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一刀傾情 > 第3007章
  第3007章

  灰衣老者說到這里,略停了停,這才接著說道:“余先生和祝某都是飽學之士,尚書大人也是科甲正途出身,是以三人一邊飲酒一邊談天說地,甚是投機。酒酣耳熱之下,祝某說起翰林院正在編纂歷代皇室通鑒,而他參與唐鑒的編纂。余先生聽祝某如此一說,心中十分佩服,不住向祝某請教。祝某多飲了幾杯,其時已有幾分醉意,又見余先生執禮甚恭,越發得意起來,便即說起自己編纂唐鑒時的種種趣事。其間說到玄宗皇帝事跡,祝某對唐玄宗李隆基甚是推崇,以為玄宗皇帝英明神武,之所以有了安史之亂這等大禍,始作俑者乃是楊家兄妹。余先生聽祝某如此一說,心中不以為然,他一直以為史書中記載的楊妃洗兒等丑事當不得真。安史之亂的過錯在于玄宗皇帝昏庸,楊家兄妹只是推波助瀾罷了,并非首惡。”

  厲秋風自幼跟隨師父修習武功,閑暇之時讀書寫字,他師父又講過許多歷朝歷代的舊事。而且從東安城碼頭出海之后,他又讀了許多書卷,知道了更多前朝舊事,是以聽灰衣老者說話,厲秋風立時知道祝某所說的事情與唐玄宗李隆基和他最寵愛的貴妃楊玉環有關。據說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怠政好色,逆了天理人倫,將兒媳楊玉環納為貴妃,愛屋及烏,又將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提拔為宰相。是以楊氏一族權勢煊,百官無不對楊氏畏懼三分。其時出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的胡人安祿山意圖造反,聽說楊氏權傾朝野,有意與楊氏結交。只是楊國忠一心要獨攬朝政,壓根看不上安祿山這等雜胡,對他一向沒有什么好臉色不說,還時常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的壞話,揚言安祿山有朝一日必定會造反,須得早日將他斬殺,以除后患。

  安祿山在京城有許多眼線,聽說楊國忠暗中如此構陷自己,心中驚恐,以為自己羽翼未豐,尚不是朝廷的對手。若是皇帝聽信了楊國忠的話,派出大軍討伐,自己非得全軍覆沒不可。安祿山也是一個狠角色,苦思之下,竟然自行進京拜見唐玄宗,向唐玄宗表明心跡,以示自己并無反心。其時唐玄宗老來昏聵,整日只與楊貴妃廝混,沉迷于溫柔鄉中,全然沒有了壯年之時的英明進取之心。見安祿山孤身進京,又進獻了許多奇珍異寶,龍顏大悅,在宮中連日擺下酒宴,請安祿山入宮飲酒作樂。

  安祿山知道楊貴妃是皇帝最寵愛的女人,是以對楊貴妃極盡吹捧之能事,獻給楊貴妃無數寶物不說,最后還要拜楊貴妃為母親。唐玄宗不知道安祿山包藏禍心,只圖討楊貴妃歡心,竟然答應了此事。楊貴妃得了許多寶物,又被安祿山的花言巧語欺騙,見皇帝已然答允,也跟著胡鬧起來。她收了安祿山為兒子不算,還要行百日洗兒之禮,在宮中擺了大木桶,將安祿山脫得赤裸裸之后放入桶中,由楊貴妃親自為安祿山沖洗。此事傳出宮外,大臣視為恥辱,百姓引為笑談。有識之士以為后宮穢亂,藩臣坐大,大禍已在眼前。其后安祿山果然造反,引出一場延續八年的安史之亂,大唐因此由盛轉衰。有關楊貴妃與安祿山的丑事,不只民間流傳甚廣,史書之中也多有記載。只是聽布衣老者說話,余先生似乎對此事頗為不屑,以為種種傳說都是野史,并不足信。我師父講述這段舊事之時,也未說得太細,或許楊貴妃穢亂后宮之事頗有蹊蹺,當不得真。

  厲秋風思忖之際,只聽布衣老者接著說道:“只是余先生是一個聰明之人,知道尚書大人請自己和祝某飲酒,有意讓自己與祝某相識,日后到京城趕考也好有一個照應。是以他雖然與祝某頗有分歧,卻也隱忍不語。祝某越喝越是高興,又提到舊唐書中有關武后淫穢之事,極言武后乃是極淫之妖女,百死不得贖其罪。其時余先生多飲了幾杯,已然有了幾分醉意,聽祝某大罵武后妖媚,禍亂天下,心中不忍,便即為武后辯解了幾句。祝某心中不快,冷笑著說道,年兄如此為武后辯白,果然是英雄出于少年。只是年兄要為武后脫罪,還是先中了舉人,能進翰林院做編修再說罷。

  “祝某說完之后,便即向尚書大人告辭,不顧尚書大人挽留,竟然揚長而去。余先生此時酒也醒了大半,見祝某氣沖沖地離開,頗為尷尬,只得向尚書大人賠罪,隨后怏怏離開尚書大人府邸,心中后悔不迭。

  “當晚余先生在書房讀書,不知不覺間竟然睡了過去。迷迷糊糊之間有一名小黃門走了進來,稱則天皇太后請余先生前去說話。余先生稀里糊涂地跟著小黃門走出書房,眼前出現了一座宮殿,規模龐大,雕梁畫棟。此時余先生心中茫然,全然沒有想到自己的書房外面為何會出現一座宮殿。

  “小黃門將余先生引到大殿之外,早有一名華服女子迎了出來,將余先生引到大殿西側,對余先生說道,先生稍坐,待我去向皇太后奏聞。

  “華服女子離開之后,余先生仔細打量殿中的情形。只見大殿門檻甚高,要跨過門檻極為費力。大殿最深處有一高臺,臺上置有繡簾,簾后坐著一位頭戴冕旒的貴人,只是離得太遠,又有繡簾遮擋,看不清楚貴人的面容。殿中異香陣陣,仿佛蓮花氣息。大殿高臺之下站著一位白眉白須的老者,手執牙板,似乎正在向繡簾后的貴人奏事。只是離著余先生太遠,聽不清楚他在說些什么。高臺上的貴人聽白眉老者說話,似乎頗為不悅,不時出言呵斥。最后只見白眉老者神情灰敗,頗為沮喪。

  “余先生心中一片茫然,不曉得身在何處,亦不知眼前諸人的姓氏和來歷。正當他茫然不解之時,那名華服女子匆匆走來,對余先生說道,今日太晚,太后來不及與余先生相見,請余先生且回。今日請余先生到此,為酬余先生駁斥妄人之功,余先生當自知之。華服女子說完之后,從袖中取出一桿玉秤,對余先生說道,此秤乃是昔年我在長安稱量天下才子斤兩之物。先生將往長安做太守,我以此秤奉贈,還請先生不要嫌棄。”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