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干宋 > 第三百四十章 李彥仙鞭打趙構(求月票!)
    …

    李存與自己手下一眾足智多謀又極具專業才能的文武百官以及一眾謀士反復推演了很久。

    最后,李存拍板決定,采取陳箍桶的提議,派一支不超過三百人的精英小隊潛入到興元府策反苗傅、劉正彥等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然后派人領導苗傅、劉正彥等人扣押趙構以及西宋的頭頭腦腦,令西宋群龍無首,同時再次派兵西進,一舉滅掉西宋。

    這個戰略戰策其實很冒險,尤其是被派到興元府的精英小隊,他們可以說是充滿了危險。

    像,他們能不能順利又及時地潛入到位于西宋腹地的興元府?

    像,他們順利又及時地潛入到興元府了之后,能不能順利又及時地招降到苗傅、劉正彥等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

    關鍵,招降了苗傅、劉正彥等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以后,能不能率領苗傅、劉正彥等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守住興元府城(也就是被趙構改名為“臨安城”西宋都城)?

    關鍵的關鍵,守住臨安城以后,能不能堅持到,乾軍打穿川陜地區。

    無疑,精英小隊的成員,有一個算一個,肯定都要擔負巨大的風險,甚至說他們此行是九死一生都不為過。

    陳箍桶第一個站出來,表示這個主意是他出的,他愿意帶隊潛入興元府。

    李存考慮,陳箍桶為人謹慎多謀,資歷、威望又都很高,更重要的是,陳箍桶遇事有決斷還果斷,是一個非常合適帶隊的人選。

    李存和陳箍桶已經形影不離地相處了這么多年,自然很了解陳箍桶,知道陳箍桶既然主動提出來了想走這一趟,那就說明陳箍桶真的想去給他的謀士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所以,李存并沒有矯情,直接就同意陳箍桶帶這個隊了。

    策反苗傅、劉正彥等沒腦子的參與兵變的宋軍將士,跟朱勝非等西宋小朝廷的文武百官斗智,主持臨安城的大局,陳箍桶肯定全都沒有問題。

    可這統兵打仗嘛?

    那就不是陳箍桶所擅長的了。

    專業的事還得專業的人干才行。

    所以,李存可以讓陳箍桶去主持興元府的事,但率領苗傅、劉正彥等陳箍桶招降的宋軍將士守住興元府,將興元府至少將臨安城變成一根釘子牢牢地釘在川陜地區的心臟,使西宋那數十萬甚至是上百萬人馬群龍無首,一直堅持到乾軍打穿川陜地區,這種事還得專業的武將來干,而且必須得是最擅守的大將才能干。

    李存手上有很多擅守的大將。

    像趙憨兒、張狗蛋、吳玠、趙立、陳遘、王稟、詹度等。

    哪怕只是目前在東京汴梁城的擅守的大將,也有很多,其中甚至不乏攻守兼備的大將。

    而且,李存一詢問誰愿意去興元府,立即就站出來了近百員將領請命。

    這其中就包括吳玠、趙立這兩員李存手下的絕對大將。

    為了能夠得到這個光榮而艱巨地任務,好多將領都表示,他們要是不能完成守住興元府的任務,愿意提頭來見李存。

    這其實就是一句屁話。

    如果守不住臨安城,那他們這些潛入興元府的人,要么死,要么降,哪有別的路可以走?

    所以,李存不會看他們現在所表的決心,李存要看得是,他們中誰擁有智勇雙全的能力和堅定不移的意志力。

    這樣一來,還能留在在李存眼里的,也就是李存認為能勝任這個任務的人,一共就只剩下五個。

    而這五個人當中,甚至都不包括岳飛、韓世忠、吳玠、趙憨兒等李存手上的頭部大將。

    這五個人分別是王稟、陳遘、詹度、趙立以及李彥仙,也就是兩宋時期主持了五大保衛戰的主將。

    歷史上。

    太原保衛戰中,城內糧食早已吃光,甚至弓弩皮甲和糠秕干草也全被吃光,盡管如此,在王稟的率領下,太原城中的軍民依然在糧斷、絕援,城中軍民已傷亡十之八九,而金兵不斷增援太原城,太原城仍然堅守九個月才被攻破。

    中山府保衛戰中,在金軍的重重圍困之下,中山府一直堅持到,糧食吃光后,守城宋軍出現人相食的情形。

    最后,陳遘及家中一十七人全都被叛將殺害,宋軍失去主將,才有人打開城門投降,金人終于占領了中山府!

