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 第439章 屬國降級
  “徐有貞,你給朕整理一份大明官學的詳細記錄,朕要看一看。”朱見深對江淵說完話后,便轉過頭來對著徐有貞說道。

  徐有貞趕忙站起身:“是,陛下。”

  “你先下去整理,朕給江尚書再聊一些。”朱見深輕聲說道。

  徐有貞聽完之后,看了一眼江淵,此時他心中雖然不舒服,可臉上還是表現如常:“是,陛下,臣先告退。”

  朱見深沒有應話,只是點了點頭。

  而后徐有貞轉身朝著外面走去。

  一轉身徐有貞臉上就帶上了痛苦面具。

  陛下要跟江淵單獨聊天,讓自己先行離開,自己還從未經歷過這樣子的待遇啊。

  不行,下去之后,我還要好好的下些功夫,憑借實力,讓陛下將這件事情交給自己來辦,將圣寵從江淵這個糟老頭子的身上再搶奪過來。

  徐有貞走后,朱見深又跟江淵聊了很多。

  此時的朱見深雖然有了新的想法。

  可開創官報的打算也沒有徹底消失,既然在全國推廣起來,比較艱難,不切實際的話,那就可以從兩京先行開始、

  等到南京城北京城的官報接受度高了,就可以在各個地方州府開始推行官報,而后慢慢的朝著下面延伸。

  因為成立一個官方性質的對話窗口,在朱見深看來很是重用。

  對于皇帝陛下想在兩京開展官報的想法,此次江淵并沒有太多的排斥,這算是皇帝陛下的第一次讓步。

  半個時辰之后,江淵離開了乾清宮之后,下去安排事情的張保,也回來了,并且還帶著一份石亨,韓雍兩人的奏章給了朱見深。

  朱見深心心念念的安南之戰正式開打了。

  朱見深從韓雍的奏章之中,看到了明軍的準備情況。

  廣西,廣東兩省集結善于叢林作戰的士兵三萬余人,云南,四川善于叢林作戰的五萬余人,土司協助軍一萬余人,再加上石亨本部,共計十萬大軍,而其后的軍需糧草,源源不斷的運往鎮南關,各地從旁征召之民夫二十余萬人,用調用民間船只,從傳統陸運軍需糧草,稍作一部分的轉移,由海上運輸,直接運輸到靜安,減緩陸地供給的壓力。

  而石亨的奏章,就是進軍路線與如何作戰的想法。

  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左路大軍兩萬余人,由沐瓚率領,出鎮南關,西進宣化,克太原。

  中如大軍六萬余人,由石亨率領進軍新安,兵壓交州。

  而右路大軍兩萬余人,由王通率領,進攻靜安,鏟除交州新安東部的壁壘,并且獲得天然海港,來接收糧草,軍需,這兩萬人的部隊就是要長期駐扎在靜安。

  采用的戰略也是跟英國公張輔之時一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進行,除了應對主力之外,還要對付小股的作戰別部隊,而除了常規的進軍路線有所改變之外,其他的都是照本宣科。

  說白了,對于這種滅國大戰,石亨自己還是有些不自信的表現。

  不過其殘暴,石亨比去世的英國公張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是他的一個優點,大軍所到之處,不管老弱婦孺還是青壯年,全部被殺,讓安南北部的百姓恐慌,紛紛南下,不敢響應黎朝官僚的響應,留在家鄉,為國盡力,這也能再最快的時間內,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安南后方。

  而明軍士兵在安南殺起人來,一點都不心慈手軟,最大的原因就是這片土地上面曾經埋葬著數萬的明軍士兵,戰爭很是殘酷,普通的士兵沒有選擇,一旦仁慈,就會敲響自己的喪鐘。

  而安南最重要的城池還是明治二十余年的期間,就已經摸得清清楚楚,他們甚至比交州城的皇帝都要清楚。

  交州也就是河內,龍城,也是黎朝的東京城,在下面的清化城是為西京城,也是兩京制。

  朱見深看完這兩封奏章之后,輕聲說道:“希望五年王師能夠平定安南。”

  “陛下放心,陛下乃明君之典范,安遼東,平女真,定朝鮮,國運隆盛,我軍也是士氣正旺之時,而武陽候驍勇善戰,韓尚書運籌帷幄,沿疆兵士皆是大明之精銳,此次安南之戰,注定大勝。”張保趕忙開口說道。

  朱見深看了一眼張保說道:“朕讓彭時所寫之討安檄文,明日大朝會由你宣讀,再給朕擬寫圣旨一份,此番戰死安南之將士,撫恤規格提高三成,所征調士兵之地,為廣西三府,云南三府,廣東六縣,還有四川兩府,免除賦稅徭役三年。”

  “是,陛下。”

  說完之后,朱見深閉上了眼睛,仔細的想著。

  歷史的軌跡從曹吉祥發現美洲大陸,朱儀繞地球一周之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安南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了,即便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可為子孫后代爭取諸多的海港,土地,甚至將南海定義為華夏的內海,不管這一代付出了什么,都是值得的。

  而在這個時候,刺激生育的政策也要開始上馬了。

  人多力量大。

  特別是在民族想要獲得更多棲息地的時候,需要的就是人。

  實際上石亨決定進攻之前,黎朝皇帝黎宜民就曾經為了避免戰爭的來襲,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努力。

  首先是派遣高規格的使團前往鎮南關,言及,可獻出戶籍人口的詳細信息,甚至自愿從屬國降級為屬地,這個奏章到了京師之后,朱見深只是給石亨,韓雍二人回信,一切按照原計劃進行。

  這都準備兩年了,不打不就成笑話了嗎?

