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 第41章 成化五年1
  朱見深每日就是在宮殿中玩樂,什么事情也不用管理,而他一直擔心的老爹朱祁鎮,直到成化五年都沒有回來。

  朝堂之上好似都不愿意提起太上皇了,而太皇太后也知道大臣們的顧忌是什么,孫子一天天長大,懂得事情也越來越多,在朝堂之上頗得人心。

  才剛剛七歲便熟讀經書,治理國政方面有獨到之見解,雖有稚嫩,但想法奇特,幾個大學士都是贊不絕口,而因為朱見深在北京保衛戰結束的時候,改制撫恤,立碑頌功,又盡收武將勛貴之心,就連下面的士卒提起朱見深也都是束起一個大拇指,這皇帝好。

  雖然朱見深還是經常詢問著自己的父皇何時回來,但禮部尚書,大理寺,甚至內閣都開始推崇徐有貞的星宿之術,兩龍不相見,要是見面的話,只怕會霍起內宮,父子相殘。

  這些官員的話可是讓孫太皇太后嚇了一跳。

  她也明白無情最是帝王家。

  朱見深不能害朱祁鎮,可朱祁鎮萬一起了歹心害朱見深,那真的是大明之不幸。

  因為此事太過重大,孫太皇太后也不敢擅自下決定將朱祁鎮迎接回來。

  反正自己的兒子現在已沒有性命之憂,不如再緩緩。

  養心殿中,一個著龍袍的的孩童坐在龍椅之上,手中正捧著一只從汝州上供而來的汝瓷壺。

  當皇帝就是好,也不用大費周章,只需要給下面的太監交代一聲,這上好的汝瓷立馬就到了手上。

  朱見深喜歡瓷器的事情,在內宮之中并不算稀奇。

  小皇帝勤奮好學,沒有任何愛好,直到有一日在內閣中見到了李賢桌案上擺放著的一件瓷瓶,便觀看了許久。

  而李賢桌子上的瓷瓶正是汝瓷。

  朱見深被汝瓷的晶瑩無暇所吸引。

  自此之后,朱見深便開始收集瓷器,在養心殿中,擺放著不下于百件的各種各樣的瓷器。

  對于小皇帝的這個嗜好,大臣們也是沒有多說什么,自己三十多歲才能發現瓷器之美,而小皇帝只在七歲的時候,就發現了,能夠靜下心來觀察許久。

  喝茶養性,實際上把玩瓷瓶也能夠起到養性的目的,只要不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上面就行。

  而朱見深即便開始了收集瓷器,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還是勤奮好學,也沒有免過一場的朝會。

  讓文武官員連渾水摸魚的機會都沒有。

  自成化三年至今,兩年多的時間,一次朝會小皇帝都沒有缺席過,這在大明歷史中也就只有洪武皇帝朱元璋能夠做到了。

  “陛下,時間到了,奴婢將您的寶貝收起來吧。”身旁的太監張保輕聲說道。

  張保在朱見深身邊伺候了兩年,也是孫太皇太后精心挑選的太監,因為王振的事情,太監也遭到了打壓。

  張保雖然掌著玉璽,又是秉筆太監。

  按照慣例來說,應該是位高權重,可機要之大事,內閣擬定好后,就轉交給了司禮監,讓他們蓋印,張保一點話語權都沒有,而小皇帝若是有自己的看法,也都是親自去內閣,找于謙與李賢等人面談,根本就用不著張保,所以張保的位置都是虛的,只是一個工具人,當然這也符合了舊制。

  朱見深聞言點頭,便將自己的寶貝遞給了張保。

  張保接過后,便給了一旁的一名小太監叮囑道:“小心一點,這可是陛下的心愛之物。”

  “是。”小太監下去后。

  張保又對折笑容對朱見深說道:“陛下,咱們開始吧。”

  朱見深閉上了眼睛,而后點了點頭。

  張保走上前來,拿起龍案之上的題本開始念了起來。

  題本與奏本是明清兩代的官員上書所用。

  永樂二十年規定,諸司官員有急切機務,無法面陳者,須具題本投進,公事用題本,而私事則用奏本,在清代的時候,用的也是明制,凡京內外各衙門,一應公事具用題本。

  而所熟知的奏折,也只是在康熙年間才產生的,但當時只是皇帝的親信能夠用奏折,到了光緒的時候,才徹底廢除了奏本,題本,一律使用奏折。

  在五歲的時候,朱見深睡前就要聽張保詳讀奏本與題本,也算是對這個國家發生的事情,有所了解,而朱見深性子堅毅,即便是再無趣,兩年之中也從未有過一次的中斷,即便是有的時候身體不適,也會堅持下來。

  不過有些題本確實太長了,張保念了小半個時辰,才說了一件事情,這讓朱見深有些不厭其煩。

  想到于此,朱見深就不由想起他老祖宗洪武皇帝時期的一個大臣。

  給朱元璋寫了一萬七千多字的奏章。

  奏章之中那可是妙筆生花,暗藏珠玉,朱元璋看的眼都花了,都沒有看到這個大臣想要表達什么意思,當下便讓身邊近臣來念,念到一萬字的時候,還是沒有什么聽懂什么,這讓朱元璋很是惱火,將這個大臣叫了過來,狠揍了一頓,而后又讓近臣來念,從一萬六千五百多字到結尾,五百字,這個大臣提了五條建議,因為這些建議有前瞻性,朱元璋也采納了三條。

  由此可見,官員們寫的題本,奏本可是要將自己胸中之墨水全部展現出來,向皇帝表現他們的才華文墨,完全不管皇帝能不能看的下去滿篇的廢話。

  朱見深聽了許久題本后與內閣的批示后,便準備休息,明天還有早朝。

  臨睡之前,還要在到自己的收藏臺處看看自己珍惜的藏品。

  太和殿中。

  文武官員跪在下首,朱見深坐在龍椅上,高喊平身。

  自成化四年,朱見深到了六歲后,孫太皇太后便再也沒有臨朝聽政,因為她本身不貪戀權力,機要事務由內閣負責,最為重要的是朱見深沉穩,沒什么幺蛾子,只是聽大臣們講,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

  六部尚書已經補全,內閣也完全運轉。

  北京保衛戰結束,可以說保了大明二十年的太平,也就是一代人的太平。

  在這種外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大明的國力在李賢,于謙等人的操持下,漸漸恢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