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回何夕
  第一百三十五章召回何夕

  徐達戎馬半生,活到而今,自己覺得都是賺的。回憶一路上走來,有太多驚險時刻。自己事后想來,自己當日不死,似乎有蒼天保佑。

  而今更是不敢有半點僥幸之心。

  他能活多久?朱元璋能活多久?已經滿朝開國功臣能活多久?

  李文忠,常遇春那一個不比他年紀小,而今何在?

  這些因素雖然不能是宣之于口,但是在考慮國家大計上,卻不能不考慮。就好像何夕這一次,如果武祿王能多幾年陽壽。不敢說何夕不能安定爪哇,但是恐怕不會有那么容易了。

  徐達如此之謹慎,不僅僅是以大明的體量,無須冒險。恐怕也是擔心國中生變,為大明決策留夠余量。步步為營,即便朝廷之中出了什么事情。也可以隨時叫停,也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但是何夕這種搞法,卻未必了。

  朱元璋未必感受到其中之深意,不過,他對徐達的想法還是贊同的,說道:“安南,王室不振,內有權臣。看似易定,但是自唐以來,安南就非中國之版圖。一戰而定,未必不能。只是,想要長治久安,恐怕不行啊。”

  朱元璋這般說,是參考永樂年間南征交趾之戰。

  張輔七個月打下交趾,但是之后四十多年,交趾就沒有穩定過。

  徐達哈哈一笑,說道:“這就不是臣所能知道的。”

  徐達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是很有分寸。長治久安之策,并不是他一個武臣可以說的。

  朱元璋說道;“不管怎么說,孩子們在外面打開局面。總不能讓他撤回來吧。朕丟不起這個人。”

  徐達說道:“陛下,南洋局面大抵安定,不過,真要想知道南洋該怎么走,陛下不應該問我。我沒有去過南洋,以南京觀南洋之事,不過是浮光掠影,難以深入其中。最好的辦法,還是問何夕自己。南洋戰略是何夕一手把控的。”

  “以老臣之見,不若讓何夕回來吧。畢竟,何夕這一次的功勞,足夠封爵了。”

  徐達這一句話,是順著朱元璋的意思說的。

  徐達很清楚,何夕是朱元璋的眼睛珠子。朱元璋對何夕的厚愛,不會讓何夕一直待在偏遠之地。遲早要召回來的。徐達不過是順水推舟。同時,徐達也是有一些私心的。

  雖然說徐達這個人,已經在名利上,甚至權勢上,幾乎沒有什么追求了。在大明的權力場上,徐達是一個比較超然的存在。但是徐達再超然,他也是有立場的。

  他是如假包換的勛臣之首。

  他在一些事情上,也是要站在勛臣這邊的。何夕的所作所為都被徐達看在眼里,特別是拉攏勛臣加入開海之中。給一部分勛臣帶來另外的一條出路。更不要說,何夕在南洋開辟了另外一個戰場。

  徐達其實還是欣賞的。

  朱元璋對大明未來的想法,徐達是能猜測出來的。朱元璋是沒有對外擴張的想法的。在洪武三年,就有所謂不征之國,隔山限海。不足征之類的想法。但是自從洪武十四年,何夕突然出現之后。

  朱元璋之前說的話,似乎他自己忘記了。

  更不要說,而今更是支持南洋戰略。一度讓徐達有些不認識朱元璋的感覺的。

  不過,這種種徐達是高興的。他不是為自己而高興,畢竟人生到了徐達這個地步,已經很圓滿了。勛臣之首,皇帝的親家,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他是為勛貴整個團體高興。

  因為徐達很清楚,如果按照之前的情況,在他們這一撥開國勛貴全部死了之后,大明必然被文官掌握。畢竟,只有戰爭才能真正選出合格的將領。更不要說,將領的一切威望,勛貴的權勢,都是來源于戰功。

  大明對外戰爭不停,勛貴的權勢才能長久。

  何夕這一次雖然有些戰功。但真要說,夠不夠封爵,還有兩說。不過,徐達是鐵心將何夕抬舉到勛臣的序列之中了。

  朱元璋心中一動,盤算起來將何夕放在勛貴之中,合適不合適。

  一時間,朱元璋也難以判斷優劣。

  朱元璋與徐達關系很高,是那種能托心腹的。但是朱元璋從內心深處,其實對整個勛貴集團不放心。他一直想讓文官掌權。只是開國功臣權勢之大,并不是很多沒有參與過開國之戰的文臣能比的。

  僅僅是資歷就足夠壓死人了。

  而今文臣僅僅是勛貴的助手。大明就是掌握在皇室與勛貴手中的。他們才是大明權力核心。

  何夕加入其中,一段時間權勢或許能大增。但是這與朱元璋原本的計劃不符合。

  如果何夕僅僅是一個文臣的話,朱元璋有十幾種辦法能鎮壓住何夕。何夕即便與一些將領有關系,也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但是何夕如果是勛臣,那么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

  其中利弊權衡在朱元璋的腦中轉了一個圈。朱元璋并沒有確定,說道:“封爵的事情,再說。不過,孩子也該回來了。對了,馮勝在北平,說前線準備得差不多了。想要今明兩年,就出兵東北。你怎么看?”

  徐達說道;“海運比我之前想象的要方便,我查了遼東糧食儲備,已經有一百多萬石了。足夠大軍在草原上戰斗三個多月了。雖然時間緊了一下。但是,我們也不可能長期在草原上待著,三個月已經差不多了。今年秋,明年春季,足以動兵。以宋國公之能,即便不大勝,也不會大敗。”

  “總是要打一場的。兵久不戰,也未必是好事。”

  大明在草原上長久維持的難度,有能維持三個月的糧草已經不錯了。其中消耗最多的,不是人吃的,而是馬吃的,馬的胃口可比人大,而且要馬出大力,必須喂養精料。

  以大明而今糧食產量,已經運輸能力,可以說糧草永遠不可能夠的。勉強能用就行。

  朱元璋緩緩點點頭,說道:“也好。就明年吧。不要太著急。”

  歷史上,朱元璋是在洪武二十年,才發動對元朝遼陽行省的進攻。那是因為徐達病死,朝中人事調整,再加上轉運糧食困難等各方面的因素,導致了進軍困難。

  但是而今,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

  徐達雖然因病不能在前線主持戰事了。但是回京坐鎮,并沒有引起多大的影響。宋國公馮勝,將自己女婿周王一家送往南洋,也讓朱元璋與馮勝之間的一些隔閡與擔心,消散了不少。

  在馮勝出任之前,朱元璋多次召見,大有當初推心置腹的樣子。

  馮勝在前線,朱元璋也不擔心,且不說歷史上馮勝就是一場大勝。即便沒有歷史上的事情,朱元璋對馮勝的判斷,與徐達相差不大。

  那就是或許不會大勝,但決計不會大敗。

  這就行了。而今大明與殘元的實力相差懸殊,對于大明來說,只要不大敗,就能打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更多。但是蒙古人可以勝無數次,但是無數次勝利之后,只能陷入絕望的深淵。

  這就是國力的差距。

  朱元璋心中暗道:“何夕回來之后,就讓他坐鎮遼東吧。雖然黃子澄做的很不錯。但是這些事情只有放在何夕手上,朕才放心。”

  事情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之中。

  讓何夕在遼東建功立業,這是何夕原本的計劃,也是朱元璋的計劃。不過被南洋的突發事件,耽擱了一年。而今看來,何夕處理得很好,比朱元璋想得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