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076章 招兵買馬
  當日,君臣相談甚歡。

  宣武將軍劉招孫攜開原兵備道袁崇煥出宮,在司禮監小太監魏忠賢的陪同下,回到左安門甕城。

  康應乾在甕城早等得不耐煩,一個人在城墻下來回踱步,他生怕那位蛟龍真人有個什么三長兩短,自己這兩個月的投機也就打水漂了。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傍晚時分,劉招孫回來了。

  遠遠望見劉招孫頭上包著白布回來,身邊還帶了個黝黑南蠻子,康應乾大吃一驚,正要上前問個清楚,身子一歪,被兇神惡煞的金虞姬推了開去。

  總兵中軍大帳內,朝鮮美姬梨花帶雨,一邊哭一邊給劉招孫檢查傷口,用沸水泡過的紗巾將傷口重新包扎一遍。

  劉招孫伸手擦去金虞姬淚水,望著她微紅的眼睛,安慰道:

  “沒什么,剛才在乾清宮和皇上玩躲貓貓,玩的興起,不小心就這樣了,”

  安慰一番,金虞姬今日已是疲憊至極,便讓她先回軍帳歇息。

  金虞姬走后,劉招孫躺在椅子上,隨手拿起本張載的《橫渠易說》,就著昏暗燭火,粗粗讀起來。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晚明時期,思想紛雜,儒釋道法天主教,各種思想泛濫,除了白蓮聞香那樣的邪教,朝廷對絕大部分學說都采取寬容態度。

  以后少不了和文人打交道,各類學說都要了解一些,比如什么王陽明心學、程朱理學。

  劉招孫有秉燭夜讀的習慣,他在案頭放了本張載文集,閑暇翻看,也算修身養性。

  讀了幾句,頭暈目眩,不得要領,這時親兵典魏在外面喊,康大人來了。

  劉招孫連忙將書收起,過了一會兒,一臉奸笑的康應乾走了進來。

  這次進京獻俘,所見所聞,讓劉招孫更為成熟,對身邊這個不惜自降身份屈尊投靠的文官,也多了些尊重,待康應乾坐定,他立即讓親兵上茶。

  兩人喝了會兒茶,劉招孫將今日進宮之事簡單說了,當然,省略了萬歷詢問遼鎮叛徒的部分,康應乾瞠目結舌,當聽到劉招孫和皇上討價還價時,不由撫掌大笑。

  聽劉招孫說完,康應乾沉默半晌,才道:

  “劉總兵,你這火中取栗的手段,本官確實不及,佩服佩服,古人云,天子一怒,伏尸百萬,你這一怒,直接得了八萬兩銀子,值了,”

  “康大人見笑,本官何曾發怒,說的都是肺腑之言,有感而發而已,”

  康應乾知道劉招孫又要講什么大道,他懶得聽,便岔開話題,提醒劉招孫說,可用一部分銀子在天津買糧,雇幾條福船運回遼東。

  天津港口的糧價只有遼東一半,加上福船、水手費用,以及沿途漂沒損失,算起來在這邊買糧食要比拿銀子回遼東買劃算很多。

  營口一帶的糧食生意,都被遼鎮壟斷,一下子買上萬石糧食,遼鎮肯定要坐地起價,不知丁碧他們要賺多少錢,既然已經和遼鎮鬧翻,這種資敵的傻事,還是不要去做的好。

  劉招孫點頭表示同意,他計劃在天津買五千石糧食,預計萬花一萬兩銀子,順帶在運河碼頭招募五百個纖夫,回去訓練成戰兵。他現在是開原總兵,可以招募萬人規模的戰兵,兵額倒是足夠,只是錢糧又不夠了。

  康應乾又向劉招孫詢問新來的那個南蠻子是誰。

  劉招孫便將袁崇煥的事情,給康大人解釋了一下,康應乾瞇縫眼睛,抿些茶水道:

  “也是這個袁崇煥走了狗屎運,遇上了你,一下子便謀了個四品的兵備道,節制一方兵馬,只比本官低一個品階,否則,以此人資質,去福建廣東做個縣令都難,”

  劉招孫呵呵一笑,萬歷把這位半年平遼的圓嘟嘟丟給了自己,對大明,不知是幸呢還是不幸。

  “康大人這個開原巡按此他大,以后要好好調教調教袁大人,張口就是半年平遼,今天把皇上都逗樂了。”

  袁崇煥這位萬歷四十七年三甲四十名進士,會試之后,便寓居京師,幻想候補個縣令當當。

  在廣東會館苦苦等了四十五天杳無音信,今天早晨出門打醬油時,路過甕城,被風急火燎的盧公公撞見,半個時辰后,他通過內閣推選,被火線提拔為開原兵備道。

  真可謂造化弄人。

  次日,盧公公帶著魏忠賢和司禮監幾位太監一起,用一隊馬車將八萬兩銀子拉到了甕城。

  劉招孫和康監軍一起清點完銀子,給盧受和魏忠賢各送了兩千兩,又讓康應乾給方從哲和兵部尚書黃嘉善每人送了兩千兩,兩位大人倒是來者不拒,于是八萬兩銀子還沒出京,便少了八千兩。這還沒算戶部,刑部,工部,言官……

  經過劉招孫調和,兩位公公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結成了同盟。

  劉招孫拿出寫好的字條,向兩位公公詢問他想結識的人,看看這些人否在京城。

  魏忠賢看了字條搖搖頭,解釋說,南北鎮撫司錦衣衛,平時只是監視百官,和普通百姓沒什么交集。

  盧受接過那張密密麻麻寫滿人名的字條,瞇縫眼睛看了一會兒,忽然道:

  “劉總兵,這個人,咱家聽番子說過,想必是能找到的,”

