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六十九章 落地生根
  第六十九章落地生根

  何夕離開曹國公府依然不能回家。

  需要進宮。

  何夕進宮之后,并沒有馬上見到朱元璋。而是在乾清宮自己曾經的宿舍之中更衣洗漱之后,才見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眼睛依舊是炯炯有神,他面前,依然堆滿了怎么都看不完的奏疏。朱元璋自己其實是一個閑不下來的人。即便有了秘書監為他分擔很多政務。他的日常工作時間,依然大滿貫。從早上睜開眼睛,到夜深人靜的時候。

  比之前,并不少多少。

  朱元璋見何夕過來,他頭也不抬地。說道:“坐。”依然在看著奏疏。

  何夕行禮坐下之后,朱元璋問道:“文忠情況怎么樣?”

  何夕說道:“兒臣慚愧,實在不知道。”

  朱元璋心中嘆息一聲,對于這個結果,他是早有預料的。但是內心之中難免失望,他說道:“你今年在外面跑了大半年,有一件事情,你大概不知道吧。安慶有了。好幾個月了。大抵明年春天生產。”

  何夕感覺好像一股電流從腳跟直沖腦門。朱元璋說的話都有些聽不清楚了。

  何夕算算時間,正是他從江南去遼東之前的事情。內心之中五味雜陳。好像有無數想法,而這無數想法交匯在一起,好像什么想法都沒有了。大腦一片空白。

  只有一個念頭,暗道:“我要當爸爸了。我要當爸爸了。”

  好一陣子,何夕才回過神來,說道:“為什么沒有送信給我?”

  朱元璋說道:“剛剛懷上的時候,坐胎不穩,是不能亂說的。后來差不多了。你的行蹤一直不固定。密奏都停了一陣子,很難找到你。這一次召你回來,就是讓你在家里好好待著。等孩子生下來再說。”

  何夕說道;“多謝父皇。”

  何夕口中說謝,心中卻有些犯難。

  陪著老婆孩子,何夕自然是愿意的。但是他知道,大明做事的節奏,不,應該說整個農業時代地做事節奏,與工業時代沒有辦法比。很多事情都是按年為時間推進的。

  何夕這耽擱小半年,整件事就要往后推大半年,甚至一年。

  這讓他有些不甘心。

  畢竟,這種節奏,讓適應工業時代高效率的何夕十分不舒服。

  朱元璋似乎看出來何夕的想法,說道:“放心,天下事情不是沒有你,就沒有人能做了。你這個弟子不是做的很好嗎?”隨即朱元璋將一封奏疏遞給了何夕。

  何夕雙手接過,卻是東勝衛的一封奏疏。上面是為黃子澄表功的。說明黃子澄在河套的兩年之中,開溝壑,修田畝。因地制宜,提出了馬耕。開田數百頃。去歲已經豐收。雖然因為馬耕的緣故與地力的緣故,每畝只能產一石糧食。但依然收糧數萬石。當東勝衛消耗的一半,而且今年更是要開墾更多的田畝,預計在三年之內。東勝衛自給自足。

