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三十六章薛貞
  第三十六章薛貞

  薛貞如此著急不是沒有原因的。

  北方工業興起,侵占大量人力物力。工人們所能賺的錢,遠遠勝過當佃戶的。而整個北方人口都是比較少的。更不要說,很多地方往上數十幾年,都是移民區,本來人口就不多。

  而山西卻是北方人口最多的省份,何夕不止一次想打山西的主意。

  但是山西的人口,也是有數的。這些年發展下來,山西人口外流嚴重。

  這也是為什么,山西在南北戰爭之中,一直是南方立場的原因之一。畢竟如果沒有民意基礎的話,南軍在山西也不會堅持那么長的時間。

  而同樣的問題,也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因為山西支撐的時間最長,所受到戰爭的苦難也就越重,畢竟戰爭后期,山西維持三面防線,后方物資都運不上來,全靠山西本地支持,但是山西本地如何能支撐住如此之消耗啊。

  而且山西最后投降,在很多事情上都會被壓制。這也是人之常情。更不要說,兗州孔家的下場,山西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很多人覺得,估計未來他們的下場,還不如兗州孔家的。

  他們怎么能不想辦法?

  這一次會議,就是他們的機會。

  何夕心中暗道:“果然定國是會是有意義的。”

  如果沒有今日這一件事情,何夕也沒有想到,還有北方士大夫這個勢力。也沒有想過他們已經如此著急了。

  何夕其實并沒有刻意針對這些群體。但是問題是,時代發展之下,即便沒有刻意針對,也被時代的浪潮給淘汰了。

  此刻,已經到了狗急跳墻的邊緣了。

  而今何夕已經掌控全局了。自然不想看到下面出事情。從而打亂自己的計劃。畢竟北方所謂的士大夫與江南士大夫還不一樣。江南士大夫的武風,也就一般般。

  而北方士大夫可就不一樣了。

  他們倒不是想尚武,但是他們的地理環境,讓他們不得不如此。北方儒學不盛,特別是元代遺留下的胡風。很多人都不講道理的。

  南方是遺留了宋代尊重讀書人的習慣,而在北方這種習慣需要重新培養。既然不能講道理,自然要講武力的。

  這些士大夫們要保持自己的利益,就一定要敢與人動手。哪年搶水不死人啊。

  而且何夕也懷疑,薛貞代表的,不僅僅是山西一地。真要爆發起來,看似這些人在朝廷上沒有什么影響力,估計要比江南士大夫們鬧得要大。

  無他,江南士大夫對朝廷影響很大的。對地方影響也大。但是太斯文了。以至于身上很難有豪強的屬性。這也是他們在江南鬧事輕易被平定的原因。

  但是北方士大夫們真鬧起來,可就不好說了。

  這就是思想的力量,明明憑借地方上的力量,南方士大夫雖然富有,其實并沒有北方士大夫豪橫。但是他們偏偏能改變規則,讓北方士大夫難以觸及朝廷中樞,被他壓制住了。

  只是而今規則改變了。才有一絲出頭之日。

  何夕說道:“農業是朝廷根基,這一點也沒有錯。只是工商也是致富之道。強國之路。時過境遷,總要有自新之法。”

  薛貞說道:“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學生覺得,有些變化固然不錯。變化太快了。實在讓人無法適應。”

  何夕說道:“無法適應就去學習適應,很多事情不會因為你不適應就被停下的。這樣吧,我吩咐下去,今年北方的學校專門給山西一些名額,在太原主持一場專門的考試,如果晉中子弟有出色的,自然可以脫穎而出。”

  “如何?”

  此言一出,薛貞一愣。一時間不好分辨這個辦法對他們是好是壞。

  專門招收山西學子,對薛貞,或者說傳統的儒家學派,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畢竟,任何學派都是需要有人的。

  如果未來的學生都去了新的大學之中,他們的衣缽如何傳承的。

  但是薛貞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學識,的確不錯。但另外一方面,就是他是一個好老師,桃李滿三晉。

