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五十五章晉王之心
  第五十五章晉王之心

  瞿能這一番痛哭流涕,表明了自己太子忠臣的身份,也同時似乎洗去了在東勝衛遷延不起事的事情。當然了,朱雄英也明白,這個時候,并不是算賬的時候。一番安撫之下,大家往前看,不翻舊賬。

  畢竟,瞿能孤身入軍中,擺明讓朱雄英接管三萬東勝軍。

  這也算是誠意滿滿。

  如此一番之后,就正式進入軍議之中。

  瞿能立即說道:“殿下,臣到底是山西行都司都指揮使在大同城中,也是有一些人手的。臣愿意為先鋒,突擊大同城,一舉拿下大同,殿下,兵貴神速,畢竟,東勝衛這么大的動靜,臣以為隱瞞不了多久的。應當當機立斷。”

  朱雄英看向何夕。

  何夕立即說道:“殿下,瞿老將軍說得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大同城是何夕預料之外的。不過能拿下也是好的。

  朱雄英見身邊的人都同意了,說道:“瞿老將軍為先鋒,直撲大同。”

  此地距離大同也不過幾百里,騎兵行軍不過三五日而已。

  不過,瞿能說得對。東勝衛這么大的動靜,自然有人知道的。

  ------

  太原,南雄侯趙庸此刻憤怒之極。

  趙庸作為老將,他在軍中各派系之中關聯都不太深,在常遇春麾下效力過,但與藍玉關系不好,在李文忠麾下效力過,但是李文忠死了,瞧不上李景隆,于是,去抱李善長的大腿。

  歷史上,因為他的錯誤選擇,自然腦袋搬家。

  畢竟,在朱元璋看來,如此三心二意,此怏怏非少主臣。不殺他得留著過年嗎?

  而今他被打成李善長一黨,被打壓,但是沒有死。不過他一直覺得很冤,他覺得自己不是李善長的嫡系。但是藍玉不會伸手拉他。李景隆作為二代國公,雖然能力不行,在影響力上并不能與幾個老國公相比。但是李景隆在政治上可不是草包,自然給他下絆子。

  趙庸自然起不來。

  他愿意不愿意,大家都覺得他是李善長一黨,他也只能當李善長一黨。不過,他在李善長一黨,也不是太受歡迎的。否則也不至于來太原。

  無他,等他到太原的時候,太原已經是晉王的天下了。

  原因很簡單。

  歷史上燕王起兵造反,為什么那么容易將北京的人馬收攏在手,因為這些人馬都是他的舊部啊。同樣的原因,晉王也是帶兵打過仗的,當然了沒有燕王打得那么出色。但是山西很多人都是晉王的舊部,這一點也是錯的。

  而且,北京與南京之間的決裂。造成整個天下的思想混亂。

  這也是為什么,雙方并立也有好幾個月了,并沒有打大仗的原因。雙方都將心思用在整合內部上了。

  而晉王在山西也十幾年了,影響力自然也是有的。與當地很多人關系密切。在這種思想混亂之下,有很多人上了晉王的船,有很多人固然是因為晉王的拉攏。但是更多人的并不是效忠晉王。而是為了拉晉王當擋箭牌。

  無他,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北京反叛很容易平定。但是禹縣一戰,讓很多人猶豫了。

  北京與南京誰是勝利者,這不好說了。

  自然有人有冒險精神,敢于押注,但是對于很多保守的人來說,他們除卻壓北京,南京之外,還有第三個選擇。

  這個選擇是什么?

  就是壓晉王。

  他們并不是壓晉王能得天下,而是拿晉王當幌子。保持一定的獨立性,等天下一定,他們自然是朝廷的不二忠臣,到時候將晉王給送給朝廷,不就行了?

