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七十一章 獎賞
  第七十一章獎賞

  何夕想到此事。期期艾艾地將李文忠的想法轉告了。

  朱元璋聽了,冷哼一聲。說道:“將南方叛逆發配遼東,自然是可以的。不過,高麗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人口的問題總是要解決的。”

  朱元璋心中暗嘆:“李文忠人還沒有老,心已經老了。”

  能在亂世之中成大事的人。不僅僅有菩薩心腸,亦要有雷霆手段,該下狠手的時候,就要下狠手。不能心慈手軟。

  從亂世之中走過來的,容易形成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那就是見過的死人太多了。反而心腸越來越軟,見不得死人了。

  第二種情況,就是見的死人太多了。反而越來越不將死人放在心上。為了成就大業,根本不在乎,死多少人。

  而李文忠大抵是前者。朱元璋未必不是后者。

  他固然有慈悲之心,但是關鍵的時候,能下得去手。不管是誰,為了大業,都能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更何況,區區域外之民。其實,朱元璋當初聽何夕講后世的事情,就已經下定決心對高麗動手了。

  倒不是朱元璋對高麗有什么想法,而是欲攻日本,必下高麗。

  這是改變不了的事情。

  不經過高麗,如何進攻日本?即便是海上攻伐,也是高麗最為合適。既然如此,朱元璋就容不得高麗脫離掌控。而今不過提前表露意圖而已。

  何夕不敢在這一件事情多嘴。立即說道:“人口問題,倒是有一件事情可以做?”

  朱元璋說道:“何事?”

  何夕說道:“就是傳染病的防治,主要是天花,還有吸血蟲病等病癥。我離開京師之前,已經將這些交代給戴神醫,只是不知道戴神醫現在弄得怎么樣了。”

  朱元璋說道:“你在京師這一段日子,也不要閑著了。去盯著這一件事情。這才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何夕說道:“臣明白。”

  朱元璋看似不經意間,又提出一件事情。說道:“大明開國以來,已經進行過一次土地清丈,這一次清丈不過是令百姓自實其田,用以征稅。而今天下無大患。朕準備重新清丈田畝。”

  “你覺得該怎么辦是好?”

  很多不明白的人。或許不知道清丈田畝,在政治上的阻力固然大。但是在技術上的問題更大。

  官吏們筆下微微一動,就能差出去數畝,乃至數十畝,可以令貧者富裕,令富者貧窮。總之,上上下下就在一念之間。更重要的是,這事情很難檢查。后世在衛星上一看,就能看出貓膩的事情。在這個時代,非當地人是不知道的。

  不管是朱元璋的清丈也好,還是后世歷代清丈也好。本質上是對稅務的整理,而不是對土地的整理。

  從明清土地數量就能看出來。總體上明清土地總量不大。但是到了民國時期,科技發展。用飛機等技術加入測量之中,中國的土地一下子多出來三成。之前這三成在什么地方?就不用說了。

  而大明開國之初,朱元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穩定政權。是確定統治。而不是將一切事情都弄的明明白白。所以,下面報上來什么他都認。因為只有承認了這些土地田畝的數量,才能確定要繳納的田賦。

  不過,當時為了打仗為了養兵。等等一系列事情。有很多很多妥協。

  而今情況不一樣了。朱元璋要清理這些陳年舊賬了。

  其實歷史上,朱元璋也做過這樣的事情,就是大規模派監生去清丈田畝。可惜大明官員還是不足,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監生,也不過能一個縣派一個人。

  又不是本地人。能有什么效果。只能讓地方官不要弄虛作假得太厲害。再加上朱元璋的高壓政策。下面人也不敢弄的太厲害。

  所以,朱元璋的清丈行動,還是整個大明最有效率的。至于清廷,人家直接沿用萬歷年間的數據。

  只是知道歷史的朱元璋,不覺得自己清丈行動多成功。

  這也與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有關。朱元璋的政治理念就是均平。將天下的負擔,平均地分配在每一個人每一畝土地上。因為朱元璋見過元朝亂世,地方富豪,朝廷卻沒有錢。而偏偏向百姓征稅,弄得天下鼎沸。

  而將朝廷的負擔分擔在每一個人身上,每一個承擔的都不會太多。

  而且在不增加百姓負擔的情況下,憑空多了很多賦稅。朱元璋豈能不緊抓。

  何夕沉默了片刻說道:“后世有一個詞,叫做邊際效用。就是在某一些事務投入精力與產出的收獲,并不是一直成正比的。越往后,投入精力越多,而產出越少。甚至還有負作用。”

  朱元璋說道:“這是我知道。我只想知道,你有沒有辦法吧。”

  朱元璋當然知道了。那些隱藏的田畝是誰的。除卻少數是因為地理上的偏遠。連衙役都不想去的角落之中。大部分隱田都是達官貴人的。很多事情看上去是技術問題。但實際上是技術問題嗎?

  何夕說道:“陛下不是有了飛船。可以從天上測繪土地。畫出鳥瞰圖。與測繪出來的地圖對照。不敢說完全一樣,沒有誤差。但是誤差定然很小。而且所需要的人力也不會太多,這些飛船測繪,完全可以與地方脫離聯系。”

  朱元璋聽了,以掌擊額,說道:“你不說,我這一件事情就已經忘記了。還是讓你在身邊方便。”

  熱氣球這東西,剛剛開始朱元璋還很新奇,但是時間長了也就那回事,不過是邊關上移動的瞭望塔而已。甚至大風天氣根本不能升空。雖然有用,但是也有很多限制。朱元璋也就沒有怎么在意。

  只當是一件新奇的武器。

  而今想起來,還有這樣的作用。

  這些事情,也只有何夕能提醒他。

  一度朱元璋有讓何夕在身邊做侍衛之臣的想法。不過,朱元璋想了想還是放棄了。他對何夕寄予厚望。如果一直在身邊,恐怕難免重蹈方孝孺等人的覆轍。

  歷史上建文帝的大臣,很多都是朱元璋挑選的。

  而今的朱元璋看名單,大抵也能理解自己當時的思路,希望朱允炆能仁厚守成。鎮之以靜。只是沒有想到,這些書生一點地方經驗沒有。弄成了這個樣子。

  故而,而今朱元璋吸取教訓。思忖片刻,還是讓何夕在外面歷練幾年為上。

  這不,這一年在外面跑,上上下下的利害關系。乃至于拉幫結派的手段見識都長進了不少。

  朱元璋最后說道:“告訴葉旺,他是老將了,朕信得過他。只是遼東戰事雖然屢有勝跡,奈何太小了。不過東海有用兵之日,讓他且待之。朕不吝封伯之賞。”

  “知道嗎?”

  何夕頓時明白,朱元璋這一番話,其實默認葉旺對何夕的靠攏。這對何夕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何夕在軍中也算是有了一點點根基了。但是壞事就是,今后葉旺出了什么問題,朱元璋會拿何夕是問。

  其實朱元璋何嘗不知道下面的人拉幫結派。但是正如偉人所言,黨中無黨,帝王思想,派中無派,千奇百怪。在古代尤其是這樣,朱元璋是一個人。他不可能同時對接六部大臣,三公九卿,幾十名勛貴,上百名有戰績的老將。

  私人抱團,既是現實,也是朱元璋的需要。他需要這些派系來幫助他維系自己的統治。

  不過,這對何夕來說,依然是最大的獎賞了。何夕說道;“臣明白。”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