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章一億三千萬元
  第二十章一億三千萬元

  看似三贏的方案,其實有一家是輸的。不是別的。就是北方的地主。

  這一場風波之后,存在以收租并用其他相關收益經營的地主,已經不存在了。

  原因有這樣幾個。

  地主的收益其實并不僅僅是田租。其實田租才幾個錢啊。

  地主的收益有,田租。不管災年,還是荒年都不能變。其次佃戶的無償勞動,也就是地主可以隨意讓佃戶去給自己干活,一般情況下,沒有報酬的。第三也就是金融剝削了。通過放高利貸,將佃戶剝削的干凈,讓佃戶從佃戶變成家奴。

  變成了地主的財產。

  而現在,首先何夕在北京這些年,將北方的勞動力價格提高了不少。以至于何夕軍費都高了。平均軍餉二十兩,固然有很多將領軍餉很高,大部分士卒的軍餉也在十幾兩。要知道明末的軍隊軍餉也才這個數字。

  但是明初的銀子與明末的銀子是完全不一樣的價格。畢竟萬歷年間到明末,西方輸入白銀最少六億兩。

  即便何夕想辦法增發貨幣,而今的一元也要比明末的一兩值錢。

  何夕不是不想壓縮軍費,奈何一些工廠給出的工錢,已經到了一年十兩了。甚至一些技術工人還能更多的。上戰場的人,總不比不上工人吧?

  如果是那樣,誰給朝廷賣命啊?

  如此一來,勞動力價格提高,田租就不能高。高的話就沒有人種了。

  然后就是新農具的增加,讓勞動效率提高。很多佃戶都去自己開荒了。咬咬牙就有自己的土地了。開荒的成本降低。

  地主唯一能賺取超額利潤的地方,就是高利貸了。

  畢竟,農業生產的風險太大了。說實話,這幾年雖然打仗,大體上算是風調雨順,沒有大旱,也沒有大水。但是即便如此,傅友德人造的洪水,依舊讓很佃戶無法承受。

  佃戶,乃至于自耕農是很難對抗農業生產的風險。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地主就能出來用高利貸收割了。

  而今高利貸也沒有辦法經營了。

  土地對地主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種地幾乎成為一個不賺錢的買賣。這還是糧食處于高價的情況下。

  其實真正研究古代糧食價格,就會發現,從土地價格來說,種地根本是不賺錢的生意。就好像是房地產一樣,如果指望將房子租出去,收取房租來收回成本,沒有幾十年上百年,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部分地主都不是想通過種地來收回成本的。

  他們一方面是指望土地上附屬的權力。另外一方面,很多地主的財產,都是在官場上撈的。他們不指望能夠賺錢,只是想要土地能夠保值就行了。

  而今土地金融屬性也沒有了。

  不可能通過土地附屬權力來剝削佃戶,也不可能保值了。無他,在新農具的推行之下,大量的土地正在開墾之中。土地的價格不下降就是一件好事。還想升值保值,想的美。

  如此一來,地主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了。

  第一,是真耕讀傳家。

  也就是參加勞動。因為農具更新,每一個人可以耕種的土地都增加了。如果當一個農民的話,其實也有賺頭的,讀書人不用親自勞動,但是組織勞動,卻是可以的。也就是成為經營的地主。

  不是食利性地主。

  畢竟如果種糧食的話,土地是很難回本的。這僅僅限于種糧食的。如果是種經濟作物。卻是另外的場景了。

  江南土地后來都不產糧食,也是同樣的原因。至于種什么樣的經濟作物,就要看局勢了。而現在北京如果種棉花的,一定是賺的。

  畢竟解家就非常缺棉花。

  第二,就是放棄土地,改行做別的。

  比如去經商。

  這也改變了很多官僚家族的經濟結構,在此之前,一家人,有人做官,有人在家看守土地,這才是常態。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解家給了他們新的啟迪,如解家一般的官僚家族開始增多的。

  但是不管怎么說。

  都有一個事實。也就是傳統的士大夫不存在了。

  他們的存在的經濟基礎已經被摧毀了。

  之所以如此輕易的做到。其實也是北方本身就并不是士大夫鼎盛的地方有關。但是也說明了。另外一個可以代替士大夫們的階級,也就是資本階級已經成長到一定程度了。

  在何夕引導之下,他們已經有相當的攻擊力。

  只是很多人在局中,反而不能認識到這種局面。

  從現在開始,何夕已經可以確定后世史書如何寫這一場戰爭了。這不僅僅是一場戰爭,也是一場革命。一場資本主義革命。

  ------

  這一件事情的影響多深遠,那是將來的事情。

  而今何夕與朱雄英,楊士奇等人最關注的是,這一場風波中,到底搞來多少錢。

  楊士奇帶著財政部的人進行計算,最后得出結論,說道:“一共一億三千萬元。”

  “一億三千萬元。”朱雄英聽了這個數字,大吃一驚,他已經知道,這一次一定能籌集出相當數量的錢,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多。這足夠讓朝廷打上兩三場大戰。

  如河間大戰一樣的戰事。

  如果都打贏的,足夠飲馬長江了。

  何夕說道:“好了。這一件事情都過去了,而今我們要想的是如何花錢了,畢竟這些錢不是白給的,還要利息的。不能讓他們白白躺在賬上。”

  其實何夕對這個數字,并不是太滿意。

  他還有很多辦法可以用。不過想來還是等等吧。

  資本市場也不可以一次吸血太多,會緩不過來勁的。

  等將來再缺錢的時候再動手不遲。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借新還舊也是可以的。

  不過,何夕也知道大明的人的思維是承受不了太高的赤字的。這些錢將來一定要還清的。

  “對。”朱雄英說道:“對,想辦法怎么花。這些錢能不能充當軍費,一舉南下,與南逆決一勝負。”

  何夕沉思了片刻,說道:“不好吧。畢竟南京那邊請魏國公為帥,真的決一死戰,對我們是一個好辦法嗎?”

  朱雄英聽了這話,頓時陷入沉思之中。

  面對魏國公徐達的威名。朱雄英也拿不住。其實他也知道魏國公的身體不好,甚至能不能指揮作戰還是一回事的。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個名字一出來,所有人都要猶豫再三。

  朱雄英說道:“那該怎么辦?”

  何夕說道:“臣始終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我們要先立于不敗之地,再談其他。首先我想要做的,就是修一條鐵路一直接到前線,從而讓大軍再也沒有后顧之憂。即便遇見大敗,也能穩住陣腳。”

  “縱然有魏國公來攻,他也啃不下來。”

  何夕對魏國公有忌憚,但還不至于不敢打的地步。只是,他不想冒險。不像讓南京有翻盤的機會,一句話,何夕想要的是堂堂正正的實力壓制。

  火力數倍,戰力數倍,花錢也是數倍,這樣的壓力之下,他就不相信魏國公還能翻盤。

  徐達再厲害,也只是人,不是神。

  朱雄英點點頭,他承認何夕說的對。國家大事,要慎重,一件事情在戰術層面可以冒險。即便敗了損失也不大,但是在戰略方面卻不能冒險。

  只是朱雄英卻又一些不甘心,說道:“難道我們什么事情都不做嗎?這樣也太被動了吧?”

  何夕說道:“臣覺得也不是不能動,只是不正面進攻?”

  “此言怎講?”朱雄英問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