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三十二章出頭鳥
  第三十二章出頭鳥

  解縉其實明白這個困境,如果他不補充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不要說更進一步了。就是今后想要保留大明內閣的位置,都不是太好辦的事情。

  所以,他才下定決心,要應天府尹之位,好好的錘煉一下自己。

  而今看來,解縉下定的決心是對的。

  畢竟,朱雄英即便再信任解縉,如果解縉不證明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將內閣首輔的位置讓解縉接管。

  -------

  “你們說,何夕到底在做什么啊?”沐春捏著酒杯轉了一圈說到。

  “管他他想做什么?”李景隆微醺說道:“我今后,也就是富貴閑人了。管那么多做什么?”

  沐春見李景隆喝的醉醺醺的。就知道,李景隆不是一個能商量事情的人。

  只能微微搖頭,自己琢磨起來了。

  李景隆之所以這個樣子,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李景隆覺得,他做出這么多事情,為大明朝廷撥亂反正,做出那么多的貢獻,而今勝利了,卻沒有給唐寅論功行賞。

  沒有任他什么重要官職,僅僅是加了俸祿,給了其他一些不疼不癢的榮譽性的官職,這對李景隆來說,實在太不公平了。

  李景隆對何夕是有怨言的。

  只是沐春卻覺得,這一件事情,何夕做的也有道理。

  李景隆在南北之戰之中,有功沒有?自然是有的,自然要獎賞,但是怎么獎賞卻是問題?

  曹國公的爵位已經到頂了。而且曹國公的爵位是傳承下來的,而不是李景隆自己拿下的爵位,更不要說,即便李景隆在南北之戰之中立下再多的功勞,也比不上他父親李文忠在開國之戰的功勞。

  所以,遷曹國公換一個大國國公,作為賞賜就不大可行了。

  讓李景隆出來當官?

  這一件事情,何夕也不覺得可以。

  李景隆這個人在軍事上的能力,也就一般般。

  這個一般般是指何夕還沒有軍事改革的情況下,畢竟歷史上大明第一戰神。而今何夕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改革之后,估計李景隆更不知道軍隊指揮是什么回事了?

  所以,放李景隆去軍中,是萬萬不行的。那是會害死人的。

  讓李景隆專任文官,除非直入內閣大學士。否則很難體現李景隆的地位。

  至于給錢。李景隆在摧毀南京新鈔這一件事情上,不遺余力。本意卻不是為了朝廷效力,而是賺錢。這個行動是一個賺錢的買賣。

  因為在這一場金融風暴之中弄潮,李景隆應該是天下最有錢的幾個人之中的一個。

  給錢根本沒有什么用處。

  其實何夕暗示過,給曹國公一脈海外封地。但是李景隆可沒有那種開拓精神,自己去海外開辟自己的領地,自然不愿意。

  何夕也只好放棄,畢竟如果當事人不愿意,那么封地,豈不是流放啊?

  何夕能做的也僅僅是給一些俸祿。俸祿多少,并不僅僅代表錢,還代表了等級,公爵之高興,除卻國名大小之外,就是俸祿高低了。

  再有就是一些榮譽的加銜了。甚至追封都不行,因為前曹國公,也就是李文忠當年,已經被朱元璋加封了好幾代了。

  已經足足夠了。

  何夕對李景隆不好安排。所以李景隆只能去當富貴閑人。這讓李景隆很郁悶,他費那么大的力氣參與這一件事情做什么啊?

  似乎,不管參與不參與,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也都是差不多的。

  這個時候,李景隆才覺得當初徐達不想參與的先見之明。他們這樣的人家,該有的都有了。沒有的一般情況,就是永遠不會有的。或者,是皇帝也沒有辦法的事情。

  參與奪嫡之事,風險大不說,回報并不算高。

  最好不要參與其中。

  沐春其實也是這個想法。只是,被馮家給硬生生的逼到了這個位置上。沐春而今想想,還是覺得憤憤不已。因為馮家一脈的國公之位,是踩著他們沐家上來的。

  如果大家都不出頭,其實也不會有那么麻煩,而今馮誠搞這一出,似乎給自己標榜了功臣的標簽,而沐春沐家一脈,在馮家一脈的敘事之中,就變成了敵人了。

  更是讓朝廷有了一個不好印象。

  沐春豈能不郁悶。

  不過,隨即他下定了決心。

  他將他籌備很久的章程拿來出來,就是在云南的時候,就開始醞釀的征南論,要大舉討伐緬甸的章程。

  這一封奏疏,沐春從云南回南京的時候,就是想投上去的,但是他還是決定放一放。畢竟而今大明的政治生態,是定國是會,他有些看不懂。

  但是而今,他是看懂了。

  何夕想讓定國是會成為上承下達,乃至于中樞監督地方的一個渠道。不管將來,這會變成什么樣子。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

