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517章 薩爾滸舊事(祝各位書友端午節安康)
  提起死去多年的楊鎬,原先和楊經略認識的人,如裴大虎金虞姬等,莫不傷感。

  楊經略的過往,浮現眼前。

  這個生命力頑強的老頭,沒死在萬歷援朝的蔚山戰場,沒死在薩爾滸大戰(作為統帥應該隨軍出征),沒死在開原軍入關“勤王”的路上,最后莫名其妙死在了京師。

  在開原時,劉招孫曾聽過這么一句話:

  遼兵善走,經略善活。

  說的是遼鎮打仗善于跑路,楊經略打仗善于保全自己。

  薩爾滸之戰慘敗,對遼東和整個大明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悲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薩爾滸之戰雖已過去十三年,復盤這場戰爭的前前后后經驗教訓,對于此戰當事人之一的劉招孫來說,自然意義非凡。

  萬歷四十七年八月,努爾哈赤在遼東連下撫順等城,萬歷皇帝決心來一個“犁庭掃穴”。

  大明帝國的官僚機器迅速運轉起來。

  此時朝鮮使者通報,建奴不僅要攻打遼沈,還要突破山海關,入關劫掠。

  怠政二十多年的萬歷皇帝,終于開始上朝,他一面調兵遣將,一面籌措兵餉,忙得焦頭爛額。

  由于舊病發作,老皇帝頭暈目眩,只得叮囑內閣首輔方從哲傳諭兵部,立即行文差人,向各地總督、經略、總兵傳達旨意:選擇精壯軍兵,整頓人馬器械,相機征剿,以除邊患。

  接下來,大明集合天下精銳,分四路圍攻赫圖阿拉,最終在薩爾滸慘敗。

  如今太上皇窮盡國力,征調八萬大軍,以三路精銳,合擊平壤,志在必得。

  雖然明軍與齊軍戰力不可同日而語,朝鮮軍和后金八旗也不是一個概念,不過,十三年前那場大戰,與如今朝鮮戰場上形勢頗為相似。

  在劉招孫看來,岳父楊鎬制定的四路大軍,分進合擊的戰略,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只不過是因為在具體執行中出現嚴重失誤。

  當年叫門天子御駕親征,明軍精銳在土木堡被瓦剌一鍋端,之后明將行軍打仗,用兵部署,都盡量將兵力分開,名曰分進合擊。

  萬歷三大征中,明軍對付蒙古人哱拜叛變,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用的都是這分進合擊之策。

  薩爾滸地形崎嶇,山巒不高,到處都是密林,小徑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七八萬人的后勤也是這個時代無法解決的難題,所以,分兵本就無可厚非。

  楊鎬的分兵部署,不過是明軍的傳統藝能,是常理之下的最優解,沒什么好指責的。

  如果這個策略能得到有效貫徹(在一個強有力指揮中下下,杜松不搶進,李如柏不觀望,馬林不分兵,且四路人馬相互配合),四路人馬各司其職,東路軍擔任疑兵,李如柏加強攻勢,杜松馬林出奇制勝,努爾哈赤斷無活命可能。

  原本是成化犁庭的升級版,最后打成了遼東戰局的喪鐘。

  至于提前發布征討建奴的時間,在邸報上公布各路明軍的兵力(雖然進行了一定夸張,八萬明軍對外宣傳是四十七萬明軍),這,不過是楊鎬的疑兵之策,除了兵力上恐嚇努爾哈赤,實際出兵時間,也比邸報上宣傳的晚了足足五天。

  平心而論,站在后金方面思考,在薩爾滸這種規模的戰役中,獲悉前來攻打自己的明軍將領是杜松還是杜柏,是馬林還是牛林,這樣的情報,其實沒有一毛錢價值。

  因為這是陽謀,是公開的秘密,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

  在萬歷中后期那種荒怠朝政下,放眼大明上下,真正知兵能打且了解遼東形勢,能夠拿得出手的統兵將領,掰開手指反復數,也不會超過十個,不是張如松就是李如松,不是馬林就是牛林。

  所以,即便去問一個不怎么出門的秀才,問他朝廷這次要派誰去掃穴犁庭,只要這秀才不是自閉癥患者,也必能猜出個七七八八。

  更別說遼東邊軍出身,有李永芳襄助,對大明政治門清兒的龍虎將軍努爾哈赤。

  所以后世鍵盤俠們總喜歡噴楊鎬提前放出四路大軍進兵消息,噴楊鎬沒有任何情報保密意識,只能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能將楊經略的分兵合擊之策徹底貫徹下去,何愁不能掃穴犁庭?

  奈何這個計劃太過完美,但對于大明當時的情形來說,完全無法執行下去,從四路大軍出兵的第一天開始,各種Bug便層出不窮。

  首先,四路人馬互不買賬,南兵與北兵勢如水火,劉綎和楊改互不對付,幾位總兵都把楊經略看成敗兵之將,人家根本不買他的帳,都想著盡快打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杜松不僅分兵,而且一分再分,原本的分進合擊戰略,被幾路將領執行成了分進分擊。

