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5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
  朝鮮兒發綠,初剪齊雙眉。芳筵夜出對歌舞,木綿裘軟銅環垂。

  輕身回旋細喉轉,蕩月搖花醉中見。夷語何須問譯人,深情知訴離鄉怨。

  曲終拳足拜客前,烏啼井樹蠟燈然。(注釋1)

  ~~~

  平安道寧邊城南,齊軍中軍大帳。

  全身披甲的武定皇帝從太師椅上站起,放下手中詩集,神色漠然望向四周忙碌的人群。

  “小心些,那是慈圣太后最愛看的話本!”

  “懂不懂規矩,地圖不能橫著卷!”

  “玉璽要單獨裝!”

  大帳之中,一個頭戴三山帽,身著紅色三爪蟒袍的大太監正一手叉腰,一手捏著蘭花指,指揮身后一群太監們,小心搬運武定皇帝隨身攜帶的圖冊典籍。

  “都小心些,這些寶貝器物,丟了一個,摔壞一個,千刀萬剮也不能謝罪!”

  坐在旁邊的劉招孫,幾次感覺到東方祝的唾星飛濺到自己身上,終于忍耐不住,朝大總管揮揮手。

  東方祝連忙止住話頭,湊到武定皇帝身旁,畢恭畢敬道:

  “萬歲爺?”

  “過了,什么千刀萬剮,人命至貴,物件只是物件,壞了還可再造,人死了,就不能活了,以后切莫這么對大家說話,說得好像朕是暴君一樣。”

  東方祝微微一愣,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可思議,旋即恢復正常。

  “萬歲爺教訓的是,臣愚昧,臣該死。”

  東方祝連稱有罪,在武定皇帝皇帝的注視下,左右開弓扇了自己幾個嘴巴。

  劉招孫也不去阻擋,默默等他打完,才氣定神閑問道:“朝鮮使臣,又來了?”

  東方祝顧不上紅腫的臉,連忙回道:“回萬歲爺,朝鮮人又來了,這次來了八個人,還在帳外候著,等了快兩個時辰了。”

  “第三次來送死了了,李倧一直想要與朕和談,人總是要走投無路時才會想起悔改。”

  東方祝在旁邊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這群喂不熟的白眼狼,聽說從萬歷四十七年開始,開原便與朝鮮國交好,高價購買他們的礦石,低價賣給他們糧食,還幫他們解決流民安置問題,沒想到這群白眼狼,趁著大齊內亂,竟然勾結建奴入侵,還殺了徐大人(徐霞客)·······”

  “往事不要再提,一切向前看,以前,朕希望李倧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早日歸順大齊,朕可以給他個巡撫做做,可惜,現在一切都太晚了。”

  盡管鐵了心要滅掉朝鮮,然而武定皇帝被朝鮮人表現出來的倔強執著深深感動。

  感動之余,他決定盡快解決朝鮮問題。

  李倧真的是急了。

  “萬歲爺,他急了,李倧那兔崽子見我大軍來攻,知道自己活不了,他急了。”

  武定皇帝在感動之余,決定放過這批朝鮮使者,暫時先不拿他們祭旗。

  “大營很快就要搬到南邊順安了,那里距平壤更近,朕將在哪里指揮作戰,讓他們進來吧。”

  裴大虎領命而去,八名朝鮮使臣跟著滿臉橫肉的裴大虎走進大帳,劉招孫看都不看這些人。

  “回去告訴李倧,朕的大軍,就要開始攻打平壤了,有什么想談的,等這一仗打完之后再談,朕希望他能活著等到那一天,雖然這看上去很難。”

  武定皇帝說罷,便對裴大虎揮揮手,補充道:

  “給他們些吃食,給幾匹馬,讓他們回漢城吧。”

  ~~~~~~

  與其說武定皇帝忽然變得悲天憫人,不如說穿越者很享受這種掌握他人生殺大權,隨意左右別人生死的快感。

  東方祝還在忙前忙后,大帳中堆積成山的書籍地圖,案幾沙盤被太監們搬運出去,幾輛早已準備好的馬車停靠在帳外,魏昭帶著群禁衛軍衛兵在旁邊守衛。

  外面不時有一兩個傳令兵從遠處沖進大帳,氣喘吁吁的跪倒在武定皇帝身前,沒來得及歇氣,便急忙向太上皇匯報剛剛收到的軍情。

  “報!第二兵團將軍已進入咸鏡道,正在向南進軍,鄧將軍說,預計十月初四可抵達作戰區域。”

  “報!戚將軍昨日已率第三兵團啟程,返回義州防守!”

