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布儒
  第一百二十九章天下布儒

  何夕帶著葉沈,王千里等幾十個隨從,跟隨滿者伯夷的使臣離開了三寶壟。嗯,這里還不叫三寶壟。只是何夕忘記取名字了。

  何夕一路上與爪哇使臣交談。終于明白了很多事情。

  比如說,為什么武祿王必須將王位傳給正妻的子嗣,哪怕是女兒。也不能傳給別人。這就要從很久以前說起了。滿者伯夷帝國其實是兩個國家合并而成的。

  滿者伯夷第二任君王娶了另外一個國家的女王,兩個國家合并成了一個國家。

  而王儲就是武祿王的母親。

  兩個國家合并了。但是并不代表著兩個國家,就真正成為一個國家了。武祿王之所以能上位,在幼年的時候,在權相秉政的情況下,依舊沒有動他。

  原因就是武祿王身上有兩國之血脈。

  武祿王可以廢,但是廢除之后,很難有人適合這個位子。

  到了武祿王這里也是一樣的。他的正妻也就是王后,并不是尋常人。代表的另外一個王朝的法統。滿者伯夷王者,必須是兩國法統的繼承者。才能坐穩。

  其實這些消息,在爪哇談不上秘密。

  但是在千里之外大明,就堪稱機密了。

  一瞬間,何夕理解了爪哇之前的很多事情。

  這里南下不多遠,就來到滿者伯夷王朝的核心區域。

  地面上道路相當不錯。雖然是平整的土路。但是放眼這個時代,這樣的基礎建設,已經是很多國家難以做到的。而何夕也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人。

  何夕指著道路兩旁,一些衣衫襤褸,又黑又瘦的人。說道:“這是什么人?看上去也不像是乞丐啊?”

  使臣說道:“這是苦行僧。”

  何夕暗暗點頭,心中暗道:“這里好像印-度啊。”

  雖然都是印-度教,但是雙方還是有很多地方不一樣的。即便后世回回教代替了印-度教,但其實也進行了東南亞的本土化。比如不吃豬肉這一項戒律。南洋回回教在執行上,是各有千秋。

  只是何夕沒有去過印-度。對印-度的了解,也是一爪半麟,而且了解的也是后世的印-度,這個時代的印-度,更是不了解,才有這種錯覺。

  不過,何夕也在一路上看到了,正在緊張動員的滿者伯夷王朝。他看得出來,滿者伯夷王朝的一些士卒軍隊,還是相當有精氣神的。當然了,有精氣神不代表能打勝仗。但是如果連一點精氣神都沒有,那就不要說打勝仗的事情了。

  何夕還發現了一個問題,他發現爪哇有大量的人員沒有動,似乎戰爭與他們毫無關系。

  何夕一問才知道,這都是奴隸。

  整個滿者伯夷王朝,有大量的奴隸,甚至有時間舉行祭祀,還需要奴隸血祭。戰爭更是貴族的事情,奴隸們都是私產。一般是不上戰場的。這也是為什么,爪哇有五百多萬人,在戰斗的時候,僅僅動用幾萬人。

  而這幾萬人,都已經是他們的傾國之兵。

  不像戰國的時候,秦國才幾百萬人,就能出兵數十萬之多。是因為大量奴隸的存在。

  何夕膽子瞬間大了許多。

  窺一斑而見全豹。從這一點上,何夕就看到了爪哇的虛弱,以及回回教之所以在全世界各地戰勝印-度教,甚至在印-度本土也是如此。就是因為印-度教本身,是一個適應奴隸制教派。婆羅門們以神的名義統治國家。

  而回回教代表的生產力是比印-度教要高的。

  最少回回教之中,是蘊含著平等觀念的。雖然是在神的面前一切平等。但是足夠讓很多奴隸為之奮斗終身了。

  何夕忽然有了一個想法。他心中暗道:“為什么不讓一些儒生來南洋傳道?”

