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 第226章 新稅制
  朝會進程……

  朱見深加重于謙恩典,徐有貞提出新稅制,商輅被罷官,王文代表一眾保守官員問政刁難,繼而引發奉天殿大混戰,而后又經過王文問責,陛下發怒,于謙求情等一系列事件。

  讓朝中的百官情緒時而高漲,時而低落,時而恐懼,又時而興奮……

  此時的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

  只因這一切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多少年了,大明朝的朝會都沒有像今天這么熱鬧過。

  而在接下來,于謙對于新政繼續講解,問政的王文也不敢在說話了。

  人嗎,即便是在頑固,在不怕死,可要是精氣神被抽走了,那就會自發的頹廢,變得圓滑,跟何況朱見深剛剛訓斥王文,也不全是假話。

  為了自身那上不得臺面的私欲,這一點朱見深并沒有說錯,而王文心中也清楚。

  心里面都已經動搖了,又如何站在維護法統的制高點去批判于謙等人的“亂法亂國”之稅制……

  實際上這就是一場博弈,不能說朱見深,于謙等人已經贏了,但卻勝在了先手。

  在權力的最高中樞,獲得了先手。

  朱見深本是要控制成國公朱壽,繼而讓泰寧侯帶頭支持,將武勛集團給搞定,但朱壽腦子活,直接甩鍋,在陳瀛帶頭后,也趕忙附和,促使整個勛貴集團一窩蜂靠攏過來。

  實際上,對于文官來說,武勛集團這幫讀過一些兵策,就跟讀過圣賢之言一樣拽的大老粗,他們支持不支持,并不重要,可對于朱見深來說,就很重要了。

  京營二十余萬軍隊,可是新政兜底的存在……

  于謙講的是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具體細節。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本來要引爆火藥桶的的政策,卻沒有泛起一絲火光,因為火藥桶已經提前炸了……

  一個尚書被罷官,一個尚書差點丟了腦袋……

  皇帝太過信任于謙,李賢,徐有貞三人,并且他們自身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也有。

  罵,罵不過,打,打不過,文斗武斗都不行,只能隱忍不發。

  即便是有些官員心中還有火氣,那也不敢爆發出來,弄不好就被徐有貞,詹楊這兩個好斗之人,抓出來猛揍一頓。

  既然在朝會上反抗不了,那就只能好好聽,好好學,反正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夠搞定的事情。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要的是全體官員鄉紳的銀子。

  所謂當差,就是要承擔徭役,土地也要繳納糧食稅收。

  但并不是要讓一個有功名在身又有些家產的中年胖子去城墻上搬磚,去河道里面挖泥,你可以用銀錢來代替自己的差事,或者是自己掏錢去雇別的人去代替他們,當然,這個銀錢數量很小,只是要讓他們履行自己的交稅義務。

  大頭在后面的一句,要讓那些不用交稅的鄉紳官員,也要跟普通百姓一視同仁,要根據土地,繳納糧食稅收。

  并且為了抑制土地兼并,在征收的標準上,也有一部分的改動,繼而又增加了諸多的律法維護……

  大明的稅收一直都很低。

  普通百姓是三十取一,維持不變。

  超過一百畝田地之后,不管你是不是鄉紳,就變成了三十取三。

  一千畝田地之后,三十取五。

  兩千畝的時候,三十取十。

  當超過一萬畝的時候,不征了。

  為什么。

  因為大明沒有向掉腦袋的人,征收稅收的習慣……

  這是為了阻止土地兼并,傭農跟大明朝的百姓是有區別的。

  若是新政一推開,他們這些傭農就沒有了土地,也不用交稅,更不用想著辦法去做什么隱秘人口的事情,直接就合法化了。

  我沒土地,我肯定不交稅啊,到時候我賣了自家的地賺一筆錢,再跑過去給鄉紳種地,再賺一筆。

  弄不好甚至會刺激土地兼并的進程,雖然說,在這種稅制的影響下,土地兼并之后,朝廷還是要稅銀可收,甚至收的更多,但普通的百姓若是都淪為白身,對最高統治者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百姓有所依靠,才是重點。

  所以在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的過程中,對土地兼并的問題直接設了上限,不管你背后是什么品級的官,想要擁有數萬畝的良田,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當然,朱見深跟于謙也知道,這個困擾歷朝歷代的問題肯定不是用這么簡單的方式解決,只能在后續持續完善……

