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三國:開局召喚不良帥 > 第476章 科舉與選官
  隨后,袁天罡又給李燁講述了金國的三軍團將領。

  “金國中軍團,統軍主帥是金國宗室將領,完顏婁室,副將完顏壽、仆散安貞、韓常;

  南軍團負責針對我國的布防,主帥完顏銀術可同樣是宗室將領,副將兀顏光、山獅駝、阿里奇、寇鎮遠;

  東軍團陳兵高句麗邊疆,大將軍完顏阇母親自帶兵,麾下王伯龍、郭藥師、瓊妖納延為副。”

  “我記得,完顏阿骨打還有四個兒子吧。”

  “大王記錯了,完顏阿骨打可不止四個兒子,不過能力相對突出的,確實是四人,便是完顏宗干、完顏宗望、完顏宗輔、完顏宗弼,此四人均有才干。”

  “一兩個有才干是好事,但四個都有,就不是太好的事情了。”

  “沒錯,目前金國尚未立下太子,長子完顏宗干,乃是庶出,而次子完顏宗望,卻是金國王后嫡子,此二人之間,暗生齷齪,而老三和老四,也不是省油的燈,完顏宗弼雖未及弱冠,但深受完顏阿骨打的喜愛。”

  “庶長子和嫡子,國師,你說這是不是有點像我大魏宮中的局勢?”

  “臣不敢妄自揣測內宮之事。”袁天罡拱手說道。

  “罷了,現在大魏已經打不動了,中原混戰十余年,百姓疲敝,當輔以民生,不能再妄動刀兵,動則必勝。”

  “臣明白。”

  “退下吧,內外五國,皆需警惕,孤有生之年,定要掃平四夷。”

  “臣遵旨。”

  袁天罡離開王宮后,便去部署針對蜀國的事宜,按照目前的情況,只要操作得當,還是當以伐蜀為優先。

  畢竟張松的效率還是很高的,已經拉攏了法正、孟達,現在正在攻略李嚴。

  李嚴最初在荊州為官,后來周瑜奇襲荊州,打下了江陵,荊國滅國,而當時負責西線防守的李嚴,便入從投降了劉璋,憑借出色的能力和外來者的身份,獲得了劉璋的賞識,后來奉命駐守綿竹關。

  魏國已經占據了蜀國的北大門漢中,若是要攻打蜀國,主要有三條路可供選擇。

  其一,由漢中南下巴郡,再攻葭萌關;

  其二,從白水關強攻,再打通劍閣,攻綿竹關,破成都;

  其三,便是陰平小道,不過此路極為難走,得看運氣,運氣好了,可以直接神兵天將,直接出現在綿竹一帶。

  蜀國也是有人才的,黃權在北伐敗退后,便認清了當下的局勢,向劉璋建議收縮防守。

  劉璋在見識過魏國的強大后,為了保住自己土地主的位子,也同意讓黃權的收縮戰線策略。

  楊懷和高沛鎮守白水關;張任鎮守劍閣;嚴顏鎮守葭萌關;吳蘭鎮守永安;泠苞、孟達鎮守閬中;李嚴、鄧賢鎮守綿竹關,黃權坐鎮成都。

  目前事實上,魏國實力已經南下侵入了巴郡不少地盤,但是劉璋就像是縮頭烏龜一樣,嚴令各部堅守,不得出戰。

  嚴顏老成穩重,攻不足而守有余。

  魏國若是想要拿下巴蜀之地,難度還是不小的。

  李燁到了戰情室,看著里面擺放的益州沙盤。

  雖然張松和不良人之間交流不斷,益州的情報和兵力部署,基本上都泄露了,但那峰巒如聚的地形,才是攻下益州的最大障礙。

  歷史上劉備入川之戰,打了將近三年,他是什么情況?

  劉備的幾萬主力已經基本進入了益州內部,劉璋前期像個傻子一樣被劉備騙,給錢給糧,結果劉備不幫他打張魯,還在當地收買人心。

  葭萌關在劉備手上,白水關的楊懷和高沛被龐統用計騙來殺了。

  在這種優勢下,劉備打了三年,如果不是馬超投降,威懾劉璋,劉璋憑借成都固守,再打一年完全有可能。

  按照目前的情況,劉璋聽了黃權的計策,這樣大大增強了魏國攻克巴蜀的難度。

  “到底是先蜀,還是先梁呢?”

  對于滅蜀和滅梁的先后,李燁還是決定改日找群臣來商討一番。

  滅蜀的主要難度在山川之險,而滅梁的難度在于梁國后面的吳國。

  一旦李燁大軍包圍壽春,曹昂為了保護都城,只能從合肥調軍,而吳國必然會乘虛而入,攻打合肥。

  現在吳國的濡須防線已經讓李燁頭疼的了,再加一個合肥,那就更難受了。

  還是水師的問題。

  吳國目前現在就瞪大著眼睛盯著魏國,他們是不會讓魏國輕易獲得淮南之地的。

  沉下心思,還是得先去處理政務,目前天下格局趨于穩定,必須蓄積國力,一戰而滅一國。

  此時此刻,魏國的士子們,也是分外活躍。

  在魏國建立后,每年的正月,在鄴城都會舉辦民間的集會,被譽為神都聚會,這場集會是由各個家族的那些公子舉辦,用來提升名望的。

  雖然科舉制在魏國推行已經有些年了,成為了做官最廣泛的途徑,但是科舉在歷朝都不是做官的唯一途徑。

  在現在的魏國,譬如醫部,你讓那些醫學生去考科舉?科舉普遍的監考和考試,也不會出和醫學有關的,還不是得醫部的那些醫者去招弟子。

  再就是商部,科舉考的成績好,就能當好商人?還是說科舉會教你怎么當商人,或者能判斷出有沒有做商人的潛質?

  至少這兩部的招募官員方法,都不在科舉之列。

  科舉能選的,主要是一些行政、軍事、司法之類的人才,很多種類的人才和官員是沒法通過科舉獲得的。

  很簡單的例子,就拿縣級單位,科舉可以選出縣令、縣丞、縣尉、功曹,但一個縣不可能只有這幾個官吧,其他那些附屬官員的誕生就和科舉沒有關系了,由地方官員在當地招募,并上奏朝廷。

  總不能縣里面招個文書,還得科舉來選吧。

  最能彰顯人治而非絕對法治的,就是李燁任命諸葛亮擔任襄陽的太守,諸葛亮沒參加科舉,而且直接當到了太守級別。

  科舉不過是適應需求的工具而已,幫助君主獲得權力的工具,只不過在這過程中,給了寒門學子希望。

  而且這也是一個借口,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君主或者說利益集團手中,科舉又不像高考,還給你查分申訴之類的。

  哪怕你考上了,但是君主看你不順眼,就是不錄你,也是白瞎。

  宋代的大詞人柳永不就是這樣嗎,宋真宗對他不爽,他就一直考不上,等把真宗熬死了,仁宗上臺才考上。

  還有就是利益集團,唐朝李林甫主導科舉,錄取率為0,他來一句,野無遺賢,那些士子再不爽又能怎么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