  “宋應星,”

  甕城附近遍布皇上的密探,劉招孫不敢留兩人太久,匆忙將他們送出甕城,臨走時叮囑,務必盡快找到此人。

  康應乾不認識宋應星,他見劉招孫如此上心,便對此人頗為好奇。

  京師這么多達官顯貴不去結交,偏偏要找一個無名之輩,而且為了尋找此人,不惜動用東方番子,萬一皇帝追究下來又有一場口水仗要打,也不知這劉總兵腦袋是不是給乾清宮的大理石磕壞了。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劉招孫悠悠念了句橫渠先生的名言,留下一臉茫然的康應乾,揚長而去。

  次日一大早,甕城戰兵還在跑操,北鎮撫司小旗官沈煉便跑來說,在西南城隍廟找到了宋應星。

  劉招孫大喜,連忙帶上金虞姬和康應乾兩人,跟著沈煉趕了過去。

  趕到南城城隍廟,遠遠望見一個身材清癯的讀書人正在進香,沈煉對劉招孫說,這便是宋應星。

  宋應星望著城隍殿正中供奉的開國大將徐達神像,面朝裊裊升起的香火,長長嘆了口氣,回頭走出了城隍殿。

  晨風輕輕拂過他斑白的雙鬢,三十歲不到的臉寫盡滄桑,面色越發顯得灰白,遠遠望去,像是從城隍廟壁畫里走下來的小鬼。

  他舉起一只手來,屈指計數著想。

  萬歷三十八年開始,一、二、三回,今年竟是第三回,竟沒有一個考官懂得他的文章。

  翰林院翰林們有眼無珠,皇上也看不懂自己的文章嗎?也是可憐。

  他這次寫的平遼之策,主張重開海運,由江浙吳淞運糧至遼海,不必走運河,策論還列舉了海運較之漕運十二點優勢,如減少官吏層層克扣,無需擔心運河動封堵,海運速也更快等…

  然而,還是沒人慧眼識珠。

  這是他和兄長第三次進京會試,三九年年苦讀,三次名落孫山。

  宋家為給兩位舉人籌集川資(路費),變賣了家里十二畝上田,已到山窮水盡地步,家中剩余的八十畝,皆為下田,想賣估計也沒人買。

  宋應星站在晨曦微光中,望著城隍殿內走動的信眾,不由想起宋家的《家典》。

  “族中子弟有器宇不凡,資稟聰慧而無力從師者,當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之膏火,培育得一兩個好人作將來楷模····”

  他從下便被認為是所謂氣宇不凡者,這些年來,族中不惜錢財,資助他和兄長入私塾,讀圣賢書,參與科考。

  他閉上眼睛,想象著回到奉新老家,何以顏面見家中老小。

  不過現在他也不需擔心這些事情,因為,他和兄長回江西的川資,已經沒有了。

  他這幾日下定決心賣字撰文,所以就到了城隍廟這里,看看這里有沒有寫字撰文的生意。

  他朝徐達將軍恭敬的焚香,磕頭,轉身剛走過山門,迎面走來個將官,身后還跟著好幾個人。

  宋應星知道北地武人蠻橫,他連忙閃開,從那武將側身過去。

  “先生可是江西仕子宋長庚?”

  宋應星有些詫異的望向這武將,奇怪他為何知道自己的表字,他與此人素不相識,看他身上的山文甲,知道不是普通將官,遲疑片刻,才拱手道:

  “正是在下,敢問將軍是?”

  “本官乃開原總兵,劉招孫。”

  宋應星望著眼前這個器宇軒昂的武將,這人頭上包著塊白布,他看了一會兒,才看出這便是前日午門獻俘的開原總兵。

  “劉總兵有何事指教,”

  劉招孫拱拱手道:

  “聽聞先生數歲便能作詩,有過目不忘之才,不在張太岳之下,后博覽群書,熟讀經史諸子,對火器、屯墾亦有研究,這都是些經世致用的大學問,可惜先生鄉試后卻三次不第,不知可愿來我遼東?平定遼事,為吾皇分憂!”

  劉招孫知道,像宋應星這樣的晚明雜家,就是把太多精力放在和科考無關的旁門左道上,才會屢次不第,科舉不順。

  這位宋應星可是比茅元儀更厲害的科學家,此人研究領域之廣泛,從哲學到建筑,從火器到農具,從醫學到軍事,都有不錯的成就。

  此刻,宋應星茫然無措站在原地,呆呆的望著眼前這個名動天下的年輕總兵和他身后站立的一眾親兵,聽他語氣不像是在開玩笑,這位落魄舉人猶豫了很久,才終于道:

  “在下只是舉人出身,連三甲進士都算不上,不入流的,如何能······”

  見宋應星還在猶豫,劉招孫上前拍拍他肩膀,笑道:

  “宋先生才學深厚,也有實干之才,本官聽幕僚茅元儀經常說起來,皇上與內閣都許諾本官便宜行事,”

  “等到了開原,吏部的任命文書便到了,參將府、兵備道、三萬衛署、遼海衛署、察院、安樂州、開原備御都司,各個衙門都有空缺,來了便就授官,你隨便選。”

  宋應星呆呆望向劉招孫,一時間無語。

  “劉總兵,茅元儀他現在如何了?”

  宋應星作為茅元儀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對這樣好友頗為關心,自從他去年隨楊鎬到了沈陽,便再無消息傳回,也讓宋應星覺得有些奇怪。

  “他很好,在開原造紅夷大炮,你可去看看,”

  劉招孫說罷,也向宋應星解釋什么是紅夷大炮,接著道:

  “聽聞先生愛讀橫渠先生文章,豈不知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生可愿隨本官一起去遼東,保境安民,守衛開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