人大吃一驚,楊士奇問道:“大人,這么急嗎?”

  何夕說道:“急,一點也不急,這一件事情,實在是拖不得了。我們或許能拖下去,但是百姓卻是不能拖下去了。”

  南北戰爭結束了一年,準確了的來說,結束了大半年。

  這一段時間內,何夕忙了很多事情。定國是會總算是重新彌合了大明天下。將南北戰爭畫上了句號。而南北戰爭有些瘡痍,也到了不得不整理的地步了。

  南北戰爭之中受傷最多的地方是哪里?自然是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的主戰場。

  這些地方,千軍萬馬殺來殺去,豈能對地方上沒有影響。而且更有傅友德很多不當人的行為。就更不必多說了。

  但是北方戰爭創傷,何夕其實并不是太在意的。

  無他,北京的戰爭景氣,還沒有結束。還能持續一段時間,何夕也推出了很多手段,來維系戰爭景氣。如此龐大的鐵路計劃未必不是這個原因。

  只要北京這個經濟引擎不出問題。北京對人才的需要,對人力的需求,就會將北方的多余人口,源源不斷的吸納到北京來。

  緩解北京的用工荒。

  這種情況下,大量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百姓,在北京有了一分工作。很多事情,其實就不需要大明朝廷怎么去管了。

  畢竟生命自己有會尋找自己的方向。

  但是南方的情況,卻讓何夕憂心。

  南方,特別是以南京為核心的,原來大明的核心地帶經濟區域,卻是一言難盡。

  首先,是南京朝廷當初倒行逆施。對地方的收刮,簡直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其次,就是南京戰敗的影響,紙幣變成廢紙,本來勉強運行的產業,成為北軍的戰利品,而何夕為了彌補北京的財政缺口,也是為了論功行賞,也必須要壓榨南京方面的財力,來滿足上上下下的需求。

  這種情況,其實對南京,江南等地的百姓,帶來的極大的摧殘。畢竟何夕對地方上施加的壓力會轉嫁到百姓身上。

  最后,自然是紡織業大規模興起,對小農經濟的沖擊。

  如是種種。

  南方的經濟,在南京覆滅之后,一厥不振。這么長時間一點氣起色都沒有。

  何夕甚至覺得,南京的經濟問題,再不解決,會出大事情的。畢竟老百姓吃不飽,就要鬧事。這是理所當然的。

  之前,何夕并不是不知道這個危機。但是他必須做抉擇。

  穩定軍方,官府,開定國是會來穩定天下,讓天下承認新的大明朝廷。這些事情的優先級都在振興南京的經濟之上。

  畢竟,說不好聽的,即便江南,乃至于南京的百姓活不下去起來造反。從北邊調過來的軍隊,反手就鎮壓了。

  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是有相當數量的軍人,其實并沒有從戰爭之中走出來。

  鎮壓的時候,絕對不會手軟的。

  而其他地方豪強,或者諸侯王搞事,就麻煩多了。

  而今定國是會已經差不多。總體上已經成功了。

  就可以辦這一件事情了,南京到底是首都,天子腳下,流民遍地,恐怕不是盛世之雅望。

  但是該怎么振奮經濟,何夕的想法是簡單粗暴,投資就行了。修建松江,一路到南京的鐵路,自然要用到很多工人,而且,南京當初以太平鐵廠為核心的武器制造體系,在北軍進入南京之后,就已經不再生產武器了。處于停工狀態。

  這種情況下,能將這些產業都盤活了。

  這一個工程自然是雇傭制,招募百姓是要給工錢的。也算是對大明百姓的賑濟。

  何夕也覺得,南京這邊的經濟,會出現很多問題。一時間也不可能完全解決。南京經濟本質上是兩種危機,那就是北京資本對南京的剝奪,另外一種,就是工業化對江南優勢產業的沖擊。

