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四十二章 危機的萌芽
  第四十二章危機的萌芽

  何夕一聽,心里默算一下。即便一頃二百畝。兩千多頃,就是八十萬畝,就僅僅算最炎熱的兩個月六十天,每天產鹽百斤。就是往八十萬后面,再加兩個零。

  即便按鹽價大跌,一兩銀子百斤來算,這就是跌了一倍有余。也有四千多萬兩銀子。絕對夠他解決財政負擔了。

  果然鹽業自古以來要專營,不是沒有原因地。

  只是,何夕也很清楚,事情不會那么容易地。甚至這么大產量,會給何夕帶來大麻煩。首先就是供過于求,這個數量幾乎能抵得上大明其他鹽運司的總和了。

  這么大地利益。遼東偏遠地鹽價,一定會涌入大明地。

  利益所在,即便殺頭,也是擋不住的。

  而且大明實行開中法,鹽稅雖然不多。但是缺少維系邊關糧食的重要條件,可以說在開中法實行的情況下,大明北方邊境一直是可以的。而開中法廢除之后,就顯得江河日下了。

  如此一來,大規模私鹽一定會引起大明鹽業變動,甚至是危機的。

  何夕心中暗道:“或許,這也是機會所在。”

  何夕之前僅僅是為了擺脫遼東財政困境。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真正有爆發性產能擴張,并不是他希望的布業,而是鹽業。只是能說中國人玩鹽,已經玩了幾千年了,早已臨界點上。只是被生產關系壓制住了技術改革。

  何夕只是輕輕一推,就有了突破性發展。

  很多事情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不過,何夕要動的就是這個全身。之前在遼東只是想打造一個樣板。然后擴張到全國。但是怎么擴張?何夕一時間想不到,他此刻忽然有了思路。

  就是從鹽業上來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官山海,有很多政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鹽場礦山之類的東西。他覺得,讓他直接謀求大明最高權力,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從遼東走上全國,從這個角度來說最合適。

  最少,這些朝廷直接管理作坊,在整個朝廷之中,分量并不是太高。

  以何夕現在的地位,或許能夠碰一碰。

  而且,要碰一碰,自己主動去要,與別人求著來辦,是不一樣的。所以危機,危機。就是危險之中還有機會。

  何夕看著一把鹽,似乎透過這白色的顆粒,看見了將來戶部面對鹽稅大規模下降,邊關糧食緊缺等問題的兵荒馬亂了。他們如果不能處理,自然要他何某人出馬。

  想來朱元璋也是樂見其成的。

  何夕對鹽業的重視,更是提高了很多。何夕說道:“不錯,鐵鉉,你有什么需要沒有?可以直接跟我說。”

  聽何夕這么說,鐵鉉想起了很多很多。

  他去年開始負責鹽業這個項目,當時整個遼東還沒有一畝鹽田,對于曬鹽這一件事情,更是沒有人精通,是他在了解何夕的想法之后,一步步將這想法落成現在。有了而今的遍布半島的鹽場。

  其中,有太多的辛苦了。

  別的不說,鐵鉉出身雖然不算是富貴,但也不俗。手上的老繭都是寫字寫出來的。而今已經因為常年接觸海水,與高濃度的鹽水鹵水。已經粗糙得不成樣子。上面還有深深的黑色的溝壑。

  碰到鹽水之后,還滋滋地疼。

  這就能看出鐵鉉吃過的苦。

  只是一想到從今后,大明百姓都能吃到便宜的鹽。鐵鉉就非常高興,他自己倒是不需要什么。但是他手下人卻是有需要的。他說道:“大人,從今年開始,陸陸續續有數批高麗人與遼東饑民安置在鹽場。別的都好說。暫時性的住房也夠。只是口糧是有些短缺的。下官改進工藝之后,將原本一個沉淀池,改成數個沉淀池。更有大量攪拌,運輸的任務。都是重體力活。朝廷給的數量,是尋常百姓的。不是鹽丁的。大人,您看,能不能提一點?”

  鐵鉉想法很好。

  既然做出成績了,就要給下面人多謀求一些好處。但是如果是別的東西,何夕二話不說,就會滿足他。但是而今糧食消耗幾乎在警戒線上徘徊不定。何夕為了糧食看似安穩。但是內心之中,早就焦急無比了。

  其實他也要知道,鐵鉉說沒有錯。何夕定下的規矩,高麗人三年之后,放為百姓。

  之所以如此,開荒三年之后,土地才算是正常的熟地。然后開出來的土地分給百姓,讓他們安家落戶,從此就是大明百姓了。當然了,這也是對外說明的。何夕也借這個過程剝削三年免費勞動力。

  在制定口糧的時候,所有高麗人都是一視同仁的。

  但是,何夕也知道。各地的勞動強度是不一樣的。就好像農業,除卻農忙的時間之外,很多時候的勞動強度并不是太高的。有很多剩余的時間。春暖花開之后,有很多時間去挖一些野菜啊,打一些小獵物,比如魚,所以他們的口糧是可以壓壓的。

  鹽場卻不一樣的。

  或者說剛剛開始的時候還好。因為日照原因,還有技術問題。產鹽不多。但是隨著天氣一天天熱起來,再加上鐵鉉的技術改進。何夕雖然不知道鐵鉉技術改進的一些細節。但想來,就理順步驟,增加勞動強度。

  否則也不會有高產量。

  如此一來,鹽工們根本沒有什么時間為自己的肚子著想了。

  口糧不夠吃,也是很正常的。

  這樣的情況,即便不是普遍現象,也能代表相當多一批人。

  只是何夕而今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何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鐵鉉,這一件事情關系重大。鹽場增加口糧,其他各場要增加口糧,你覺得該加不該加,如果加的話,一個月就要多開銷數萬石糧食。這一件事情不是一時間能夠解決的。這樣吧,我派人調查一下。看看是不是口糧標準定低了。或者說口糧標準應該分級,不應該一刀切。”這是拖延。

  調查需要時間,一調查一兩月過去了,或許到時候問題已經解決了。

  “這樣吧。我看這里有一些港口。我從旅順調撥一批漁船,分給每一個鹽場。你們自己派人打魚,自給自足吧。反正你們這里鹽也是夠的。多出來就保存下來。現在旅順那么有現成一批咸魚,就撥給你們吧,雖然難吃一點,好歹是肉。”

  這是安撫。

  總是要給一點好處的。

  而且旅順造船廠那邊,對于漁船的生產批量很大,簡直如小餃子一樣。但是用船的水手,可不是如同下餃子一樣容易培養。所以漁船不僅僅夠,而且多余,撥給各鹽場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何夕這一番話,雖然不讓鐵鉉很滿意,但已經足夠了。

  鐵鉉說道:“多謝大人體諒。下官感激之極。”

  何夕說道:“好好做事,現在河東鹽運司,不過是口頭上的。將來我奏明陛下,將這一件事情落實。別的不敢說,這鹽運司之中,必然有你一席之地。”

  鐵鉉說道:“下官謝過大人。”

  何夕安撫過鐵鉉之后,心中隱隱約約有不好的預感。

  因為他想起來,鹽工的勞動強度固然大。但是勞動強度真正強的,并不是鹽工,而是煤礦,鐵礦工人,挖礦才是實打實的重體力活。而且漢人人口金貴,再加上高麗百姓流入越來越多。

  何夕已經在完成將遼東原來的百姓從礦工調換到更安全的位置上,更有技術含量的位置上。

  也就是說,而今各礦的礦工都是高麗人。

  “真的沒有問題?”何夕再問自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