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八章燕王與太子
  第八十八章燕王與太子

  何夕聽燕王如此說,頓時有一些迷茫?

  何夕答應什么了?

  什么也沒有答應,但是到了燕王這里,怎么變成了只要燕王搞定南京那邊,他這里就一定辦好。

  拜托,很多現實問題,不是何夕主觀上想解決就能解決的。

  燕王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他此刻想要做的,就是逼定何夕。燕王其實知道,到南京得到朱元璋的承諾,其實并不是太困難的。但是朱元璋的命令,也要有人執行才行。

  這個執行的人是誰?就不必說了。

  自然是何夕。

  所以何夕的承諾,尤其重要了。

  何夕想說什么?被燕王打斷了,說道:“何弟,我今后子孫后世之福祉,都靠你這個姑父了,此事,你一定要幫幫嗎?”

  何夕嘆息一聲,他明白了燕王的用意,但是何夕對燕王,還是對其他人不一樣的。畢竟,這是燕王,這是永樂大帝,何夕在大明時間越長,改變的東西越多,對于未來何夕也看不清楚了。

  不過,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對于有些人來說,即便局面改變,也不能改變他的光芒?

  燕王就是這樣的人?

  朱元璋虎毒不食子,他只能要沒有殺燕王的想法,作為皇族之中的將帥之才,在未來一定有自己的位置,即便不是皇帝,也是舉足輕重的。

  何夕也不是想得罪燕王的。燕王都說到這份上了,何夕只能說道:“我只能說盡量,你想要的東西,在北京城工程之后,排名第二位,只要不耽擱北京城工程,其他的優先提供給你,不過,這需要陛下的命令。”

  燕王說道:“放心,這一件事情交給我了。”

  ------

  燕王做事,雷厲風行。

  這里得到了何夕的承諾,第二天就縱馬南下,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南京,每日行程都超過了一百五十里。跟隨燕王的侍衛,都累得夠嗆。唯獨燕王本人,依舊神采奕奕,不見任何疲憊之色。

  這或許是自古能成大事之人都有的品質。

  有著超乎尋常人的精力,尋常人起了大早都很難,但是這種即便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完成尋常人看來,近乎自虐的工作量,朱元璋如此,朱棣也是如此。

  燕王回京,自然有盛大的歡迎儀式。

  在燕王回京當時,沐浴更衣之后,朱元璋就召見了燕王。

  朱元璋細細詢問燕王征戰的細節,聽完之后,有幾分感嘆。

  朱元璋雖然多年沒有領兵了,但沒有人敢忽略朱元璋領兵打仗的能力,在朱元璋的詢問之下,燕王這一行的很多細節,都事無巨細地出現在朱元璋的眼中。

  朱元璋看燕王的心思很復雜的。

  朱元璋起兵以來,親族凋零,但是即便如此,朱元璋對親族使用也很重的,南昌王朱文正,李文忠,都是朱元璋看重的大將,而這兩位固然是有能力,但是如果不是朱元璋的親族,也很難有當時的位置。

  自己的兒子之中,宗室將領之中,又出現一位大將之才,朱元璋本應該高興的。

  但是一想到靖難,一想到太子。一想到已經內部分裂,也必然內部分裂的朱氏皇族,朱元璋只能悠悠一嘆。心中浮現一句話,“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肖。”他倒是有一個賢妻,但是這兒子,就有些不像他了。

  如此一來,如何安置燕王,就是朱元璋內心之中的難題了。

  殺了,朱元璋自然不會的。之前的燕王在能力上,是比不上歷史上的永樂大帝的。但是而今朱元璋看來,燕王已經有七成歷史上的能力,看似不錯。但是朱元璋從來不看不上歷史燕王的手段。

  處理不了江南士紳離心的問題,居然想遷都。這是逃避問題,開啟了大明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分離的問題,并影響深遠。倒不是說朱元璋反對遷都,畢竟,朱元璋也覺得南京不太好。但是遷都從來不是簡單的遷都問題,你遷都也要將屁股擦干凈啊。

  更讓朱元璋看不上的,就是燕王的歷史功績,也就是五次掃北了。在朱元璋看來,這不是皇帝該做的事情,是將來該做的。什么?你說,下面沒有合適的將領?天下豈能沒有大將之才,不過是你這個皇帝沒有找到而已,這就是大問題了。

  只是,此刻的朱元璋有一些猶豫了。

  燕王千不好萬不好,有一點好。有帝王心性,將大明江山交付給燕王手中,不用擔心,江山不穩。而太子就不一樣了。

  太子心慈手軟之余,還過于謹慎,責備求全。

  如果未來的風暴,出乎預料之外,太子沒有辦法,到時候太子一定會想辦法妥協求全的。但是燕王會怎么樣?他會掀桌子,爾等自己選,是要誅十族,還是誅九族?這是一個自選套餐。什么不想選,燕王會讓他們選的。不殺個人頭滾滾,不會收場的。

  但是這都不是朱元璋想要的。

  太子妥協了,何夕想要的變法路徑,是不可能繼續下去的。甚至太子不妥協,都未必能走下去了。朱元璋太明白勛貴們是什么心思了?其實勛貴們看似強大,其實薄弱之極。因為勛貴們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他們隨波逐流,甚至,不用等到將來,現在很多勛貴家族對自己的教育都很上心。

  這種上心是對的。畢竟中國自古以來對子女教育都很上心。只是他們請人教授子弟的,不是武學兵法,而是四書五經,其中以李文忠為最。李景隆打仗不行,但是文壇的名聲不小。

  李文忠不是特例。

  也就是說,勛貴與士大夫的合流,比朱元璋預料的快。勛貴們現在站在何夕這邊,其實并不牢靠。

  畢竟何夕的很多事情,也損傷了勛貴的利益。

  而燕王,缺乏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能力。別的不說,看他殺方孝孺就能看出來,姚廣孝千叮嚀萬囑咐,殺誰都行,不能殺方孝孺,天下讀書人種子。結果,方孝孺還是死了。

  方孝孺之死,讓士大夫與大明皇室之間埋下一個很深的刺,這一根刺讓后來的大明皇帝,寧可用太監,也不用士大夫。而士大夫們以反對大明皇室為榮。

  大明很多問題,其實都能歸納到永樂時代。

  當然了,朱元璋也知道,很多事情不能都怪朱棣,他朱元璋也留下很多問題。但是,變法這一件事情,偏偏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朱棣未必有處理這樣事情的能力。

  朱元璋還是想試探一下朱棣,看看朱棣到底有多少長進,能否托付大任。

  朱元璋說道:“你來之前,見了何夕?”

  燕王說道:“兒臣是見過何夕。”

  朱元璋說道:“都說了什么?”

  燕王將與何夕說的事情,全部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你準備就藩了,說說你的計劃吧。”

  燕王說道:“是。臣在長春很長時間,知道以而今遼東人力物力,支撐長春都司,就已經難能可貴了。至于更遠的嫩河流域,是根本不可能的。臣以為,嫩河流域,正符合大明藩王的就藩標準。而今有蒙古百姓數十萬,兒臣愿意就藩,統領百姓,沿著嫩河開荒,放牧,三年之內,令百姓安居樂業。為大明守邊,瓦刺東進,燕國首當其沖,必令他的不可南下漠南,長春。”

  朱元璋說道:“說起瓦刺,瓦刺使臣已經通過,河套進入山西,大抵一個月之后,就要到南京了。你對瓦刺有什么想法?”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