  這兩者,一時半會都停不了。原因也很簡單。

  這兩件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何夕也無法阻止。

  何夕想來想去,先給這些地方加一針營養液。就是何夕現在立即要做的江南鐵路工程。給當地引入更多的活力。讓更多的百姓有口飯吃,從而熬過這一段時間。

  不過,何夕也始終確定。那就是江南地區其實很有發展潛力的。

  只要熬過了這個艱難的轉型期。江南地方將會有光明的未來。

  到那個時候,就不需要何夕做這么多了。

  只是單單是江南鐵路,就需要不少資金的。

  即便楊士奇了解到修建江南鐵路的必要性,他依然苦著臉說道:“大人的心思我懂了。只是朝廷手頭是不夠的。”

  何夕說道:“無法,借新還舊,或者專項的鐵路債券也是可以的。在江南也建立一個資本市場就行了。”

  大量南京方面的企業被拍賣,朝廷自然回收了相當多的資金,大概有一兩億元之多,這是一筆巨款。勝過朝廷一年的歲入,但問題是,這一筆巨款,沖抵朝廷的債務并不會太多。

  無非是還了之后,再借一部分而已。別的不說,如果是借錢修鐵路的話,自然會有很多人愿意買賬。畢竟,交通部因為對鐵路經營有管轄權,而今已經成為最富的部分了。

  單單說一門生意的話,鐵路也是賺錢的。

  以鐵路作為抵押,發行債券的話,是有人買賬的。

  而且何夕也不僅僅是為了一個鐵路債券,何夕是為了一堆鐵路債券。這么多鐵路,靠朝廷的財政結余,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修好。

  而如果發行鐵路債券,就能興起整個大明鐵路建設的高潮了。

  這一件事情的閘門就在何夕手中。何夕也要看看經濟形勢,看下面變法推行的情況,從而決定要不要放出手中這個大殺器。從而爭取更多人的支持。

  但是與北京一樣,一個證券市場也是需要的。

  楊士奇聽了之后,暗暗松了一口氣,何夕這些舉措還沒有超出他的理解范圍,這很高。但是楊士奇內心深處,也是有一些不安的。

  似乎整個天下,也只有何夕不講二十多個億的國債當回事。

  不打仗了,將債務給壓下去,幾乎是所有的大臣的想法了。也就是何夕不大一樣。何夕雖然也有將債務壓下來的想法,但并不是為了實際的需要,更多是為了應和更多人的心思。

  在大明,當絕大多數人認為,朝廷欠有國債,是不體面的行為。何夕也只能想辦法將國債壓縮到零,但是實際上作為一個國家,適當的負債,問題其實并不大的。

  只是適當這東西,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看法,最少在大明這些理財之臣眼中,這個適當等于零最好。

  但是這并不妨礙,何夕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他看來,有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大膽的財政政策,雖然最終目的是將債務給壓下來,但是何夕并不反對,他在執行之中,讓債務有一個上沖的過程。

  楊士奇問道:“這一件事情陛下是怎么看的?”

  何夕眼神淡然的看了楊士奇一眼,讓后者感受到一些壓力,但是楊士奇不得不問,因為,這樣的政策,如果沒有朱雄英的支持,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

  問在前面最好。

  何夕說道:“你放心便是了。這一件事情,我已經與陛下說過了。”

  朱雄英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何夕的金融魔術,但是一來他相信何夕,再者,他也不想與何夕發生沖突。正因為何夕正一步步實現自己退下來的流程。朱雄英才不敢在具有事務上反駁何夕。

  畢竟,他擔心因為這些事情,引起何夕的心態變化,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而且就朱雄英而言,他對南京是有感情的。雖然他將來也有遷都北京的想法,但是并不妨礙朱雄英想要建設一個富裕的南京。

  畢竟,從洪武朝,大明對南京附近府縣減免賦稅近三十年。南京民心向朱。如果不是朱英雄也姓朱,其余軍隊打過來,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打下南京城的。

  這種風格朱雄英覺得需要保留。

  他不介意為南京,與南京周邊的發展砸錢的。更不要說,鐵路這種幾乎上不會賠本的生意。自然也是敢下手的。

  只是楊士奇的舉動,讓何夕覺得很不舒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