  “報!十月二日,第五兵團駐守嘉山,這是蒲將軍發給陛下的塘報。”

  ·······

  劉招孫接過蒲剛發來的塘報,細細看了一遍,忽然想起什么,對東方祝道:

  “把章東和劉興祚叫來。”

  章麻子和劉興祚很快進入大帳。

  “還沒有第六兵團的消息嗎”

  兩位情報頭子互看一眼,都低頭不語。

  劉招孫見狀,也不再發問。

  “報!秦將軍的傳令兵從徐州回來了。”

  “讓傳令兵進來。”

  聽見有秦建勛消息,劉招孫喜出望外。

  很快,一個背插第四兵團黑熊戰旗,疲憊不堪的傳令兵,在裴大虎的帶領下,進入了大帳。

  傳令兵見到武定皇帝,連忙吃力的行了個軍禮,舉起手中一包沾滿血跡臟兮兮的塘報。

  看來這一路走的很不容易。

  武定皇帝揮揮手,示意將塘報拿過來,東方祝連忙拿來遞給太上皇。

  劉招孫細細翻看兩遍,眉頭漸漸皺起,不過不久之后,臉上又恢復了笑意。

  “好,朱常灜還算規矩,沒有乘火打劫,秦建勛想讓朕同意他,抽調淮河兵團北上,援助朝鮮,朕以為,大可不必。”

  武定皇帝自言自語說了一會兒,放下那份從徐州發往朝鮮的塘報。

  “南方還算讓朕省心,給秦建勛下旨。”

  東閣大學士黃公輔、建極殿大學士周延儒、禮部尚書侯詢三人立即湊了上來,畢恭畢敬望向太上皇,等待下發詔令。

  周侯溫三人,不僅是太祖實錄的記錄人之一(太上皇入寢之后的每夜活動由太監東方祝記錄),太上皇平時口頭發布的詔令,大都是由這他們三人潤筆修飾之后,再下發六部、各地執行。

  “告訴秦建勛,他做得好,有定力,守得住才攻地下。守住淮河就是大功一件,不要擔心北方戰事,朝鮮戰事一切順利,他在徐州做的很好,朕決意重賞他。”

  侯詢捧著塊木板,不等皇帝說完,他便一手執筆,一手研磨,奮筆疾書,片刻光景,一道洋洋灑灑的圣旨便寫好了。

  劉招孫示意傳令兵下去休息,接過圣旨草草看了遍,伸出大拇指,夸獎道:

  “好,侯詢果然文采斐然,發往徐州執行吧。”

  送走朝鮮使者和第四兵團傳令兵,武定皇帝剛要喘口氣,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收到從第六兵團情報。

  “不知吳阿衡是否已在黃海道登陸,是否已經按照原計劃準時向朝軍發起攻擊?”

  劉招孫深知戰場瞬息萬變,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快,戰場瞬息萬變,他決定不再等待,提前開拔,率領中路軍三萬人馬向前推進。

  “等一等。”

  一名正在搬書的小公公忽然被太上皇叫住,誠惶誠恐站在旁邊。

  劉招孫隨手從小太監懷抱的一大疊詩集中抽出一本,看了看書脊,是明初詩人高啟的作品。

  “就他了,讀完這首詩,便要打仗了。”

  太上皇揮了揮手,小太監如蒙大赦,連忙抱著書朝帳外走去。

  注:

  1、選自高啟《朝鮮兒歌(予飲周檢校宅,有二高麗兒歌舞者》。高啟,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高啟才華高逸,學問淵博,能文,尤精于詩,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明洪武初,擢戶部右侍郎,力辭不受。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