  在鎮南關沒有得到回應之后,那黎宜民就讓自己的弟弟黎思誠,也是黎太宗的第四個兒子,帶上禮物,前往明朝京師,想要通過大明高層的介入,來結束這場他沒有準備好的戰爭。

  不過黎思誠所帶使團,剛剛到了廣西,見到了韓雍之后,石亨就開始進軍了,而韓雍也將黎思誠使團給扣了下來。

  下去之后的徐有貞開始召集了禮部的官員,一起為了官學收集材料,用了三個時辰,就完成了大部分,而后他又開始走訪了一些,在縣學有過讀書經歷的官員詢問。

  到了傍晚的時候,徐有貞就拿著自己整理好的東西,前往了乾清宮。

  在徐有貞的字典之中,今日事今日畢,更不用說,是為了皇帝陛下做秘書性質的工作了。

  乾清宮中的朱見深看著徐有貞搞得竟然那么快,也有些詫異,抱著徐有貞想應付自己的心理,看了起來。

  這一看,就知道徐有貞是下了真功夫了。、

  對于大明的縣學,還有私塾都有了詳細的記載。

  開辦官學,洪武年間就在進行,不過只是止步于縣學,對于生活在鄉下的百姓,是沒有涉獵到的。

  并且這個官學,說白了發展的久了,也成為了給與地方特權組織福利的場所,除了你真的是天才,不然你根本就進不去。

  明初建國之時,太祖高皇帝便成立學校。

  國子監是大學,縣府學為中學,社學就類似于小學。

  因為經受蒙古的殘暴統治以及數年戰亂的影響,讓剛剛成立的大明,在選士方面面臨著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大家都是文盲,怎么搞建設。

  掃文盲就成了當務之急的事情。

  而后,朱元璋便將開創縣學定義為:“最急務,當速行之”。

  半月之后,太祖高皇帝就向全國發布了一份關于大建府、州、縣學的詔書。

  府、州、縣學是在全國府、州、縣衙門所在地設立的一種官辦中學。

  現在內地傳統府衙為一百八十二個,州為兩百八十三個,縣為一千二百三十六個。

  明初全國府、州、縣學的總數有一千八百余所。

  府、州、縣學每年招生一次,考生有兩大來源:一是“民間俊秀有才有錢”,二是“官員勛貴之子弟。”原則上六品官員孩子就可以直接進入,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這官方設立的學校是跟普通的農家孩子是沒有一點關系的,更不用說,最高的學府國子監了。

  一千八百所學院,每年只能招收六萬余名學生,這也是太祖高皇帝親自定下的定額。

  府學生員40名,州學生員30名,縣學生員20名。

  初看六萬學生是極多的,可若是跟全國適齡百姓人口一對比,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而且經過發展,有天分需要上官學的人,是上不了的,而不需要上官學都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卻都在官學之中上課。

  只因為大明的種種優待,不僅給了官學學生一種政治上的肯定,也給了其實打實的好處。

  這些學生從上學開始就開始享受大明朝廷給的優待,被稱之為“廩膳生”,每月相對應的學政衙門都會給其“食米六斗”的補貼,還對他們實行免費供給以“魚肉”的伙食優惠,此外這些學生還享有免役特權,并能蔭免其家差徭“二丁。

  沒有什么關系,日子還算過得去的百姓,為了改變孩子的命運,就會將這些孩子送往私塾里面讀書識字,但也也是一小部分,而私塾的老師,也都是一些讀過私塾的人,他們的水平并不高,教出來的孩子也根本無法跟縣學中走出來的比較。

  說白了,現在大明所有的上升通道,都是閉塞的,寒門出貴子,不假,可首要條件是你必須是寒門,祖上曾闊過的。

  雖然朱見深想著要開創一個百家爭鳴的大明社會體系,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成為普通百姓心中對于成功的定義。

  可他也清楚,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自己即便朝著一百活,都看不到這種轉變。

  他只能潛移默化的去影響,比如增加工匠的高度,待遇,比如解除一些商人的限制,而普通的農墾百姓,就要不留余力的樹立他們是天下之根本的信心,慢慢的減輕士大夫的影響力。

  即便是自己的上一世,世界都變了,大家心里面也都相信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事情,可他們的身體卻很充實,百萬的年薪比不上月收入六千的鐵飯碗。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埋藏在所有百姓內心深處的種子,上岸考公,也是百姓心中對于自己孩子的期盼。

  這沒有什么錯,當然在另一方面來說,也并不可悲,五千年的傳承,讓所有的百姓,都知道安定的重要性………………

  徐有貞看著陛下的臉色,時而輕緩,時而凝重,當下心里面也沒底氣,七上八下的,難道陛下覺得自己收集的信息不對嗎?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