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二十九章方孝孺的應對之策
  第一百二十九章方孝孺應對之策

  方孝孺此刻也端坐在上手中間的位置,這個位置就在太子位置一側。

  齊德坐在方孝孺身側,說道:“學士,蒸汽機這東西,你了解嗎?”

  方孝孺說道:“自然了解。可謂新學之圣物,可代替人畜之力,是何夕生產力理論之明證。陛下如此大張旗鼓地讓群臣觀摩,不就是向天下人昭示新學之能,我等舊學之不能嗎?”

  齊德憂心忡忡地說道:“那學士,難道沒有應對之策嗎?”

  對于很多人來說,新法與舊法,還糾結于很多表面的東西,比如宗法,親親,天命,禮法,等等。但是如方孝孺這等大儒,早就明白何夕的心思,就好像何夕也明白方孝孺等人的心思一樣。

  在這種層面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戰略誤判。

  大家都知道對方要做什么?唯一不明白的,大概是對手要怎么做啊。

  方孝孺對何夕學說的理解,甚至超過了很多何夕的學生。所以才總結很到位,何夕所作所為,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發展生產力。其他的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來。

  而齊德很明白這一點。

  之前,什么蒸汽機,可以代替人工作的機械。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天方夜譚。但是而今何夕真正造出來了,給人帶來的思想震動,是難以言喻的。

  中國人骨子里都是很現實的。

  一件事情,不管怎么說得天花亂墜。都是虛的。但是一旦變得有用。很多人都會主動地參與其中。

  而今蒸汽機帶來的用處,只要不是下愚之人,就能明白。

  甚至,在蒸汽機演示之前,很多人都判斷出來,這一次演示根本沒有問題,也不可能有問題。問題在之后。甚至齊德擔心,今日之后,很多士大夫也會倒戈的。

  方孝孺說道:“無妨,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不過齊兄,你覺得我等圣學,是不是需要修訂一二了。”

  齊德見方孝孺如此,心中也平靜下來。畢竟方孝孺這十年來輔佐太子,已經成為太子派系的中堅力量。甚至在太子派系之中,可以說是尾大不掉之態。

  對下屬自然有一番威信。

  方孝孺說沒有問題,那么應該沒有問題。齊德思考方孝孺的問題,沉思片刻,說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孔孟之道,入漢威為公羊,分古文今文之爭。入唐宋有道學之論,而今前宋劫灰之余,蒙古不著文章。我等應該收拾先賢文章,更立新說。以彰后世。”

  方孝孺說道:“不錯,當繼往開來,承圣續絕,當道學之脈,發當世之聲。此事,非我一人能為之。齊兄,也要多多相助才是。”

  齊泰苦笑說道:“我學識淺薄,恐怕幫不上忙。”

  方孝孺說道:“無妨,聚集志同道合之輩,終究要有所成就的。”

  這就是何夕帶來的影響。

  元末明初的學術思潮,總體上來說,是理學復興之余,實用之學也是很多士大夫秉持的,這些人最典型的就是劉伯溫。劉基,姚廣孝,還有輔佐各諸侯爭霸天下的謀臣,乃至于羅貫中等人。那一個是理學中人。

  但是在明末之后,這種思潮卻沉寂了。

  其中,據說最后一個有影響力的著作的,乃是姚廣孝在永樂中寫的一篇筆記,非議理學。但是已經成為孤篇。即便是永樂大帝,為了自己正統地位,大力發展推崇儒學,編了很多書,如四書五經大全,等等。將理學真正確定為官學,并將學說歸為一,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學在官府。三楊為朝廷輔臣,同樣也成為天下學問宗師這種特殊情況。

  但是在何夕刺激之下,方孝孺很明顯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陳舊的理學,已經不能適應何夕新學的攻勢。

  任何一個學說,都要解釋現實。

  何夕之前的學說,還不是現實。f方孝孺是可以無視的。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蒸汽機已經成為現實了。何夕在北京做的很多事情,讓人眼花繚亂。但是本質上是什么?

  本質上是何夕拿了朝天七八百萬兩的銀子,而辦成了要一兩千萬兩才能辦成的事情。

  方孝孺已經不能無視這些了。

  何夕帶來的這個問題,方孝孺必須在儒學框架之中進行解釋。

  如果方孝孺是一般腐儒,自然抱殘守缺,不肯有任何改變,但問題是,宋濂看重方孝孺,不是沒有原因的,方孝孺在學術上,對宋濂的很多學說都不贊同。有很多創新。

  方孝孺被天下人稱作讀書種子,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方孝孺必須創造一套能將何夕的生產力理論,科學理論容納進去的儒學框架。這其實有后世很多人想要創造的新儒學差不多了。甚至可以說,與何夕一直在做的事情,有殊途同歸之妙。

  畢竟,何夕在儒學上的造詣,給方孝孺提鞋都不配。所以,何夕搞出來的東西,在方孝孺看來,根本就是死搬硬套,亂七八糟,簡直不能用漏洞百出來形容了。

  當然了,方孝孺這樣做的目的,與何夕截然不同。

  這是在爭奪最高解釋權,從而掌握變法的主動權,如果一定要變法的話,不能在何夕的主持下進行。

  這也是,方孝孺面對何夕步步緊逼之下,不得已而為之。他之所以對齊德說,就是因為,天下之間,腐儒才是最多的。能理解方孝孺心思的人才是少數的。

  方孝孺才要一個個選擇自己看中的人,形成一個小團體之后,再對其他人說。

  何夕作為一個派系之首,面對吃自己飯,還想砸自己鍋的勛貴們,要一邊收拾一邊拉攏。而方孝孺也是同樣的問題。對于大多少士大夫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恢復到之前。

  這個之前,不僅僅是洪武年間,而是更早,也就是元代。

  畢竟元代對地方勢力的縱容,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朱元璋說元以寬亡。但是對于很多士大夫,地方大儒來說,這就是他們最渴望的。但是方孝孺卻已經敏銳地發現。不管他想與不想,歷史的車輪已經轉動,想要回到之前,已經不可能了。

  作為一個政治家,既要拉攏人心,但又不能讓自己為下面人所裹脅,這就很考驗每一個人的能力的。太子,方孝孺,何夕等很多人,都面對這樣的問題。

  當然了,這個問題在朱元璋在這里,卻根本不存在。

  當一個人強大到一定程度,這些東西,都可以無視了。

  隨著,幾聲靜鞭作響。整個場地瞬間安靜下來了。

  朱元璋與太子在很多人才簇擁之下,緩緩地進入會場,所有人都齊身,行禮道:“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朱元璋除卻多了幾根白發之外,并沒有看出別的什么。但是太子明顯的虛弱消瘦了幾分。只是雙眼炯炯有神,看上去精神頭很好,但是細細看來,卻有一些外強中干之態。

  不知道,而今他的精神頭,是不是一場虛火。

  朱元璋一擺手,讓下面人起來,他徑直坐在自己的龍椅上,而太子就在朱元璋身后,落后一個身位。也安身落座。

  朱元璋與太子好久沒有怎么說話了。

  父子之間,也沒有多少交流。

  此刻朱元璋看太子身體,有些心疼,說道:“你身子骨不好,今天就不用來了。好好養身體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太子輕輕咳嗽兩聲,說道:“如此大事,定然名垂青史,孩兒有怎么能夠缺席啊。”

  朱元璋說道:“那好,看過這個蒸汽機,你我父子兩人,也要談談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