  一想到這一點,何夕忽然渾身戰栗,他似乎看到了大明開拓南洋的最好方式。

  那就是文武兩道一同下手。

  儒學,是何夕最大的敵人,他鉆研了很長時間。對儒學很是了解。儒學之所以是何夕最大的敵人,不是儒學有多壞。而是儒學并不適應未來的工業時代。

  儒學并沒有面向未來,而是站在過去。

  但是并不代表儒學沒有一點價值了。開玩笑,看越南怎么吊打占城,等一系列印-度教國家就知道了。就在提升國力,鞏固國王統治這方面,儒家的意識形態,是有天然的優勢。

  何夕覺得最少要比回回教那一套要好。

  既然印-度教在世界的浪潮之中,注定要落伍,何不讓儒家代替回回教成為東南亞,甚至印-度很多地方主流意識形態。

  而只要達成這個目標,大明在南洋,甚至在印-度的擴張,那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支持儒家外傳,或許能起到調虎離山的作用。

  無他,在這個時代,在很多人看來,除卻中國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一片黑暗的。唯有中國有文明之光。一般人不到絕境是不想離開中國的。而儒生們在大明活得其實也不錯。

  愿意來異國他鄉傳說學問的。大多都是儒家最忠誠的弟子。是那種為了儒家大義,蹈死不顧的人。

  這些人也是何夕最難以處理的人。

  畢竟殺了吧。這些人很難說是壞人。殺一兩個還好,大批殺人,豈不是焚書坑儒,影響太壞了。不殺,這些人是不肯善罷甘休的。讓他們在海外,對大明做出貢獻,也是給儒家做出貢獻。

  等將來木以當舟了,他們也無力撼動大局了。

  這也算是一舉兩得。

  滿者伯夷畢竟不大。很快何夕就來到了,滿者伯夷的都城。隨即一個宏偉的讓人不能忽略的建筑迎面而來,是宏偉的神廟群。一座座神廟龐大無比,各有特色,比起中原寶剎,也不遑多讓。

  更有一種金碧輝煌的富豪之氣,卻不是中原佛寺能夠比的。

  而武祿王的宮殿,就在這神廟之中,或者說,這里的神廟本身就是宮殿的一部分。而國王是神的后裔,自然是要與神住在一起,類似日本人的現世神的概念差不多。

  何夕走進大殿之中。武祿王坐在自己的黃金寶座之上。

  何夕只是微微躬身,說道;“大明使臣拜見滿者伯夷國王。”

  何夕說一句話,自然有身邊的通譯將話翻譯過去。下面的對話就省筆不提。

  武祿王說道:“你見了我為什么不跪?”

  何夕說道:“吾乃天子之臣,大國之卿,小國之相,敵體而已。何須跪拜。”

  武祿王不再說話了。

  只是冷冷地看著何夕,似乎受到武祿王的影響。周圍的侍衛惡狠狠的目光都落在何夕身上,一瞬間,何夕似乎理解了什么叫作千夫所指,不病自死。

  目光如有實質一般。讓何夕喘不過氣來。

  如果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何夕,面對這個陣仗。可能會被嚇倒。但是而今的何夕經歷過這么多陣仗,論起威儀,大明朝廷之上的威儀,比這個還要強。

  何夕也不是沒有見識過。

  他雖然微微有些慌,但是堅信自己的判斷。而今是武祿王有求于大明,而不是相反。所以,他鎮定自若,似乎只有他自己站在這里。忽略了這長時間令人窒息的沉默。

  武祿王見狀,心中暗暗一嘆,暗道:“大明人才何其多?”

  這么多年,能在武祿王的震懾之下,不失態的人,武祿王見的不多。何夕是其中最鎮定的一個人。是那種好像真的沒有將整個滿者伯夷王朝放在眼里。

  武祿王本想看看大明使臣的成色。好在談判之中,占據優勢。而今看來是不可能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