  何夕其實時常接到國子監弟子的書信,尤其是他帶過的那一班弟子。自然知道黃子澄的進展。黃子澄所面對的困難,比較簡單。畢竟漢人作為農耕民族,將技能點都點在農耕上面了。

  只要確定河套地區可以耕種,那剩下的事情就不難了。

  至于馬耕這也是很成熟的技術,唯一的問題是馬耕比牛耕淺,單位畝產比較低。但是河套地廣人稀,豐州灘兩岸有足夠的荒地,可以不像江南那樣追求單位畝產,推行精耕細作。

  將一套成熟的方案推行下去,這難不倒黃子澄。當然了,這也有何夕托人給東勝衛指揮使打了招呼的原因。

  何夕倒不是要東勝衛指揮使多照顧,做少讓他明白,黃子澄是有后臺的。不要隨便拿捏。

  但是讓何夕更擔心的是練子寧。

  練子寧在大寧依舊絲毫進展沒有,早就被任命了一個馬場的管事,雖然還有秘書郎的官銜。但是已經算是太仆寺體系之中。無他,很多時候,光有后臺也是不行的。

  練子寧為了青儲之法。兩年之內,不停地做實驗,但是都失敗了。

  剛剛開始有何夕的緣故。大寧上下還派人支持。但是后來失敗多了。大寧這邊就沒有人愿意搭理練子寧了。如果不是因為練子寧有何夕這個后臺,早就不知道扔到什么地方去了。

  何至于讓他負責一個養馬場。讓練子寧所有的實驗,都能自己想辦法,不要麻煩別人。

  只要練子寧能養好馬,其余的他們都不管。

  何夕能夠想象到,意氣風發練子寧,在塞外的寒風之中,提著草料,一個馬廄一個馬廄的喂馬是什么樣子的。想想就讓人心疼。只是練子寧給何夕的信件之中,根本沒有提這些事情,而是一封又一封的實驗報告。統統都是失敗,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有一些是找不出原因的。

  何夕曾經想過調練子寧回來。安排他一個小官還是可以的。但是被練子寧斷然拒絕。

  而今一個上達天聽,飛黃騰達在即,一個沉淪下僚,如尋常吏員無疑。豈能不讓何夕感嘆?

  何夕說道:“黃子澄雖然說是我的弟子,其實我教得并不多。更多是陛下國子監培養出來的人才。這是陛下之德。”

  朱元璋說道:“你出去這些天,真是見多識廣啊。什么樣的馬屁都見過了。說說吧,葉旺是什么意思?你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又將一封奏疏遞給了何夕,何夕雙手接過,正是葉旺提議,由錦衣衛接管對女真貿易的事情。

  何夕沒有想到,葉旺真的下定了這個決心。

  朱元璋說道:“要不是朕將這封奏疏壓下來了。而今遼東都指揮使就不是葉旺了。葉旺大粗人。還玩什么文筆,將你的名字,就明晃晃地寫在奏疏之中。直說吧,你是什么意思?”

  “你想用葉旺做什么事情?讓他這么下投名狀。”

  何夕調整了一些心態,說道;“陛下,其實陛下不說,我也要說的了。遼東與我想象的大不一樣。在我們那個時代,東北是第一大商品糧基地,幾乎追上了中原地區。但是而今的情況,卻是江南才是糧食出產最多地方。”

  “我知道了。”朱元璋說道:“你說得我都知道。但是這和葉旺有什么關系。”

  “兒臣對于遼東有兩個計劃,一個是長遠計劃,一個是短期計劃。前者就是在填平遼澤為水田。數萬頃土地,足夠為北方糧倉。黃子澄之功,在于河套可以種出糧食,河套有糧數萬石,最少能節省朝廷糧食十幾萬石。而如果遼東有糧食數百萬石。則大明天兵,北征蒙古,駐兵塞外,決計不是問題。”

  “短期計劃就是增加海運。兒臣已經做了一個方案。”

  隨即何夕將自己的方案雙手捧上。

  朱元璋接過細細品讀。

  何夕閉氣凝神。小心翼翼地等候。

  對于遠期方案。何夕沒有細說,因為何夕絕對這太長遠。以而今大明幾乎不可能完成。而對于增加海運,引私人力量加入運糧之中。卻是他心心念念想要通過的。

  此刻,小心翼翼等著朱元璋的宣判。

  朱元璋看了木材換大米的方案。在細細斟酌之中。朱元璋思考了好一陣子,才說道:“這么賺錢的話,為什么不讓朝廷經營。你似乎很喜歡,將這些利益分給別人?”

  朱元璋雖然讀了很多現代的書,但是很多思維上依然轉不過來彎。他看了何夕的報告。確定何夕整個方案是賺錢的。他下意識覺得,讓官府來經營不是好多了。海運的船隊回程的時候,大多數可是空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