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十三章 預購
  第十三章預購

  本來眼神帶著笑意的藍玉,頓時僵住了。連伸出的筷子都停頓了。隨即收了回來。說道:“二百萬兩。何兄,不要開玩笑。這個玩笑不好笑。”

  何夕說道;“這不是在開玩笑。而且我覺得,這個錢,你現在也是有的。”

  現在是藍玉平生最富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比歷史上藍玉捕魚兒之戰后,還要富有。畢竟俘獲北元皇帝,固然是榮耀加身。但是奈何,北元或許有一些奇珍異寶。但是整體上并沒有什么財富。畢竟多年征戰,當年帶過來的一些東西,都消耗得差不多了。至于牛羊馬匹,倒是有相當數量。可惜,家財萬貫,帶毛不算。

  這些牲口太顯眼了。藍玉很難塞進自己腰包之中。朱元璋固然重重有賞,但是以朱元璋的品行,他所賞賜的財物數量上也不是太多的。

  而今的藍玉乃是高麗王,固然有相當一部分繳獲,充當了軍費。但是藍玉私下拿的,也決計不少。二百萬兩,并不是一個太夸張的數字。這畢竟是一個國家的積蓄。如果大明也能像今日一樣,對江南地區上層貴族,全面的清掃。數千萬兩都不是問題。

  當然了。這里說的數千萬兩,是指價值,而不是真有這么多的白銀。

  藍玉說道:“不錯,明人不說暗話,老子帶著兄弟們拼殺,不就是為了這個。這官司打到陛下那里,他也只能默認。何兄,你是為誰而來的?說清楚了。咱們再說下面的事情。”

  此言一出。何夕頓時知道藍玉誤會了。

  藍玉還以為,何夕所謂的借錢。是獅子大開口,有借無還,以何夕本人的地位斷然不敢如此。那就是代背后的人發言了。

  這才有這一句話。

  何夕說道:“我不為誰來?如果,真要是為誰而來,也是為侯爺而來。是,戰利品這事情,是各級勛貴的潛規則了。即便是陛下也要睜一只眼閉一支眼。只是咱們陛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侯爺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可不講什么明規則,與潛規則。而且侯爺這些天做得事情,也太過了一點。現在不僅僅我知道,該知道都知道了。”

  “說到底,還想要錢。”藍玉說道:“如此一件事情,我何不自己去做?獻給陛下,還能得個好。何必給你。”

  何夕說道:“因為,我是借錢。真是要還的。”

  藍玉冷笑一聲,說道:“不怕告訴你,我這一次在高麗的收獲其實也不多。也就二百多萬兩。這些田產糧食不能動。那是朝廷在高麗的根據。古玩字畫一時間也賣不出價格來。各色銅錢金銀,還要方便的出手寶貨。也就這個數字了。你何某人借,我怕你還不起。”

  何夕聽了。心中暗暗激動。

  須知大明一年鹽稅也不過這個數字。而且商議現金,太讓何夕振奮了。

  這二百萬兩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能解決相當一些問題了。

  不過首先讓藍玉愿意給錢。

  何夕說道:“侯爺。不是我姐,是遼東巡撫衙門借。”隨即,何夕從懷中拿出一個包裹。放在桌子上,沉甸甸。打開一看,就是一方印,就是何夕的官印。

  藍玉一時間皺眉,說道:“你這個何意?”

  何夕說道:“我不僅僅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整個遼東。”

  藍玉冷笑一聲,說道:“還不如代表你自己的。你讓我信這方印?太好笑了。”

  何夕細細想來,的確有一些不靠譜。

  大明朝廷,以及各級政府,還沒有向私人舉債的先例。而且,即便是藍玉身為侯爺,但是面對整個大明體制,也是弱勢的一方。也就是說,如果朝廷不還錢。將何夕罷官。藍玉也未必有辦法。

  藍玉之前的身家,也未必有二百萬兩的四分之一。可以說這一筆錢財,幾乎是藍玉這輩子最大的一筆橫財了。之后很難有同樣的機會了。即便打下日本。藍玉也未必能收刮出來同樣的財富了。

  畢竟藍玉不知道日本金銀多。但是他知道日本人很窮。

  德川家康最喜歡吃的就是蘿卜干,腌蘿卜,也能看出來端倪。

  能收刮出多少油水來?遠遠比不上高麗的。

  這種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解債方式,在何夕看來,還不如何夕自己借,何夕好歹是有一些產業,將來還不了,能拿到何夕的產業。但是遼東反悔了。難不成藍玉還能從遼東割下來土地。

  簡直是笑話。

  什么國債,地方債。都是需要時代背景的。而今即便何夕說破天了,也不會相信這些的東西的。何夕心思一轉。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說道:“玄洋社需要補充大量船只,這是之前說好的。侯爺需要多少艘?”

  藍玉說道:“一百艘。”

  何夕說道:“一百艘五桅大船。共計十萬兩。不過,要先付款,一年之后交貨。”

  藍玉一愣,說道:“一艘船一千兩。不大可能吧?”

  一千兩一艘船,其實價格已經很高了。不過那是對小船來說,五桅大船就不一樣了。雖然說在明代計算船只大小,是按料,或者石來計算的。石就是載重量。而料就是載重一石所需的木料。其實是一個單位。

  用桅桿來計算船只大小,其實并不科學。但是最小的五桅船,都是兩千料以上的。已經勝過了開海之前,沿海水師大部分船只,也勝過了大明民間主流的船只,三桅船。

  不過是原材料消耗,還是技術水平。一千兩是很難賣到五桅船的。而今最小的也在一千兩三百兩以上。而且這船對原材料要求高。特別是桅桿。前文也說過,木頭這東西,大圈,價格可就不是城倍的增長。三桅船因為禁海的時候,沒有被波及。所以造船技術一直都有保存。但是五桅船,可不是對船只的簡單放大。當年造過這些船的人。很多都不在了。船匠的傳承體系,更多是口口相傳。

  不敢說,而今沒有人會造了。但是數量肯定很少。

  一時間也難以擴大。大部分都在官方的船廠。因為只有官家自己的船,不受桅桿的限制。鄭和寶船有九個桅桿。可見官方造船廠的技術傳承還在,甚至有突破。

  這對何夕來說,完全不成問題。

  甚至可以說,而今造船業的上游產業都在遼東。木頭有,而且距離當初開辟木場,也有好幾年了。陰干的大木,成批成批的,根本不擔心不夠用,遼東大木,要多少有多少。作桅桿完全沒有問題。

  再加上鐵件更是要多少有多少。

  何夕可以將造船業的全部產業鏈控制在一起,就已經能壓低價格了。更不要說。傳統的造船業,是一艘艘船打造,簡直是藝術品。何夕可以大量利用機械,甚至還能流水線組裝。更能壓低成本。

  一千兩,這個價格何夕好有得賺。具體賺多少。何夕就要回去細細算了。

  何夕沒有正面說這個問題。而是問道:“我記得日本淡食,鹽是很稀少的。如果玄洋社,賣日本鹽,定然很賺錢。我得了朝廷之令。建立遼東運鹽司,遼東山海關以東。所有鹽政都歸我管。我記得,朝廷鹽價,好像在四斤一石糧食的地步。對吧。”

  藍玉點點頭,說道:“差不多,就是這個價格。”

  何夕說道:“那我給一石糧食十斤。還是與剛才的一樣。不過,只能海外銷售,不能買到國內。”

  藍玉一算說道:“一兩近四十斤?二十五文一斤鹽?你瘋了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