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干宋 > 西軍
    …

    公元十至十三世紀,是中國北部和西部少數民族再度崛起的時期。

    北方的契丹,利用唐王朝的衰亡以及五代十國的戰亂,于后梁貞明二年在潢河流域建立了遼國,并在趙宋王朝建立之前,就已經將其南疆拓展到了后世山西北部和河北中部一帶。

    趙宋王朝建立以后,宋遼之間展開了長期的戰爭。

    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圣宗統和二十二年,戰得精疲力盡的宋遼雙方在澶州訂立了“澶淵之盟”,宋朝每年給遼朝絹銀合計三十萬匹兩(仁宗時增加到五十萬匹兩),每年定期繳納,中止了長達四十余年的戰爭。

    但是,崛起于西北地區的黨項夏州政權首領李元昊又于宋仁宗寶元元年正式稱帝,建立了西夏王朝,并與趙宋王朝激烈交戰。

    西夏的國土面積盡管不及趙宋的五分之一,然而卻在宋夏戰爭中三次大敗宋軍,迫使趙宋王朝承認了它的存在。

    宋仁宗慶歷四年,宋夏雙方議和停戰,宋朝答應每年給西夏,白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兩萬貫,茶兩萬斤。

    從此,在中國境內形成了宋、遼、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澶淵之盟”維系了宋遼的長期和平,但宋夏的議和,卻只保持了二十余年。

    宋神宗熙寧三年,夏惠宗天賜禮盛國慶元年,宋夏之間又起戰端,將雙方重新卷入長期戰爭的旋渦。

    為了抵御西夏的進攻,趙宋在西北地區設置了六個類似后世軍區的機構——經略安撫司(簡稱“帥司”)。

    永興軍路經略安撫司的最高長官帶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永興軍的頭銜,領京兆河中二府、陜同華耀邠解虢七州及清平一軍——其防區面積大致相當于后世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陜西南部的部分地區以及關中地區。

    鄜延路經略安撫司的最高長官帶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延安府的頭銜,領延安一府、哪丹坊三州、保安綏德二軍——其防區面積大致相當于后世的陜北地區。

    環慶路經略安撫司的最高長官帶環慶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慶陽府的頭銜,領慶陽一府、環寧醴三州、定邊一軍——其防區面積大致相當于后世的甘肅東部地區。

    秦鳳路經略安撫司的最高長官帶秦鳳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秦州的頭銜,領鳳翔一府、秦隴階成鳳五州——其防區面積大致相當于后世的陜西西部及甘肅南部地區。

    涇原路經略安撫司的最高長官帶涇原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渭州的頭銜,領渭涇原西安會五州、德順鎮戎懷德三軍——其防區面積大致相當于后世的寧夏南部及與其相連的甘肅部分地區。

    熙河路經略安撫司的最高長官帶熙河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熙州的頭銜,領熙河蘭廓四州——其防區面積大致相當干后世的甘肅西部以及青海東部的地區。

    在趙宋王朝的軍隊中,這六個經略安撫司所統轄的部隊被統稱為“西軍”。

    說起趙宋,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懦弱無能,委屈求和,特別是宋軍對外戰爭鮮有勝利,不僅屢次敗于遼國,被迫簽訂《澶淵之盟》,對于 ,對于對西夏這個小國也處于下風,可謂窩囊之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宋軍都如此與勇敢善戰不沾邊。

    西軍就是一支戰斗力很強的精銳軍隊,良將輩出,如狄青、種世衡、折克行、王韶、章楶、種諤、王厚、種師道等。

    西軍不僅為趙宋王朝拓邊河湟,打通隴右,恢復絲綢之路,開疆三千多里,擊破敵軍上百萬,還幾乎滅亡西夏。

    這里得公平說一句,要不是歷史上爆發了方臘起義和趙佶想要收復燕云十六州,已經奪取了橫山的趙宋,很可能會滅掉西夏,而完成這一壯舉的,正是童貫和他所率領的西軍。

    事實上,要不是幾年前,耶律延禧從中和稀泥,硬逼著趙宋退兵,并與西夏和談,童貫和西軍很可能就已經滅掉西夏了。

    趙宋王朝其實是有四支禁軍,即:京畿禁軍,河北禁軍,西北禁軍(西軍),以及江南禁軍。

    按照趙宋王朝最初的設想,不論是人數,還是戰力上,西軍都應該弱于京畿禁軍和河北禁軍,只是稍強于江南禁軍。

    可隨著發展,西軍只是在人數上弱于京畿禁軍和河北禁軍,甚至弱于江南禁軍,但是若論戰斗力,西軍當之無愧是宋軍中最強的存在。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西軍與其他宋軍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西軍實行的軍制不是將兵法和更戍法,而是破例允許將領長期統領一支軍隊,允許一支軍隊長期駐扎在一個地區,不需要定期調防到其他地方和駐守京師。

    這樣一來,西軍的將領和士兵之間互相非常了解,對當地風土人情和地理交通十分熟悉,執行力和將領的威望很高,歸屬感很強,軍隊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從而能保持較強的戰斗力。

    西軍的將領可以世代相承,與“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其他宋軍截然不同,由此也慢慢形成了幾大世代領兵的著名家族,如折家軍、楊家軍、種家軍以及后來的劉家軍。

    第二個,西軍的兵源雖然來源于全國各地,但是以陜西、關中本地的青壯為主組成,越到后期關陜比例越大,他們粗獷彪悍,吃苦耐勞,很多人是同縣同鄉,甚至是同族同村,他們的社會關系密切牢固,戰斗非常勇敢、頑強,不怕犧牲。

    對于西軍將士來說,抗擊西夏就是保衛家鄉,因而參軍打仗的積極性和熱情很高,加上名將輩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而獎賞往往非常豐厚,故而西軍常常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里,做大迂回穿插機動作戰,頗有漢唐盛世雄風!

    第三個,西軍及其所處關陜尚武成風,很多家庭數代都在西軍終身服役,全部的身家性命和財產都在西軍軍營,父亡子繼,生生不息,很多男子活不過三十歲,如楊家將十二寡婦征西描述的那樣,西軍中一堆年輕的寡婦聚集而居隨處可見,相依為命,互相照顧。

    需要說明的是,西軍來源較多,不全是漢人將士,也有很多吐蕃和羌族士兵,還有當地廂兵、鄉兵、獵戶等,是一種軍事聯防機制,但是戰斗力核心是關陜青壯組成的西軍。

    至于最后一個原因,西軍這些年一直南征北戰,他們的戰斗經驗極其豐富,遠非二百年不聞戰斗的江南禁軍可以相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