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 第660章 天子何處尋
  于謙等人回到鎮南關后,便受到了陳涇的熱情款待,并留在了陳涇的府中……

  特別是孫瓚等人,更是受到了特別的“關照”。

  三十多個血氣方剛,許久未見女色的人,在這個夜晚,終是得到了宣泄放松的機會。

  各個完事之后,都是生龍活虎。

  當然,孫瓚等人有多快樂,那奉獻女人的陳涇便有多痛苦。

  這個夜晚陳涇徹夜難眠,一閉上眼睛,便是想到了自己那幾名愛妾的遭遇,有些心疼,也有些無奈……

  成化十六年如期而至。

  可在邊關,在安南,這個特殊的環境中,新年并沒有給人帶來多少喜悅。

  于謙在鎮南關南下得時候,陳涇便親自率軍護送,直接送到了靜安。

  這是于謙第一次到安南來,也是陳涇第一次到了安南。

  作為最先被明軍占領得地區。

  戰爭的痕跡仿佛早就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了。

  到了靜安之后,陳涇便立即返回了鎮南關。

  靜安離海邊比較近。

  數年前,荒涼的碼頭自從明軍占領靜安之后,也開始變得熱鬧了起來。

  諸多龐大的海船停靠,為明軍的將士送來了糧食軍需。

  而于謙也就是在靜安,見到了石彪。

  他從交州城趕了過來,石彪安排了一名參將帶著五百的兵丁,保護于謙繼續前進。

  而他因為軍務繁忙,在靜安城待了三日后,便出發回到了交州城。

  成化十六年的第一天,于謙是在安南的北涼城度過的。

  這座城池沒有靜安城的繁華,只有死寂。

  也只有明軍內部會組織慶祝的活動、民間幾乎沒有新年的影子。

  一路走來,于謙看到了這片土地上的貧瘠荒涼,也看到明軍在安南殘暴的統治。

  北涼城是明軍最先占領的城池,這里的安南百姓眼中充滿著疲憊,恐懼,與溫順。

  與他們的反應恰恰相反,那些擁有華夏族血統的百姓,卻身為了人上人,眼中充滿著對未來的向往。

  自從明軍來了,他們的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也上升了,雖然處于物資匱乏的戰爭時期,可他們的生活不受影響,反而因為這場戰爭,改變了他們在安南的處境,以及后世子孫的命運。

  有人歡喜有人愁。

  而于謙對于發生在眼前的事情,并未過多的悲天憫人。

  他只是以一個過客的視角看著…………

  可能是看得多了,于謙也沒什么興致了,還沒有到交州城呢,便改變了主意,想要回到大明去……

  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目的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

  又是一年新年佳節。

  北京城洋溢在新年的喜悅中。

  黃河兩岸,大江南北都是如此。

  乾清宮中,朱見深還是照常的查看著宗藩的新年奏表。

  朝鮮三王,襄王,漢王,平王三個人的賀表,朱見深可是看的很是仔細。

  他們在朝鮮會成為大明在朝鮮統治的基石。

  用了半個時辰看完賀表之后,朱見深又饒有興趣地拿起了一本書。

  書的名字叫“天子何處尋”。

  這也是一本小說話本。

  顧名思義,說起天子何處尋,好像就是在提太上皇,因為現在在民間對于太上皇的猜測,還一直存在。

  雖然書中的主角是大唐一個不存在的君主,可朱見深看完之后,就知道這本書寫的就是自己的老爹。

  經歷太像了,一眼就能看出來,為了過審,才安排了一個大唐不存在的君主皇帝。

  而這本小說話本也是成化十五年最為火爆的小說話本。

  話本的筆者一本小說話本瘋狂斂財,二十五萬兩白銀。

  這是一年賺的。

  整個市場有多大可想而知。

  大明朝安定了十幾年。

  對于百姓來說,朝廷仁君臨朝,想著念著,大明的勞苦百姓,持續數量的仁政,在普通百姓的心中為皇帝樹立起了朱見深牢不可摧的地位。

  因為新稅制的推廣,普通百姓的賦稅點越來越低,每家每戶每年可省下兩個人的口糧,十幾兩的銀子。

  以前義務徭役,現在也可以賺點銀子了。

  因為日子漸漸有了起色,物質方面的豐富,也讓普通百姓的精神需求便大了。

  這個時代又沒有更加直觀的電影,只有小說話本這種類型的表達方式。

  文壇市場有了很大的需求。

  諸多的話本小說與雨后春筍一般的冒出頭來。

  各種類型的都有,靈異類型的書生碰女鬼,狐女找郎君,諷今紀事的官員“雅文趣事”,歷史大戲話本也有,什么隋唐演義,兩宋風云。

  這三類都是普通百姓最愛看的。

  朱見深將其定義為大明成化熱榜,并且自己也有了一個歸類。

  成化十三年的熱榜第一的是……有貞無貞……,成化十四年熱榜第一是靈異風月類型的大型鬼怪話本……花前月下……一本超過二十五萬字,六十五副風月名家插圖,全篇唯美,沒一副插圖沒有凸顯肉欲,反而將周花前月下的描述的美輪美奐,成化十五年,熱榜第一的就是朱見深手中的歷史大戲話本……天子何處尋……,一本超過三十萬字,一百二十六張名家插圖的巨著,這個插圖跟風月無關,大多數都是草原漠北之上的金戈鐵馬,大軍壓境的緊迫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的原型是在南宮養老的朱祁鎮。

  與唐朝詩人拿著漢時的皇帝來嘲諷唐玄宗一樣,大明朝的文人雅客,也拿著唐時的皇帝來暗指當今太上皇,把太上皇的經歷直接嫁接到了唐朝的皇帝身上,完全架空……

  而這些書,朱見深也都看過,并且都有收藏。

  當朱見深看到文壇上面出現了那么多文采斐然的書后,也是很樂于見到的。

  因為市場上多了很多故事模型,也讓另一個職業越發的火爆。

  說書人。

  大一點的州府,有點銀子的百姓都會去茶樓,聽評書演義解悶,偏遠一點的地方,也有說書人練攤,大家圍在一起,聽著歷史大戲,愜意之極。

  以前百姓,見面之時,都是說一些家長理短,現在不一樣了,見面就能噴劇情,幸福指數哇哇的高。

  “那花前月下到底結尾了沒有,那個狗屁說書人,收了我們包月的銀子,沒講完都跑了……”

  “已經結尾了……”

  “那個書生最后怎樣了……”

  “他死了,在月下埋得……”

  “他奶奶的,怪不得那個說書人跑了,這要是講出來,肯定挨揍啊。”

  這是一種慢慢的變化,也是社會風氣轉變的過程。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中是真正發生過的,不過也都是弘治朝之后的事情了。

  而此時的大明朝提前了五十年……

  當然,這本話本即便采用了最新的書寫方式,可一出來,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作為這種話本生產基地的浙江,壓力最大,浙江布政使一天被彈劾數百次,不過他一直堅挺著。

  因為浙江印書局超過兩千多名人,可都是指著這本書吃飯的,更重要的是,他為浙江也貢獻了數額龐大的利益……

  朱見深在看完彈劾之后,全部留中不發,但這種事情,他也不能表態支持浙江當局,只能選擇性無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