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659章 漳州四十九日
  八月十八日,泉州士紳郭顯計劃誅殺鄭氏余孽,開來鳳門,迎王師入城。

  曾國祚提前偵知,派兵焚毀郭府,將郭顯全家一百余口斬盡殺絕。

  八月十九日,明軍開始在泉州城中大肆搜索細作,屠戮縉紳百姓。

  府城血流成河,晉江江口被血水染紅。

  與此同時,投降齊軍的佛朗機人將城中明軍兵力、火炮位置告知王增斌。

  鑒于曾國祚、朱聿鍵正在喪心病狂屠城,王增斌果斷下令,放棄圍城之策,立即強攻。

  八月二十日,第七兵團集中所有炮火全力攻打來鳳門。

  同日,晉江江面的第六艦隊艦船,也加入到對來鳳門的炮擊。

  第七兵團總訓導官擔心火箭和艦炮會對港口造成嚴重破壞。

  畢竟太上皇三令五申,要求務必要保全泉州。

  王增斌不以為然道:

  “太上皇說是讓保全泉州百姓,現在百姓受難,怎能坐視不管,港口破壞還能修葺,百姓死了怎么復生。”

  二十一日,來鳳門上空升起兩只熱氣球,引導海軍艦炮轟擊明軍大營。

  明軍大潰。

  當日,齊軍由來風門突入泉州府城,殺曾國棟,擒偽明帝朱聿鍵,殲滅鄭氏余孽。

  八月底,泉州境內七縣悉數平定。

  九月初九日,偽帝朱聿鍵被押回南京,交由蓑衣衛會同三法司審訊。

  九月十五日,偽帝朱聿鍵以“謀逆、大不敬、僭越、屠城、勾結倭寇”等一八零八道罪行,在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朱元璋馬皇后陵)前被凌遲處死。

  閩浙經略張允修馬不停蹄前往泉州主持清丈畝工作。

  謝陽亦派遣商會干吏前往泉州接收鄭氏田畝資產、商鋪貨船,修葺港口。

  至于恢復泉州商業秩序,安撫閩商,劃分田地,不必再做贅述。

  九月初,由商會牽頭,朝廷與閩商共同出資,泉州港口清淤一期工程全面開工,一期計劃投入三百萬兩白銀,征發民壯十萬,修葺港口設施,清理晉江淤泥,逐步恢復泉州港口國際航運。

  ~~~~

  九月初,齊軍繼續西進,追擊明軍,九月初八日,第六艦隊兵不血刃占領廈門。

  明軍殘余勢力,伙同盤踞廈門的倭寇海賊,倉皇逃往漳州。

  漳州向西進入梅州潮州的通道,早被粵東山賊斷絕。

  繼續向西轉進,已是不可能了。

  這樣一來,漳州就成了東南各路反齊勢力最后的大本營。

  九月十五日,齊軍大軍壓境,進逼漳州,第六艦隊進入廈門外海,封鎖明軍退路。

  同日,王增斌遣使者入府城談判,要求漳州守軍立即棄城投降。

  太上皇只誅元兇陳錦,從者全部免死。

  陳錦,字律芳,泉州人,幼年家貧,習武有臂力,受海盜鄭芝龍接濟,天啟二年中武舉。

  弘光八年,為泉州游擊,弘光十年,因圍剿韃齊海寇不利,坐免。

  弘光十二年,投靠鄭森,遂為鄭成功心腹。

  遼南海戰,鄭氏敗走倭國,陳錦臨危受命,留守漳州,組織反抗韃齊。

  陳錦計劃“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廣德初年,他策劃數起對浙江、山東的襲擾活動,“斬韃虜甚眾。”

  可惜獨木難支,廣德三年韃齊南征以來,明軍屢戰屢敗,一路轉進,直至漳州。

  半年前,陳錦被隆武帝封為閩浙總督,節制東南軍務(準確說是福建三府之地)。

  泉州城陷之際,陳錦家眷在泉州被亂兵所殺。

  隆武帝被韃齊凌遲處死。

  國仇家恨,容不得這位福建軍頭投降——在他看來,投降也難逃一死。

  議和,當然不是他考慮的問題。

  有了薩摩藩大名(其實是一群浪人)的支持,而且幕府大概率也會發兵援助,加上聚集漳州的八千多名殘兵,陳錦覺得自己還是有一戰之力。

  漳州總督府,王增斌親筆書信被撕成粉碎。

  因為暴怒,身材魁梧的陳總督操著一口閩南話罵道:

  “塞連木!(干你馬),首批收跌(滾!)韃齊想要議和,頭殼壞!”

  旁邊一個身材矮小的倭國武士附和道:

  “陳總督,江戶大將軍的援兵,已在路上了,韃子在泉州殺了那么多日本武士,劉招孫要付出血的代價!”

  陳錦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在他看來,即便倭國不出兵,鄭森也會派人回來增援的。

  他對面前五花大綁的齊軍使者吼道:

  “把這韃子腿腳砍了,扔下城去!”

  齊軍使者面不改色,大笑道:

  “太上皇憐憫百姓,王將軍才讓我來勸和,你等不知進退,不知死活,連累漳州百姓,漳州不比泉州,大齊不會投鼠忌器!屠城,在所難免!爾等都要陪葬。”

  聽到屠城兩字,自稱薩摩藩使臣的大阪浪人倒吸口涼氣,臉色大變。

  浪人剛要勸說陳總督幾句,卻見陳錦猛一揮手:

  “推下去!砍了!”

  當日,第七兵團議和使者被漳州守將五馬分尸,尸塊扔下城頭。

  一同被殺的,還有齊國商會在漳州的掌柜伙計二十八人,蓑衣衛眼線七人,漳州城內主張與齊軍議和的士紳百姓,三百二十四人。

  廣德三年九月十六日。

  慘烈的漳州圍城戰正式拉開序幕。