  而于謙所說的雷霆手段,也開始浮出水面了。

  阻止丈量土地者,先去縣衙喝茶,喝茶談不攏,直接下獄,在獄中還不服氣,怎么辦,送清涼刮骨刀,頭顱無痛分割手術一臺,保證做完之后,再無煩惱。

  與地方官府勾結,串通一氣,隱瞞土地怎么辦,只要被查到,有人舉報,官員直接剝奪功名,斬首示眾,故意隱藏的私通之人,罰銀十兩……

  官員被逮到了,殺頭問斬,賄賂的人被逮到了,只罰紋銀十兩,公平嗎,不公平,好使嗎,很好使。

  這個辦法是朱見深給于謙出的主意,因為在這里面下手腳的人肯定多,那就給他們制造一個分歧。

  讓他們從一開始,就要面對不一樣的刑罰。

  這些鄉紳雖然有恃無恐,但主持的官員,可都要冒著生命危險啊,也就是這種不同程度的處罰,會讓他們在最初合作的時候,都是一種不對等的關系。

  挑撥離間,屬于陽謀。

  官員們聽到于謙說完這些后,都是暗暗搖頭。

  一向正直的于太保,也開始耍起了小心機了……

  而漕運貨物,也開始增派稅收,按照所運貨物價值的三十取三,交納銀稅,之前是三十取一,還有的時候收不上來。

  這個主要是針對商人群體,而且還是大商人所設置的。

  至于在城中擺攤售賣的百姓,這個本來存在的稅收,卻被于謙取消了。

  販夫走卒,引車販漿,古往今來,皆是如此,他們本就窮苦,無生計與世,只能善待,而不能苛求……

  看到于謙將百姓挑擔入城稅取消后,朱見深也是很滿意。

  一直將主意打在貧苦百姓身上,根本就不可能讓大明實現財務自由,而且也會加大百姓的負擔,本末倒置,要動就動大的。

  明朝初期,為穩定國家局勢,重農抑商,導致商業要比宋朝的差上許多,身有功名的人,甚至是讀了一點書,家中有點錢財土地的都不會去走這條路。

  在正統年之后,明朝的民間工商業開始了飛速發展……

  而隨之大批的勛貴,官員們也察覺到了其中之暴利,糧食從這邊運到那邊,就能賺上一筆塊錢,他們抵擋不住其中誘惑。

  也投身到了他們曾經鄙視過的行當中,當起了官商,因為他們享受著免稅的特權,茶樓,經鹽,當鋪,甚至是妓院都有這些人的影子。

  他們賺的盆滿缽滿,可普通百姓的日子,卻是一天不如一天,大明的稅收,卻是一天不如一天……

  當然于謙也看出了其中之大利,便向朱見深提出在更改稅制的時候,將商稅也完善一番。

  先從漕運大商賈開始,而后轉接到關口,最后再到入城的環節,都要有吏征收稅務。

  而原先存在的市稅,商鋪的稅收,也從三十取一,增加到了三十取二。

  這個看似是與商爭利,但卻不像表面上的那么簡單。

  向商人征收龐大的銀稅,看似是減少了商人的利潤點,可在長期的發展中,朝廷會為了商稅白銀的龐大入賬,繼而開放其他的新政策來支持這些商人,他們的地位也會慢慢的往上抬一抬,而且經商的大環境也能好一些,交稅大戶甚至能夠成為官員的座上賓,得到本地官府的支持……

  繼而有出海稅,入海稅,等一系列稅制相繼從于謙的口中說了出來。

  海稅取得很多,從內地的三十取二,變成了三十取五。

  因為其是暴利,所以朝廷也要拿大頭。

  當然于謙在此時提出海稅,眾人還都很是迷糊,想來,于太保想的太多,大海都是封著的,除了官船,誰能大搖大擺的出海做生意。

  不過聰明的人,就覺得不簡單了。

  王文張了張嘴,還是什么話都沒有說……

  徐有貞,李賢二人也是相互對視一眼,三人談論的時候,可沒有提過海疆之事啊。

  這些人都察覺出了新的信號,而朱見深卻是一臉淡然,想來是早就知道了于謙所說的這些。

  鹽稅還是保持不變。

  大明朝的鹽稅也很低,并且非常穩定,從朱元璋砸碗造反,到朱由檢煤山找繩。鹽稅一直保持在125至130萬兩,從來沒有增加過鹽稅,鹽價也比較便宜,1.7文一斤的收稅標準。

  關于新政的稅制,于謙足足講了半個時辰,而官員們也大氣不敢出老老實實的聽了半個時辰。

  待到于謙全部講完后。

  坐在龍椅上的朱見深已經是一臉笑意,他看著王文,說道:“王尚書,可還有什么要補充的。”

  王文抬起頭看了一眼朱見深,而后低下頭去恭恭敬敬的回復道:“陛下,臣沒有其他的異議,陛下放心,臣一定盡心幫助于太保。”

  朱見深點了點頭,目光從徐有貞,李賢,朱壽,陳瀛等人一一閃過,而后又回到了于謙的身上。

  “于太保,此稅制如何實施。”

  “先試點推行,從順天府,應天府,鳳陽府,洛陽府,西安府,沁陽府等地,開始實施,臣監管順天府,徐都御史愿自告奮勇前往應天府,鳳陽府由陛下下旨欽點試行,而西安府,洛陽府,沁陽府由陛下下旨給與李秉巡撫特權實施……”于謙朗聲說道。

  治大國如烹小鮮,需要緩緩圖之,這一點朱見深也很是清楚。

  當下朱見深從龍椅上站起身來,看著百官。

  “朕準了,眾位愛卿,誰同意,誰反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