  于是,晉王的勢力在太原立即擴大。

  趙庸是孤身赴任的。

  他離開軍隊一線太長時間了。軍中固然有影響力。但是具體在太原這里,影響力是相當有限,趙庸借助南京朝廷的大旗,再加上傅友德等人的影響力,才算是拿下幾個衛所。

  但也僅僅可以與晉王分庭抗禮而已。

  不足以讓晉王聽他的話。

  趙庸來到太原之后,發現這個局面后,他的重心就放在拉攏瞿能身上了,在他看來,太原,也就是山西都司這些軍隊,已經沒有辦法了。但是如果瞿能投奔南京,瞿能帶著山西行都司軍隊足以扭轉局面。

  不僅僅在西側對北京形成威脅,同樣也可以壓制晉王的野心。

  所以,趙庸對瞿能的動向非常關注,他還有指揮山西錦衣衛的權限,所以東勝衛有變,趙庸立即知道。

  他多次去見晉王,要去先發制人,大軍出雁門關,占據大同,分割東勝衛與北京,從而讓東勝衛重新選擇。但是晉王總是用這樣那樣的陳詞濫調,來推辭。

  但是而今趙庸不能等了。

  趙庸判斷,瞿能既然已經投奔,那么大同就危險了。大同危險了。一進一出之下,山西的局勢就不妙了。甚至北京有另外一個進攻路線,那就是從大同過黃河進攻陜西。

  要知道,而今因為河套在手。陜西一帶都是腹地,根本沒有大軍駐守,數萬騎兵,足夠打到西安城下。

  那樣的話,朝廷就被動了。

  一句話,大同得失,雖然到不了干系天下得失的地步,但卻干系到西北安穩與否,南京與北京的戰爭,會不會再開辟一條戰線。

  趙庸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他立即去見晉王。

  晉王不愿意見趙庸,磨磨蹭蹭好一陣子,才召見了了趙庸。

  趙庸來不及客套,立即說道:“殿下,大同危急,臣請殿下立即出兵,奔赴大同戍守。”

  晉王說道:“南雄侯,何出此言?”

  趙庸將他的情報與分析過程,洋洋灑灑的告訴了晉王,說道:“殿下,事不宜遲,一旦大同有失,直接影響到太原。殿下,速速出兵吧。”

  晉王聽了,苦笑說道:“侯爺,你也要體諒一下我。我身為朝廷境內最后一個藩王,身處嫌疑之地,方方面面都看著的。有些事情是不敢做的。這樣吧,侯爺自去便是了。本王一定會侯爺看好后路。”

  趙庸一聽,他自然不肯了。

  原因很簡單。

  晉王說得輕巧,趙庸能掌控的人馬本來就不多,趙庸一走,太原地方,就是晉王的天下了。趙庸來太原,不僅僅有抗擊北京的使命,同樣有看住晉王的使命。

  更不要說,晉王一旦反叛,那影響力可要比大同失守重要多了。

  畢竟山西表里山河,自古以來,河北得山西,可破關中,關中得山西,可平河北。

  山西得失,關乎北方在誰之手。

  而今,何夕布置的河間防線,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山西。山西與河北幾個交通路線,也就是太行八徑,何夕都要布置重兵塞住路口。但即便如此,也不是那么好防御的。

  但是一旦北京方面在山西站穩腳跟,甚至不用拿下山西。就足夠屏蔽河間防線側后了。

  整個河北都安全了。

  這種情況下,可要比大同失守嚴重的多。

  而趙庸看來,晉王心思莫測,趙庸可不知道晉王會不會做出舉太原投降北方的事情來。

  趙庸深吸一口氣,說道:“晉王殿下,陛下登基,順天應人,天下莫不臣服,雖有北京叛逆,不過小患,反手可平,殿下可要想清楚,想明白了。有些事情,如果行差踏錯,即便是你是先皇嫡子,宗室之長,也是承受不起代價的。”

  晉王聽趙庸如此說,頓時臉色有些難看,趙庸這話,讓他想起了很多事情,比如太子薨逝前后,他在南京的遭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