  很多人都是他的弟子,自然是德高望重。深受弟子愛戴。

  薛貞能做到這一點,也是真為弟子們著想。他很明白,從個人前途來說,轉投入何夕的門下,也就是所謂大學之中,是最有前途的。

  雖然山西這些士大夫面對種種危機,但是如果能有子弟在朝廷上出頭,一些委屈也不是不能承受的。

  而且,即便很多人也覺得不可接受,但是問題是,一部分的子弟已經投入何夕麾下。他們人心就不齊了。人心不齊,就做不出什么事情來。

  何夕對這些北方士大夫,重視,也不是太重視。

  重視是,何夕覺得不能將人逼急了。弄出事情來,麻煩的還是自己。但是不重視的原因也很簡單,北方工業的影響力,正在擴散,這些人不過是秋后的螞蚱。時代拋棄他們的時候,決計不會跟他打招呼。

  薛貞已經覺得,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但是在何夕看來,未來是一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

  適應不了現在,更適應不了未來的。屬于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何夕所要的僅僅是安撫而已,讓他讓出更多的利益根本不可能。

  至于招生問題,廢話作為大明的官學,大明頂尖學府,能少得到了山西的學子。甚至為了平衡一體,南北雙方的大學,必須在全國招生。當然了,因為氣候的原因,自然是各省報考人數,錄取人數,就不做限制了。

  北方的大學在北方錄取的人多一點,南方的大學在南方或者本身錄取的人多一些,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而北方以山西人口為最多。當然了,在不遠的將來或許會被北京的人口超過。是決計不可能忽略的生源地。本來招生人數就不會少了。

  何夕只是稍稍增加一些而已。

  簡直是惠而不費。但也能起到一點的作用。

  何夕說道:“如果薛先生不放心,這樣吧,我下書聘請先生,為北京國子監助教。說實話,你的問題,我也想過很久,只是我忙于公務,在學問之上,就有些疏忽了。正想請天下有識之士,為我解惑,也是為陛下解惑,薛先生可愿意擔此重任。”

  薛貞說道:“多謝大人厚愛,只是此事------”

  他很糾結。

  他知道知道,何夕這樣做,是有原因的,不可能是白給他的前程。他想要這個前程,自然要付出一些什么?

  付出什么?自然是幫助他去安撫下面的人,讓他們配合朝廷的政策。

  這個前程,他想不想要?自然是想要的。

  儒家本質上,就是要當官的。說好聽的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說不好聽的。是想升官發財,過年收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薛貞內心之中,有為民請命之心。自然想要這個前程,更重要的是這個職位也很清貴,是要他想辦法解決大明天下的頑疾。

  這種感覺太好了。

  但是他不知道,這個結果,是不是下面很多人能不能接受。

  讓他有一種背信棄義的感覺。將自己的支持者給賣了,換了高官厚祿。

  薛貞才猶豫。

  何夕說道:“薛先生,不用直接答復,你可以好好想想,順便去南京國子監看看,另外,黔國公那邊我已經安撫好了。只是,你今后要小心黔國公。今后這樣的事情,不要再做了。太危險了。另外,幾日之后,就南征之事,進行公開表決,你注意便是了。”

  隨著何夕等人入主南京,南京國子監非常迅速地恢復了何夕當初控制的情況。而且何夕也從北京調了一些人馬。就是為了重建南京國子監。

  而今南京國子監已經重建得差不多了。

  幾乎上與北京國子監差不多了。只是學生還少了一些。但是想來不過數年,就能與北方四校,并駕齊驅。畢竟,何夕控制南京國子監很長時間,還是留下了一些遺產的。

  讓薛貞去南京國子監,幾乎能看到,所有最前沿的東西,已經一些南京國子監優勢的項目,甚至北京國子監都比不了的項目,那就是何夕的新學與儒家的融合工程。

  這個工程,由何夕開始,即便南京國子監落入方孝孺手中之后,也沒有停止。反而方孝孺親自推動,增添了很多東西。

  甚至到了現在,何夕自己去看,很多地方也都能自圓其說了。雖然還有一些很深層的撕裂。但是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

  甚至何夕覺得,等一兩百年之后,當事人都入土之后,后世很多人將歷史視為當然之后,估計,他們也看不出來,自己是一個從后世而來的人。科學這東西,不是大明原生態。

  這也是何夕讓薛貞去看看的原因,如果這里理論能夠說服薛貞,那么就能說服更多的人。而說服不了薛貞。或許薛貞能在這個工程上幫一下忙。

  不過薛貞在乎的并不是這個。薛貞問道:“表決?怎么表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