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四章 風波將至
  第八十四章風波將至

  何夕反復思量,將自己的感性部分壓下。最后他得出一個結論。這一件事情,姚廣孝的戰略,或許既符合大明而今的戰略,就是不能因為南洋的問題,分散大明的實力。也符合何夕的利益,決計不能放棄海上利益,特別是南洋的利益。

  雖然對南洋各國,包括爪哇在內,都很殘酷。但是抱歉,何夕不可能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想問題。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何夕還要感謝爪哇,因為爪哇給大明一個進入南洋地區的借口。因為爪哇的存在,才有了諸多南洋小國接受大明領導的可能。

  就好像而今烏克蘭問題一樣,真正想讓戰爭一直打下去的。只有美-國。

  戰爭存在一天,美-國一天是賺的。而今也是一樣。

  何夕說道:“我就將此策,獻給陛下。”

  姚廣孝說道:“大人,且慢,這一策還有很多問題。還需要細細商討。”

  何夕說道:“這里面又有什么問題?”

  姚廣孝說道;“第一,這一戰需要一支兵馬長期駐守南洋,很長一段時間,朝廷是不會直接支援南洋的。這位將領,不僅僅要水陸皆能,還要文武雙全。否則,鎮守不住南洋的局面。”

  何夕思忖片刻,說道:“這不礙事。大明將星如云,總能找到合適的。而且也不用定得那么死,可以敲定幾個人一起負責南洋之事,一個人抓總,未必要一個人身負如此多的才能。”

  姚廣孝說道:“大人英明,如此未嘗不可。下官這里還有一個思慮,那就是數萬大軍遠征海外,之所以不影響朝廷,就是動用了海關賦稅,有海關賦稅的支持。才能做如此大事。一旦南洋戰事一起,我不知道,這海上貿易還能賺錢?關稅還能收嗎?”

  何夕說道:“無妨,這一件事務,我自有計較,不過,現在還不能給你說,等幾日,有了確定的結果,再告訴你。如果我沒有預料錯誤的話,海關賦稅或許會減少一些,但是朝廷賺的錢,一點也不會少。”

  因為軍火生意,是最賺錢的。

  而大明最大的軍火商是誰?是朝廷。

  何夕一直擔心,軍事產業不會帶來利潤,會影響到工業化。而今卻發現不是,不說別的。而今工部打造武器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大明所需了。而今是因為大明一直存在軍事行動,有損耗,再加上換裝,其實也陸陸續續的開始了。

  武備之中最大頭,就是鎧甲。而鎧甲是一個耐用品。保存得當,傳承數百年都未必不能。將來這些生產能力怎么辦。特別是太平鐵廠工程即將完工。雖然沒有什么革-命性的技術改革,但是大規模聚集生產,依然帶來很低的成本,大量產品。

  在南洋打一場戰,這個問題都解決了。為南洋的所有小國供應武備,對太平鐵廠,也不是什么問題。

  不過,朝廷既然下場所生意,自然不會交關稅的。

  姚廣孝雖然不明白,何夕心中的設想。不過,他與何夕這么多天的相處,已經非常了解了。何夕既然這樣說了。就是有十足的把握。而且何夕也不會刻意對他隱瞞的。將來必然知道。

  也就不多問了。

  姚廣孝說道:“大人既然有主意,下官就放心了。不過,這個計劃最大的阻力,估計是朝廷之上一些人。國家方定,就遠征萬里之外,不毛之地。這怎么看,都不是國家之福。”

  何夕心中暗道:“果然,有什么最大的問題,從來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外部的問題好解決,但是內部的問題,卻不好辦了。”

  只要中國人團結一心,其實什么事情都不是問題。

  因為要中國團結一心的難度,要超過外界的任何問題。

  認為中國是天朝上國,這個觀念有利也有弊端。正因為大明至上,故而內部的問題,永遠是超過了外部的問題。在某些事情上,不惜犧牲外部的利益,也要達成內部的利益再平衡。

  正是,這個問題,讓很多大臣在國家危難之際,毫不猶豫地選擇先干掉政敵,再談其他,甚至與外人聯合。

  這就是攘外必先安內。

  中國的內部問題,永遠超過外部問題。

  ------

  方關風塵仆仆地來到京師之后,本來想走動一下,但是一進驛站,被軟禁在驛站之中。

  方關只能如同熱鍋里的螞蟻一般,不能見任何人。只能等待這一件事情的結果。

  方關來到京師,代表著被朱元璋壓下的消息,傳播開來。

  ------

  東宮之中,太子正在御經筵。

  經筵這東西,就是給皇帝講課,以求讓皇帝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

  朱元璋一度很重視這個經筵。他自己有時間主動讓文官給他上課,不過,后來士大夫們給經筵加上的啟沃圣心之類的說法,在這個時代什么都沒有,課程看朱元璋的興趣。

  有時候是歷史,有時候是經義。甚至有時候是天文。一般是朱元璋有了問題,將人召集在一起,詢問這方面的東西。而不是相反。

  只是朱元璋再見到何夕之后,得到了后世很多東西之后,與新的知識體系,對經筵就沒有興趣了。

  不過,太子的課業卻很緊的。即便而今太子早已成年,但是依然有課業,比如經筵。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這一次是劉三吾給太子上課。劉三吾并沒有講什么新東西,反而將論語之中這一段重新拿了出來。

  這一段是孔子回答弟子的問題。

  冉有說,有一個地方非常重要,而今我不取了,恐怕為子孫后世之憂。上面那一段話,就孔子的回答。核心就是修文德以來遠人,而不是動干戈以征伐。

  而太子在儒學上的造詣,要比何夕厲害太多,簡直是看到篇目名,就知道劉三吾的意思了。

  太子說道:“孤聽聞,前朝當年,因為花子模國殺了使臣,舉大兵而臨之。漢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而今本朝難道不該效仿嗎?”

  劉三吾說道;“元不修德行,百年而亡。漢武強征匈奴,令天下戶口減半,天下之事,在德不在威。殿下應該廣修德行,令天下百姓信服,則天下之人,無敢犯朝廷之威,而萬里逐利,令百姓肝腦涂地,縱然得勝又能如何?今朝得南洋,明朝得西洋。天下雖大,則天下人之欲望無窮,一旦有變,臣恐禍在蕭墻之內。”

  太子沉吟片刻,他知道劉三吾想說什么。

  南洋的戰事,對太子來說,并沒有什么好處。還有壞處。

  大明藩王分藩海外的事情,而今已經傳出來了。畢竟靖江王這么大的動靜,很難保密的。因為此事征戰爪哇。勝了使諸位弟弟們得利,如果敗了,損失的是朝廷的威嚴。

  看上去對太子一點好處都沒有。

  不過,太子沉吟片刻問道:“劉師傅,太子不好當啊。父皇將天下這副家當交給我。我總不能對弟弟們太過苛責。從大明遷徙到海外,已經夠過分了,如果孤在這上面說話。恐怕遭受父皇的責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