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零二章 大時代的開端
  第一百零二章大時代的開端

  其實何夕很早就研究水泥了。

  只是這里面有很多問題,何夕也只能提供思路。讓工理學院一爐爐的燒。而今已經差不多了。有了最初的配方了。

  有了十萬兩一定能成。不,甚至用不了十萬兩。多余的經費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

  朱元璋說道:“朕在南京做的事情。你知道吧。”

  何夕心中一凜,知道正題來了。

  何夕很長時間沒有與朱元璋談過了。這一次,幾次與朱元璋相處,都沒有交心。他也有很多想法告訴朱元璋。

  何夕說道:“臣聽說了。只是遼東沒有接到清丈的旨意,這是?”

  朱元璋說道:“朕故意的。你在寧波待過。你覺得遼東與江南最大區別是什么?”

  何夕說道:“應該是人口。江南人口繁盛。而遼東人口太少了。人少了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朱元璋冷笑一聲,說道:“人多了就能做成事情了?天真。我知道你之前,想在江南興建紡織業。你覺得會是什么樣子?”

  何夕說道:“大概影響會更大一些。反對的人也更多一些。”

  朱元璋冷笑一聲,說道:“不僅僅如此。你會發現,你如果想用人。必須是世家大族之人。最后,你的弟子,大多是當地的讀書種子。將來,你一死,你的一切被他們接管。或許你還有一二忠心的弟子,想要傳播你的想法。要么被排擠,沉淪下僚,要么遠走他鄉。重新開始。”

  “因為,朕就是這樣的。”

  說到這里,朱元璋也不由帶著幾分惆悵。

  何夕也頓時明白了。這不就是朱元璋的處境嗎?

  朱元璋從兩淮起家,真正站穩腳跟就是在江南。但是在江南之后。與當地大族合作。與世家大族合作才有了根基。這些年來,朱元璋對于這些世家大族。又愛又恨,有斗爭有妥協。

  如果按照歷史上的進程,最后朱元璋還是放任了朱元璋與這些人靠攏。

  其中義門鄭家,就是一個典型。數千人按照族譜一起生活。人人都沒有私產。全部都是族中的。形成了一個大家族。而族長的權力,在族里面是絕對的。

  即便是有族人做了大官,在外面哪怕是一品大員。回到家中也要列位于族長之下。

  其他大家族,未必有義門鄭家這么極端。但是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了這些大家族。大明朝廷管理地方很容易,只需與族長對接就行了。根本不用費多少力氣。就能征集到地方的錢糧。但是也很難。

  因為一個政府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就要看能管到哪一級的。直接管理到人。動用人力物力也是更多的。但是如果朝廷管理人以族為單位。那地方官估計還不如地方大家族的族長。官府想辦什么事情。必須聽地方大族的。否則寸步難行。

  這不是而今的大明。

  畢竟朱元璋還活著。誰敢造次。但是這是以后的大明。

  人有壽命,一個強人再強大。只能壓制一個時代。不能壓制一個階級。

  朱元璋很清楚這一點。這也是沒有何夕的歷史上,朱元璋最后的選擇。或者是,朱元璋壓根就沒有得選。朱允炆的性子,只能走與地方大族合作的道路。而相傳朱允炆出逃。更是在義門鄭家藏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有義門鄭家的人誓死追隨。

  何夕也不得不承認,朱元璋說得對。他如果在江南做這些事情,大抵與朱元璋在江南的局面。差不了多少。

  朱元璋說道:“遼東就不一樣了。大亂之后,一張白紙。看似什么都沒有。但是地方上都是以小戶為主,連四世同堂都很少見。根本不要多大家族了。南方聚族而居的太多了。而是北方。一家都在十人以下。最多的是三四人的小戶。你知道為什么?”

  “蓋因,靖康之后,北方戰亂不知道多少年,什么世家大族要么死絕了。要么早就遷徙到江南了。你去數數,而今的江南大族,一半以上都是靖康前后遷入江南。”

  “故而宗法尚存。而在北方。早就不知道這些了。即便宋訥名動天下,號稱廣平宋氏之后,唐丞相宋璟,但是所謂滑縣宋家,門戶如何?你或許不知道。宋訥一出頭。宋家其他子弟,爭先攀附。甚至有想投奔門下做奴婢有之。只是宋訥方正。不肯受此非禮之舉。但是北方臣子大多如此。南方大族,上數十代,列代祖宗,清清楚楚。北方大戶。素無二百年之門第。即便是五服之內,為奴仆者,有之。”

  “遼東更是干凈。活下來的人。要么是釜底游魚,要么是山東移民。都已經打散了。并以軍法勒之,你才覺得如臂使指。如果你在南方。哪里能有這樣的事情。”

  何夕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派他來遼東,還有如此的深意。

  一時間,他內心之中回顧了一下。

  北方,臨海,有大量煤鐵資源。也只有這里了。

  何夕說道;“兒臣不知道父皇如此愛護。”

  朱元璋說道:“關于未來的事情,朕想了這么多年。終于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朕是或許能看懂,但是到能做出來,還差著十萬八千里。所以這件事情只能你來做了。只是,朕讀書,也是有一個小心得。你要不要聽聽。”

  何夕說道;“陛下請講。”

  朱元璋說道;“新的生產方式或者生產關系,不會在舊的生產方式發達的地方產出。而是舊生產方式的邊緣地帶發生變革。西方崛起是這樣,蘇聯也是這樣。所以,你的事業,就在這里。在北方。”

  “我回去之后,就讓安慶過來,與你一家團聚,十年之內,不要想南京的事情了。”

  何夕說道;“請父皇放心,我一定會給你看一個嶄新的世界。”

  朱元璋淡淡說道:“朕不知道那個時候能不能看到了。”

  何夕聽朱元璋這樣說,心中忽然一動,才覺得朱元璋說的這個時間節點有問題,為什么是十年,而今洪武二十年,十年之后,就是洪武三十年,而朱元璋駕崩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

  這一切,真的事情巧合。

  或者說。朱元璋內心之中,更有謀算。

  何夕不知道,也不敢多想。

  朱元璋說道:“朕有一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你。”

  何夕說道:“陛下請講。”

  朱元璋說道:“朕要遷都北平。或者說北-京。這一件事情遲早要做。不如朕來做。”

  何夕聽了朱元璋此言,再聯系到朱元璋之前所言,一時間有一些恍惚。別朱元璋大手筆給鎮住了。

  絲絲脈絡終于聯系起來了。

  朱元璋這是要對大明改換根基。

  因為遷都這一件事情,本身就與變法有聯系。最典型的是北魏孝文帝,他就是將北魏都城從平城遷到了洛陽,讓北魏根基,從拓跋氏以及游牧部落權貴,變成了北方漢人集團。

  讓北魏有了更高上限。同時也埋下了北魏分裂的種子。

  如果,單單說遷都。何夕不會這么想。但是結合朱元璋之前所言。何夕豈能不明白。

  朱元璋認為,在南方這種傳承幾百年的宗族根深蒂固。他能壓制一時,不能壓制一世。一個人是不能戰勝一個階級的。能戰勝一個階級的,只有另外一個階級。

  而遷都,將都城從南京到北-京。并不僅僅是一個遷都,而是從舊生產關系根深蒂固的地區,來到舊生產關系的邊緣地區,將大明朝廷原本的支柱,也就是地主階級,換成新的支柱。

  而這個新支柱,就是何夕來打造的。

  這樣大手筆,注定了大明未來十年,決計不會平靜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