  楊經略反復叮囑的最后在赫圖阿拉附近匯合,再分兵攻打,沒人聽。

  楊經略反復叮囑的行軍途中,四路人馬保持聯系,沒人聽。

  唯一將楊經略作戰計劃堅決貫徹執行的,恰恰是和楊鎬關系最差、勢如水火的東路軍統帥劉綎。

  作為四路人馬中最弱的東路軍,其實只是一只疑兵,作用是迷惑努爾哈赤,讓其以為東路軍是主力,從而讓杜松馬林他們撿漏子。

  不得不說劉綎將這個任務超額完成,在杜松馬林覆沒之后,被蒙在鼓里的東路軍還在繼續往赫圖阿拉推進,直到進入后金軍埋伏圈前,劉招孫出現到這個時空。

  總之,努爾哈赤率領后金軍,在薩爾滸各個戰場上都占有絕對兵力優勢,不是三萬打一萬就是兩萬打五千。

  如此以來,明軍焉能不敗?

  ~~~~~

  “青兒還說了什么?”

  武定皇帝背對金虞姬,盯著大帳墻壁上的那幅朝鮮地圖細細查看,地圖是佛朗斯西斯科、金尼閣和金應河三人聯合繪制而成,技法嫻熟,配色清雅,而且還結合了朝鮮各地的自然人文,顯示出不同顏色,五彩斑斕,散發著濃濃的東方古典美風。

  “她說,讓夫君做好各部之間的聯絡,以保證分進合擊最后能匯聚成合力,不被朝鮮各個擊破。”

  “哈哈哈,各個擊破?”

  劉招孫回頭望向慈圣太后,不由發出一陣哂笑。

  “一個第三兵團就能和半個朝鮮國打得有來有往,朕現在可是有八個兵團在朝鮮!朕倒想看看李倧他怎么各個擊破?!”

  金虞姬見太上皇露出一臉驕矜之態,不由想起當年攻打赫圖阿拉的故事,小心收起楊青兒發來的家書,勸說夫君道:

  “還沒開始打,你這老毛病又要犯了,朝鮮雖弱,丁口兵力何止十倍于后金,再說當年你攻打赫圖阿拉時,皇太極已是強弩之末,尚且打得那么艱難,如今······”

  武定皇帝知道金虞姬想說什么,他一邊整理鎧甲,一邊耐心聽慈圣太后說完。

  “驕兵必敗的道理,朕當然知道,金虞姬,你可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慈圣太后詫異道:“什么箭在弦上?”

  劉招孫將頭盔戴好,這時兩個衛兵抬來太上皇的漓泉神槍,放在了營門口。

  “朝鮮地形地貌,各戰場態勢,朕已諳熟于心,很多地方當年都曾親自走過一遍,鄧長雄他們也是,此為地利;今年冬天格外寒冷,朝鮮田地連年減收,今年糧食尤為匱乏,這是天時;齊軍糧草充足,軍心士氣高漲,朝鮮各地百姓,吃了大齊發的糧食,對朕感恩戴德,這是人和,更不要說我軍火器犀利,戰力無雙。而且,在戰前朕已和兵部做好萬全之策,所以太后請放心,這一次,斷無失敗的可能。”

  武定皇帝一口氣說了太多話,臉不紅氣不喘,他停頓片刻,總結道:

  “朕這次御駕親征,是為解救朝鮮軍民,殺土豪分田地,清除兩班大臣,清洗李氏王族,給老百姓衣食,讓他們安居樂業。

  “你要記住,老百姓吃飽飯是最大的道理,相比之下,什么仁義禮智信,什么師道傳承,三綱五常都要靠邊站。解決了百姓的吃飯難題,他們就會把你當做圣君,不會管你要殺誰·····”

  金虞姬沉默不語。

  自始至終,慈圣太后對這套為達目標不擇手段的行為方式一直有些不滿。

  不過,隨著對武定皇帝了解的加深,這種不滿也在漸漸消失,慈圣太后對夫君的國策,表現出來越來越多的順從。

  她當然不會在太上皇面前,尤其是在太上皇的大臣們面前,讓夫君感覺難堪。

  “放心吧,楊青兒叮囑的這些,朕早就有所籌備,你,知道劉興祚去哪里了嗎?”

  “啊?”

  慈圣太后搖搖頭,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好幾天都沒看到這個情報頭子了。

  武定皇帝穿戴好鎧甲,輕輕攬住美人細腰,壓低聲音笑道:

  “他和章東兩個,一內一外,一明一暗,一個潛伏漢城,一個聯絡三路大軍,眼下整個蓑衣衛忙得不可開交,便是在忙這兩件事,每隔半日,都會有一騎塘馬從戰場上下來,向朕稟告東路軍、西路軍詳情。”

  “每隔半天?”金虞姬長大嘴巴,露出不可思議表情,她雖是女流,好歹有過幾次隨軍打仗的經歷,知道塘馬傳遞情報的不易,何況是這異國他鄉,冬天來回奔波數百里地。

  “兵貴神速,情報更是如此,分進合擊的要訣是什么,是彼此信息暢通。”

  太上皇望著漸漸昏沉的大帳,將手從金虞姬腰間拿出,捏起燈盞上的細針,輕輕撩撥燈芯,周圍頓時明亮起來。

  “三路大軍,彼此沒有聯絡,在異國他鄉,主將忙于爭功,各自為戰,不知進退,不知攻守,便是岳武穆再世,也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朕不是國丈,絕不會再犯薩爾滸時明軍犯下的錯誤。”

  金虞姬輕輕摟住武定皇帝,仿佛想要安撫他躁動的內心。

  東方祝使了個眼色,裴大虎和一眾衛兵立即退了出去,東方公公臨走時不忘拉上大帳門簾,親自站在劉門口把守。

  大帳中最后只剩下太上皇和慈圣太后兩人,帳外不時傳來沉悶的野戰炮轟擊城墻的聲音,像是遠處天邊的悶雷。

  “朕讓炮營做出全面攻城之態,不分晝夜持續轟擊平壤城,為的是讓···”

  劉招孫側臉望向大帳外昏沉的夜色,兩里之外的炮群陣地上冒出一點點紅色火焰,仿佛暗夜中的鬼火。

  武定皇帝正要繼續說話,但覺一陣清香沁人心田,忽然被金虞姬封住了嘴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