  ~~~~~

  如今漳州一帶有春節吃春餅、春卷的習俗。

  這習俗,和三百多年前一場慘烈的圍城之戰有著密切聯系。

  夢吳越先生曾聽漳州友人介紹,當年由于王師圍城曠日持久(共計四十九日),加之明賊在城中搶奪百姓糧食,造成城中大饑,餓死百姓無數。

  尸體相藉,埋葬不及,百姓只得用草席裹尸,委棄路旁。

  百姓為紀念這段慘痛歷史,以春餅擬作草席裹尸,以示不忘,流傳至今。

  每到立春,春分,春節,漳州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皆聚食春餅、春卷,遂衍為習俗。

  談遷,明末齊初著名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浙江海寧人,明亡之后流落福建。

  《南游錄》為廣德年間談遷在福建親身經歷,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據《南游錄》記載,廣德三年,齊軍主力兵團海陸并進,在攻取長泰、平和、詔安和南靖等地之后,擊敗閩浙總督陳錦于江東,遂圍逼漳州。

  四鄰居民入城,各依所親,以避戰亂。

  漳州守將殺齊使,堅守不出。

  第七兵團嘗試幾次強攻,發現傷亡過重,遂轉為圍困。

  “聚十三萬戰兵(十萬為明降軍),砌筑八十七座木寨,環樹二層柵木,外挖兩重溝濠,增設火炮三百八十七門,艦船一百零二艘,棋布星列,渾如鐵桶,日夜敦促明賊納降。”(《南游錄》第二卷·第74頁)

  十月初五日,倭國朱印船五十艘至廈門外海,裝載倭兵海賊,援助漳州。

  第七艦隊佯裝撤退,放倭船入九龍江,隨即封鎖出海口。

  初八日,倭船行抵九龍江北港(距漳州府城不足十里),突遭兩岸齊軍炮兵夾擊,滿天炮火瞬間摧毀倭船旗艦出云號。

  幸存艦船急忙后撤,至江口,又遭受帝國第六艦隊截擊。

  五十艘倭船,兩千余倭寇,最后在廈門外海全軍覆滅,沉入海底。

  漳州圍城日久,外援斷絕,明軍搜刮百姓藏糧,不從者皆處死,城中斗米直五十金。

  城中糧盡,食人炊骨,死者不計其數。

  十一月初二日,極度饑餓的守軍主動打開鎮遠門。

  齊軍長驅直入,占據漳州,元兇陳錦舉家自焚,倭寇頭目井上十一郎被擒,押送南京,等待凌遲。

  城中八千明軍,戰死餓病而死,凡三千人,余者悉數投降大齊。

  城中百姓,十余二三,十三萬百姓銳減至五萬。

  歷經四十九日的漳州圍城,終于結束。

  自此,福建歸于齊國治下。

  附:《南游錄》記載:

  “初,齊軍十三萬,急攻城,久未克。時,秋汛九江暴漲,齊軍筑堤鎮門山,激水灌城。城中食盡,人相食,枕藉死者七萬。門巷海開,落落如游噓墓,饞鼠饑烏白晝蹲幾上,解圍后存者才三四萬人人。有土人素慷慨,率妻子一慟絕,鄰舍竊煮食之,見死者腸中累累皆故紙,字瑞隱然可辯,鄰舍亦廢箸而絕。”

  樂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