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太子何故造反! > 第343章 讓倭國大名簽條約,北伐籌款成功
  “怎么就打不過?!”

  “他的船再大,炮再多,就不能等他登岸再打嗎?!”

  “我島津家好歹也是九州霸主!豈能畏他唐人!”

  島津光久很是惱怒地看了島津慶久一眼,而大聲訓斥道。

  因為昔日大唐在白川口讓倭國輸得很慘,所以一直以來,倭寇都喜歡以唐人稱呼漢人,把滅中國稱為入唐。

  島津慶久這里則在島津光久說后回道:“這或許是現在唯一的辦法。”

  島津光久則已覺得島津慶久已經先嚇破了膽,而也就決定自己親自率大軍準備迎戰明軍。

  而島津光久倒也很好的繼承了他島津家族打仗喜歡釣野伏的傳統。

  所以,島津光久在親自率領五萬大軍來到薩摩城外迎戰鄭成功所率的明軍時,故意先只在離渡口處不遠的關隘布置少量精兵,而準備在明軍進攻這些精兵時,這些精兵就佯敗而逃入伏擊圈,最后被他的大軍伏擊。

  但倭國的軍事歷史畢竟不如中華的軍事歷史長,所以他的釣野伏應付倭國那些沒有讀多少中國軍事典籍的大名還行,可用來對付鄭成功這種從小就讀了許多兵家書籍知道史上大戰的儒將,則未必太小瞧了鄭成功。

  何況,要知道,鄭成功最擅長的就是登島作戰。

  相反在大型陸戰方面,他才不擅長。

  歷史上,他收復臺灣就打得很好,而攻略南京就因為在大型陸戰方面指揮能力方面還不夠也就功虧一簣。

  所以,鄭成功一看見這渡口處通向薩摩城的關隘只有少部分倭兵,就猜到了島津要釣野伏,而沒有選擇攻打這些倭兵,而是在原地擄掠當地倭人搭建營寨,挖掘壕溝。

  島津光久見釣野伏不成功,只得揮師主動向明軍發起進攻。

  結果,鄭成功反而給他來了個聲東擊西,在他的主力攻打明軍營寨時,鄭成功就親自率兵抄了近路,去了薩摩城,圍住了薩摩城,卻是圍而不攻。

  但島津光久還是嚇得忙帶主力撤了回來,卻在撤回途中遭遇到了鄭成功部的伏擊,被鄭成功釣了個野伏。

  島津光久損失慘重,連夜與島津慶久等撤回了薩摩城。

  但島津光久因為主力損失慘重,也不敢在薩摩城久待,而是下令讓島津慶久負責薩摩城的防務,自己則逃去了新城。

  鄭成功倒是沒有攻打薩摩城,而是派人與島津慶久接觸,讓他帶信給島津光久,他要代表天子與島津光久談判。

  按照朱慈烺的意思,如今的倭國已經一統,故島津薩摩藩雖然好滅,但德川幕府目前還不好惹,畢竟眼下大明還未一統,能夠投送來倭國的兵員數量有限,所以一時還不具備和德川幕府對抗的實力。

  所以,朱慈烺也就沒打算讓鄭成功直接滅了薩摩藩,而是只以談判的方式撈取經濟利益為目的。

  島津光久聞知明軍沒有要消滅他的意思,倒是松了一口氣。

  “第一、為擅自入侵皇明藩屬琉球賠所有藏庫金銀作為贖罪銀。”

  “第二、割鹿兒島長野町為皇明朝廷領地,并租界新城,以作駐軍保護商路與貿易之用。”

  “第三、永遠開放薩摩藩諸城與大明通商。”

  “第四、大明子民在薩摩藩僑居時所犯之事只能由大明租界的官府處置,薩摩藩無權處置。”

  “第五、向韃清宣戰,出具檄文,以表支持皇明恢復中華之決心,且承諾薩摩藩的一切兵馬會積極接受大明皇帝陛下的旨令而出征韃清。”

  鄭成功在向島津光久的代表島津慶久提出自己大明的條件后,島津慶久當場就黑了臉,不由得道:“這簡直是在就欺辱我薩摩藩!”

  “同意!”

  但島津光久在從島津慶久這里知道此事后卻想也沒想的說了這么一句。

  島津慶久聽后不由得激動道:“家督,這萬不能答應啊,這簡直就是讓我們任他們驅使,關鍵還要得罪北邊強大的清國!”

  “只要不是讓我退位,不是要滅我島津,我管那么多作甚。”

  “無非明年多征一點稅而已,無非苦一苦普通倭民!”

  島津光久說后又道:“唯一麻煩的是通商,幕府是不準我們私自通商的,為的是怕影響他幕府在長崎的利益,但這個倒也無妨,若幕府到時候找我們麻煩,我們就找明國訴苦,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此事,正好他們不是要在我們這里駐兵駐官嘛!”

  島津慶久不由得道:“但是,我大和從來只有奪別國之利的道理,沒有被奪利的道理啊!”

  “叫你答應就得答應!”

  “到底你是家督還是我家督?!”

  島津光久叱聲問著島津慶久。

  島津慶久只得躬身:“嗨!”

  于是,薩摩藩便與鄭成功簽訂了《皇明與薩摩藩條約》,且打開藏庫,讓明軍自己去搬金銀。

  這些年來,島津光久積極整頓內政,發展生產,倒也積蓄了不少財貨。

  所以,明軍也就一次性的從薩摩藩這里抄到了三百多萬兩白銀和一百多萬兩黃金。

  而鄭成功在條約簽訂且得到這批金銀后就先回了國,只在鹿島長野和新城留駐了少部分水師兵力。

  鄭成功一回國,朱慈烺就知道了此事。

  朱慈烺對此很高興,且下旨將這筆金銀存入新設的內藏庫,作為北伐專款使用。

  大明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積攢北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而這里面,最根本的還是財力。

  因為大明南方其實也不缺人,只是大量的漢人是無地游民,而無地游民即所謂流民有個缺點就是不好組織與動員,所以所謂北伐累民,主要累的是自耕農,而影響農業生產。

  因為只有自耕農才好被官府組織起來參與運糧,也可以說是好抓起來好控制起來服役做事,而無地游民很多連戶籍都沒有,住址也不確定,所以根本無法組織。

  但若錢多就可以利用這些無地游民承擔運輸工作,因為只要發銀子,這些無地游民自會踴躍參加,不用官府去抓。

  物力也是一樣,只要朝廷有錢,就不愁沒有買不到的東西,哪怕是建奴老家的人參,也能有貪利的商人為大明走私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