  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有何夕保駕護航。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或許真能拿出來商議的。

  于是沐春的心動了。

  他不僅僅想繼承父親的意愿,繼續南征,為大明開疆擴土。還有兩個小心思。

  第一個小心思,給馮誠難看,他這一封奏疏,如果通過的話,云南軍一定會成為主力,而今還在云南的馮誠首當其沖。對馮誠來說,是福是禍,很不好說的。

  緬甸到底山高林密,是很難突破的。

  第二個小心思,就是他想一個南征的機會,因為在叢林之中,原本的各種火器戰術,都需要新的調整。這一點上,就需要原來在叢林之中,打了老仗的人,也就是他們沐家。

  馮誠在這方面,其實并沒有什么經驗。即便朝廷的醫學發展很快,對很多熱帶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馮誠真要成長成為叢林戰專家,恐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是大明朝廷是不會有時間,讓一個人刷經驗的。

  這種情況下,啟用當地熟悉的將領,帶來熟悉叢林征戰的士卒,才有可能成功。

  他就有可能回到云南。

  整個大明,沐家父子兩代人對這個地方的了解,沒有誰能比得上的。

  沐春思來想去,下定決心之后。也不理會沉迷在酒中的李景隆,立即走了。

  -------

  沐春作為一個將領動作是很快的。

  很快這一封征南書,通過流程來到了蜀王手中,蜀王看過之后,也是大為一驚。這一封上書,與之前的不一樣。

  孔家是有幾分突然襲擊的意味。但是這一封奏疏,卻是規規矩矩的走形式,從下面一層層送上來的。

  而且,奏疏的內容分量也很重。

  關系到西南邊陲的安定。

  蜀王不敢怠慢,自然送到了何夕的手中。

  何夕讀過之后,陷入沉思之中。

  從自然地理上來說,沐春說的對。其實中國內地聯系云南的途徑太過艱難了。云貴的崇山峻嶺,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夠通過的。反而向西南方向,東南方向,卻有好幾條河流沖決出來的通道。雖然說,這里的河流有很多斷崖瀑布,難以行船,但是依靠河流開辟通道,卻是很容易的。

  甚至有人假設,在云南建立一個大帝國,他最佳的發展方向,其實并不是中國方向,而是緬甸方向。就地理位置上來看。

  大明不拿下麓川。麓川始終威脅著云南腹地的安危,但是拿下麓川地區之后,兵鋒距離緬甸都城已經不遠了。

  緬甸方面就會感到鋒芒在背。

  緬甸都城也就是阿瓦,后世的曼德勒附近,所以,直接滅了緬甸諸國,打開西海門戶,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否則的話,云南的很多土司,都會鞭長莫及,一一丟失的。

  這個解決辦法,讓何夕覺得很霸氣。

  而且沐春的想法,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要知道,大明的云南,可不是后世的云南,要比后世的云南大得多,明初的云南,大于明后期的云南,明后期的云南,又大于清代的云南。而清代的云南,又大于后世的云南。

  可以說,中國在云南方向的經營,在明初之后,就是一個逐漸丟失的情況。

  原因很簡單,大明對云南支持不足,中原朝廷距離云南太遠了,他們對云南的要求其實就不生事就行了。

  而外云南的很多土司已經深入到緬甸中部山區了。與緬甸面對面。而且山川地理相連,從氣候來說,緬甸的熱帶雨林對于中原人,并不是什么好去處。但是對于當地人來說,其實都一樣的。

  他們都適應了。

  這種情況下,被蠶食,被反退,甚至被打進云南,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直接打到海邊形成一個完整的版圖,山川地理為我所用,這種穩固邊疆的辦法,的確只有明初的將領才會如此霸氣。

  只是,何夕不能只看口嗨,而今大明的國力比歷史上強大太多了。但是要不要發動這樣的遠征,還是要綜合很多因素的。

  比如,朝廷內部的情況,還對西南方向投入產出比,最重要的是錢的問題。

  有錢英雄漢,沒錢漢子難。朝廷也是這樣的。而今朝廷的赤字已經夠多了。在云南打一場大仗,消耗可就海里去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