    如果從陳遘接手算,中山府整整堅守了十七個月,如果從詹度時期就開始計算,則是堅守了兩年零兩個月。

    (另有資料稱堅守了三年)

    河間府保衛戰,比朝廷堅持的時間還長,連皇帝都投降了,他們都還沒投降。

    如果從陳遘當知府時算起,也堅守了十四個月。

    (另有資料稱堅守了兩年)

    陜州保衛戰中,金人為打通東西兩軍之間的聯系,多次圍攻陜州,均被李彥仙擊敗,后來金國第一名將完顏婁室與降將折可求率領十萬大軍再次圍攻陜州,把軍隊分為十軍,輪番攻城,戰況極為慘烈,用史書上的話來形容就是:“金人供力齊登,死傷者雖滿地,而不敢返顧”。

    后來,因為李彥仙遲遲等不到援軍,陜州城中出現了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絕境,金軍終于攻破陜州。

    即便如此,李彥仙仍率領殘余宋軍和城內百姓拼死巷戰。

    一般很少發怒的完顏婁室,被李彥仙逼得惱羞成怒,下令屠城。

    而李彥仙,全家被金人殺光,自己身負重傷,最后投黃河而死。

    陜州保衛戰,共計歷時長達一年半,共進行大小戰斗二百余次,給金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也為川陜宣撫處置使張浚集結近二十萬西軍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楚州保衛戰中,完顏昌率主力南下切斷楚州糧道,宋軍斷糧后,只能吃野草、水草和樹皮充饑,甚至出現了“易子相食”的慘狀。

    金軍加緊攻城,趙立在城墻指揮作戰,被飛炮(拋石機)擊頭部身亡。

    趙立殉國后,金軍竟然認為趙立是炸死,不敢趁機進攻,直到十幾天后,才攻入城內,楚州軍民仍就與金軍巷戰,但寡不敵眾,最終楚州淪陷。

    趙立率領的楚州軍民堅守了十三個月,殺傷金軍上萬人,甚至還促使完顏昌逐漸轉變為金國的主和派。

    如今,這五員極為擅守的大將全都在李存的手上,就是在東京汴梁城的,也有四位。

    而這四位中的三位也在請戰的行列當中——只有王稟并沒有請戰。

    在趙立、詹度和李彥仙三人當中,李存最先排除的是詹度。

     ; 詹度這個人有沒有能力?

    答桉是肯定的,他跟陳遘一樣,都是那種文武雙全的綜合性人才。

    可李存建立的政治體系的基礎之一就是文武分家,文人不許插手軍隊,武將不許參政。

    詹度出身于書香門第,趙宋王朝的官宦世家,祖父詹迥曾任禮部尚書、觀文殿學士,被封齊國公;父親詹文,為翰林院學士,開府儀同三司。

    這種出身的詹度,在文武當中只能選一樣的情況下,詹度肯定得選當文官了。

    其實——

    倒也不是說,文武分家這種事就是完全就不能變通的,陳遘不就文武都管嘛。

    不過,陳遘那里情況太特殊。

    首先,安南和定南兩路真得太遠了,遠到大乾王朝真有些鞭長莫及。

    其次,當時一窮二白的李存,實在沒有那么多人才,又著急回去火中取栗,只能將安南和定南盡數交給陳遘管理。

    關鍵,陳遘為大乾王朝坐鎮了南方邊疆七年,不僅事事都沒讓李存操過心,還事事都聽李存的調遣、李存的指示。

    這種情況下,李存實在是沒理由逼陳遘也在文武當中選一邊。

    而現在,形勢既沒有到李存必須讓詹度橫跨文武的地步,李存的手上又人才濟濟,實在沒必要再搞出來第二個陳遘。

    更重要的是,詹度在戰場上的表現確實不錯,但說到底,他其實并沒有像陳遘、王稟、趙立、李彥仙那樣,打到絕糧、絕援,甚至都打到了吃人的地步,都絕不投降,因此,詹度到底能不能像另外四人那樣抗壓,李存也沒有十分的把握。

    所以李存最中意的還是趙立和李彥仙。

    最后,李存在趙立和李彥仙中二選一,選了李彥仙。

    這倒不是說趙立比李彥仙差,而是李存不想讓自己手下的某一員大將風頭太盛。

    如果一員大將的風頭太盛,那么不論是對他自己,還是對朝廷,其實都不是一件好事。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趙立這些年立得大功已經不少了,而且趙立還是李存的同鄉。

