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章雄文一出
  第六十章雄文一出

  何夕與藍玉的聯名奏疏緊跟著在高麗大捷的消息,飛到了南京。

  這些奏疏進入大內地同時。有一份副本也到了官報編輯處。

  幾年下來,當年地明鑒堂前三甲,各有去處。練子寧成為朱棣的首席謀士。并在北平城外,主持大規模青貯試點,正準備推廣青貯技術。很多人有一個誤區。似乎青貯技術只能用在草原上,不能用在農耕區,其實不然。

  其實遼東,北平,甘肅這些宜耕宜牧地地方。才是真正養馬地好地方。

  只是百姓太多。牧場奪人口糧。

  大明對戰馬,對牛,驢,騾子這種畜力地要求,簡直是無窮無盡的。在農業社會還不能利用化石能源之前,畜力與水力就是人類利用最大的力量。所以整個社會大牲口的數量。幾乎可以等同與后世國家擁有車床的數量。可以略等于國家實力。

  練子寧的辦法,降低養馬成本。自然哄傳天下。成為鼎鼎大名的人物。

  而黃子澄更不用說了,可以用官運亨通來說。

  而丁顯?

  而今已經成為官報的主編了。

  僅僅是主編。除此之外,就沒有任何加銜了。

  要知道,官報是秘書監管理的。丁顯可以加一個秘書監的官職。比如秘書郎。或者掛一個翰林院的官職。哪怕掛一個內閣的官職,比如中書舍人,也行。

  因為這些官職代表了清貴。

  而丁顯什么也沒有。

  丁顯是有才華,在寫文章上,整個報社之中,都是出類拔萃。這才一步步到了主編這個位置上。

  但是被朱元璋否定的人。誰敢給予肯定。于是,他而今還是一個白身。

  因為官報是一個新鮮事物。在主持官報的所有人,本身并沒有官職。他們的官職都是掛在其他地方的。主持官報的人,都是以某某官,主持官報,官報主編本身并不是一個官職。

  這也是何夕的一個建議。何夕承認,官報的主持者如果不是官員,是不可能的。畢竟,這代表官府喉舌。但是官報整體上都是官員。將報紙辦成衙門。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當然了,這是何夕當時的意見。何夕常年不在南京,官報的發展自有進度。不過,朱元璋很注重何夕的想法,也就做出這樣的規定。

  丁顯的才華,讓他走到了這一步。也僅僅是這一步而已。

  他也想通過官報升遷到其他地方。但是幾乎不可能了。

  丁顯可以預見的未來,他會一直在官報。直到自己的生命盡頭。這對丁顯太過殘酷了。

  丁顯自己是這樣想,他并沒有發現,他或許有一些因禍得福。因為他在官報時間長。寫得太多了,對各種文章,更是得心應手。漸漸也有了名聲。他不知不覺地也有了影響力。

  依托于報紙所產生的影響力。

  這種新模式下的所謂名流大家,似乎還沒有先例。丁顯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他今日與往日一樣,看見了各方面的情報。自然也看到了藍玉與何夕的奏疏副本。

  他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只是久久放不下來。

  他想起當日御前決定,心中有一絲后悔之意,但僅僅是一絲而已,很快就被他自己掐斷了。在他看來,何夕也不過如此。有今日的位置,不就是因為有安慶公主嗎?

  他滿懷憤懣,匆匆下筆,寫了一篇雄文。駁斥藍玉征日之論。

  丁顯的文章功底是極好的。他在官報消息又是非常靈通的。看到的東西也多。一下筆就直戳重點。

  他抨擊藍玉擅啟邊釁,為了一己之私利。戰事不休。并將藍玉的各種私心全部挑破了。并將藍玉之前各種破事,給翻了出去。還是順便一筆,將何夕給帶了進去。在丁顯的妙筆之下,讓人感覺,似乎藍玉所做的事情,何夕都有一份。

  丁顯寫得是暢快淋漓。不過寫完之后。

  他并不覺得,這種文字能夠發表。

  因為太過私人化。

  官報乃是官府的喉舌。所以官報上的文字,一般都是四平八穩。這種太過激烈的文字,也最多在最后蓋棺論定的時候才能寫出來。而不是之前。

  這一點丁顯自然是知道的。

  他寫完之后,很是滿意。隨手放進稿件之中,在他看來,這一篇文章,絕對會被拿下的。也就沒有在意。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

  出了一點意外。

  那就是藍玉與何夕的聯名奏疏,已經讓滿朝上下都滿城風雨了。

  因為打日本的反對意見太多了。

  文官反對,窮兵黷武。大明士大夫對開疆拓土持消極,乃至于反對的態度,幾乎能從鹽鐵論之中找到淵源。鹽鐵論之中的賢良文學之士,他們主張的就是政府盡可能減少開支。減輕百姓的負擔。

  戰爭,最好是防御戰爭。而不是出擊。

  反對政府橫征暴斂。或者說擴大政府開支。這幾乎是幾百年了,是士大夫們的共識了。是金玉良緣。似乎朝廷放棄積極財政,或者軍事政策。天下百姓就會好了。

  從邏輯上來看,似乎是這樣的。但問題,如果朝廷這樣做的話,會讓官僚與士大夫占據更多的社會資源。造成了國與民皆窮。唯有官富的狀況。而士大夫們的地位,更加不可動搖。

  藍玉打了高麗,打日本,打了一年打兩年,目測還要打。自然讓很多士大夫感到不滿。

  其次,很多勛貴也是不滿的。

  之前已經說過了。馮勝一直惦記這打蒙古的。滅了殘元。成就馮勝的功業。誰想看你打日本偏僻小國。畢竟大明的資源是有限的。這邊多了。其他地方就要少。

  日本開打,代表這其他地方,如非必要,是不可能開戰的。

  即便有了沖突,也要隱忍。

  朱元璋是一個很穩的人。他決計不回四面開火的。主次一確定,朝廷投入的資源就由方向了。

  其他勛貴怎么肯啊?

  至于具體的事那些人反對。就不一一說明了。

  只是這里有一個問題。那就朱元璋這些年推動清丈這一件事情,下手狠重。而且朱元璋對征日這一件事情上,有很多曖昧不清的地方。他們猜不出朱元璋的心思。

  就好像之前征高麗一樣,明明是十五不征之國。怎么轉瞬之間,連十五不征之國這個概念都沒有了。

  下面人猜不透。不敢明面的反對。但也不想坐視。

  丁顯的這一篇文章,就成為很好的工具,投石問路的那一塊石頭。

  不知道經過了怎么樣的流程,反正本該拿下的這一篇文章,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官報之上。丁顯發現的時候,所有官報都已經印刷完畢,分發出去了。追是追不回來了。

  而且丁顯雖然是主編。但是此刻,也不是他能管了。更是管不了。

  丁顯面如土色。汗如雨下,頓時沒了主意。過了大半個時辰才算鎮定下來,他苦笑一聲,開始收拾東西。不管是回鄉,還是坐牢。總是要準備衣服與銀錢的。

  丁顯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幾乎在這個早上。丁顯這一篇文章。出現朱元璋,太子,內閣,各國公,這些南京達官顯貴的手中,三日之后,出現在何夕藍玉的手中。

  依托于朱元璋建立起來的發達的郵傳機構,到了天下人的手中。

  正如一塊大石頭,重重的砸進水潭之中。

  一石擊起千層浪。

  將丁顯本人的命運,與國家大政聯系在一起。更是丁顯改變命運的開始。沉寂幾年的報紙,終于在政爭上發揮了他的作用。也算是開了一個先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