    這種情況下,李存要是不讓趙立停一停、緩一緩,那也許就會害了趙立。

    這就像當初李存雪藏岳飛一樣,是對趙立的一種保護。

    還有就是,李存也得給那些靠譜的新人一些出頭的機會。

    不然,這也不是什么好事。

    再有就是,趙構君臣用“莫須有”搞過劉锜和李彥仙。

    在這個前提下,西宋要是亡于劉锜和李彥仙之手,再結合苗劉兵變也是趙構作出來的,世人就會說,趙宋王朝該亡,李存是以有道伐無道,這會使得李存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也會讓川陜地區的人更容易接受李存對他們的統治,關鍵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瓦解西宋軍隊的意志。

    你想想看。

    劉锜和李彥仙曾經也是西宋的軍人,而且是為西宋立下過再造大功的軍人。

    結果趙構君臣怎么對劉锜和李彥仙?

    不僅有功不賞,還為了跟大乾王朝求和而栽贓陷害劉锜和李彥仙,甚至還對劉锜和李彥仙進行嚴刑拷打,想要屈打成招,結果差點沒將劉锜和李彥仙給活活打死。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劉锜和李彥仙的遭遇,怎么會不讓西宋的軍人心寒,甚至是反叛。

    所以,劉锜和李彥仙本身就是對付西宋的兩個大殺器。

    對于李存讓李彥仙主持興元城的軍事和防務工作,不少人都站出來表示反對。

    都不用問這些人為什么反對,李存也知道,這些人反對李彥仙主持興元城的軍事和防務工作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放心李彥仙。

    是。

    李彥仙在投降過來的這段時間,表現得不錯。

    可李彥仙這所謂的表現不錯,只是在打金人和打西夏人的時候,最多也就是順手剿滅了一些親宋武裝,從始至終,李彥仙都沒有真正對上過宋軍。

    這誰敢保證,李彥仙在對上宋軍,尤其是對上宋軍當中的那些他曾經的戰友時,真的能舉得起屠刀,會不會打著打著就放水?就像歷史上關羽守華容道。

    李存沒讓這些反對的人將他們必定會傷害到李彥仙的話給說出來,隨即就直接任命劉锜為川陜宣撫使、伐宋軍都統制,讓劉锜成為伐宋的總指揮。

    見李存不僅讓李彥仙去主持興元城的軍事和防務工作,還讓跟李彥仙情況差不多的劉锜擔任伐宋的總指揮。

    不少覺得這是大乾王朝千載難逢完成大一統的機會萬萬不能有任何差錯的人,紛紛出列勸李存:

    “陛下,茲事體大,在人事任命上,請三思而后行!”

    “臣舉薦趙都統前往興元府,吳都統擔任川陜宣撫使!”

    “主帥任命一事,并不急于一時,不如我等先議旁事?”

    “……”

    李存理解自己手下的這群文武大臣對劉锜和李彥仙的不信任。

    先不說劉锜和李彥仙才投效大乾王朝不久的身份。

    只說,除了李存以外,別人根本就不知道劉锜是可以跟岳飛、韓世忠、吳玠相提并論的統兵大將,也不知道李彥仙在歷史上打敗過金國第一名將完顏婁室,打出來了輝煌的陜州保衛戰。

    所以,他們不放心李存將這么重的擔子交給劉锜和李彥仙,很正常。

    可理解歸理解,但李存卻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已經做出的決定。

    這不是因為李存自負,而是因為李存對劉锜和李彥仙有信心,同時李存也堅信用劉锜和李彥仙給西宋最后一擊是最好的選擇。

    除此之外,李存也未嘗沒有徹徹底底的收服劉锜和李彥仙這兩員潛力無限的大將的心思。

    所以,耐心的聽完所有大臣的建議過后,李存仍就說道:“好了,此事愛卿們就不要再議了,朕心已決,議下一話題罷。”

    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全都知道,李存輕易不獨裁,可一旦李存獨裁了,那就是不容置疑的。

    不少將領都羨慕甚至是嫉妒的看著劉锜和李彥仙,不知道他們何德何能,能讓李存對他們如此青眼有加,甚至愿意在他們身上賭上大乾王朝的大一統……

    ……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